閱讀809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什麼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說白了就是一種掌握稀缺資源的能力。你擁有的資源,別人不能很輕易的獲得。對於IT技術人而言,我們需要對自己所希望獲取的稀缺資源有很清楚的認識,在你作一次次職業選擇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這個選擇有助於我積累這種資源麼?”

在我主持一次討論中場休息時,一位聽眾和我攀談起來。他目前已經從事Linux架構多年,問我如何獲得VMware的高級認證。我問他為什麼對VMware認證感興趣,他覺得這對他的職業發展有幫助。

他的情況不禁讓我想起了自己的IT職業經曆。Linux係統管理員也是我技術積累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我至今認為在2000年網絡大潮中快速積累的Linux能力,為我奠定了一個相對較好的技術素養。很懷念那段求知若渴的時光,因為年輕的原因,吸收東西特別快。晚上在機房一整夜作服務器移植或者升級,第二天稍事休息後還能神采奕奕。在網站作Linux管理員兩年之後,我對網絡有了興趣。跳到一家小ISP作網管,積累了一些實際的網絡經驗。兩年之後又希望編程,跳到一家外企作程序員。回頭看來,我在國內7年的工作中經曆4家工司,從事完全不同的技術工作。之後就是出國後從事Linux係統管理工作,最近五年專注於VMware的運維,項目實施和設計。

在國內7年的工作中,我並沒有想過職業發展。基本是以技術為主導來決定自己的下一步。其後果可想而知。我對Linux,網絡和編程都有涉獵,可始終沒能登堂入室,能力泛泛。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同時對自己的信心也不是很足。

出國後我幸運的在第一個月時就找到了別人豔羨的工作,Linux管理員的工作也還混得過去。幾年日子就這麼一天天的過去了。直到2008年我開始接觸VMware,也並不是自己多麼有預見性,隻是一位同事離職空出一個VMware培訓機會,才開始了5年來對VMware技術的癡迷。由於我有網絡和係統的基礎,當時的ESX對我是較容易的。我曾一度對非命令行的管理界麵嗤之以鼻,現在想想幼稚的可愛。

和大多數人一樣,我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IT人。稍微有點軸,認準的事想把他做好。這就有了後來的VCDX之路。現在回頭想,如果沒有我五年來的專注,我可能就是一個二流的Linux管理員,在大公司裏混混日子了。當然曾經的雜亂IT經曆多少幫了我點忙,有點歪打正著的意思。

如果問我問題的那位朋友看到我這篇文章,我想他明白我想說的意思。與其被某種技術牽著鼻子走,不妨先想想自己的優勢在哪裏,自己想獲取的稀缺資源是什麼?

對於目前的我而言,VCDX僅僅是一個起點。在這段寶貴的經曆中,我學習了,我堅持了,我有意識的積累了成為架構師的經驗和思維方式。也收獲了我認為最寶貴的一項財富:自信。敢於去挑戰別人的想法,也敢於堅持自己的觀點,這些都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礎之上的。

在近年谘詢公司的經曆中,我受益於技術背景的優勢,也認識到多年技術思維帶來的局限性。我也在項目管理,技術管理以及架構設計的眾多選擇中掙紮著,至今也仍在努力找到一個平衡點。坦白說,這並不容易。過去的經驗教訓告訴我,認清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多麼的重要。如果我拚了全力,可以在英語國家作一個二流的項目經理,很難做到一流。可我有足夠的信心去作一個一流的架構師。我目前所追求的稀缺資源,就是能在項目需求和技術方案之間搭一座橋梁,我的稀缺性和競爭力也在此體現。除了保證技術不斷更新作為硬能力之外,我格外需要加強的是軟能力。那就是對客戶需求的洞察力,在客戶和項目組之間的協調能力和談判能力,以及對技術發展趨勢的預測能力。

人的能力精力有限,盡早明確你的核心競爭力,也許會讓你事半功倍。找尋核心競爭力很簡單的一個根本問題是:“你對什麼有熱情,是什麼事不給工錢你也願意幹?是什麼讓你在寒冷的冬天早晨起床?”

知道了什麼是自己追尋的核心競爭力,並敢於堅持付諸行動,你離成功還會遠麼?

這句話在IT界是再貼切不過了。有網友在什麼是你的核心競爭力一文後留言說:“技術更新換代如此頻繁的年代,沒有一勞永逸,選擇了IT就選擇了逐日,無盡的黑洞。” 作為一個多年來摸爬滾打的IT老兵,我也深深理解個中滋味。不過我認為與其學盲目逐日的誇父,不如暫時停下你忙碌的腳步,好好規劃一下自己的方向。隻要你能認清自己、辨別大勢並且付諸行動,相信你會在紛繁變化的業界裏占據一個有利的位置。

本來什麼是你的核心競爭力一文是我的自言自語,不曾想得到很多朋友回複。其中不乏有朋友詢問職業發展方向的問題。我無法一一作答,隻能嚐試在這篇文章中聊聊個人淺見。比起剛入職場的新人而言,我不過多吃十幾年IT飯而已,哪有資格評論職業發展。此文係拋磚引磚,盡管砸來。

認清自己

這恐怕是最難的一件事了。我成長在一個榜樣的年代,也是一個磨滅個性的時代。從小的教育讓我們習慣於崇尚權威,服從師長,可極大地壓抑了創造性和對自我的認知。我們小時候的偶像突然在一夜之間就失去了光芒。而新的觀念和潮流又讓我們覺得無所適從。坦白說認清自己並不容易,這需要勇氣,更需要一點點執著。認清自己不僅僅是對自己學曆、經驗、優缺點和目前人生階段的評估,而且要知道自己內心深處真正追求的什麼。

我也曾經抱著隨大流的想法,誰誰誰怎麼著了,我是不是也該那麼做啊。大家都覺得這才是王道啊。我曾經的一位同事對我的職業發展有很大的幫助,他本人並不知道我是一直以他的經曆激勵自己的。有一次我談到了自己對銷售、管理和技術等眾多選擇中的困惑,很羨慕他的華麗轉身。他很直接的問我:“你對什麼有熱情?別人的選擇是不是你內心真的想要的?”我記住了這句話。

辨別大勢

2013 VMware合作夥伴大會的主題是“掌雲勢,蘊未來”。 在你低頭工作時,不妨抬頭看看什麼是勢,自己目前的位置是順勢而動,還是逆勢而行。想套用多年前的一句廣告語“網絡就是計算機”,我想說“雲計算就是IT”。 我相信有很多人對此不以為然,首先雲計算的概念有很多時候被濫用造成人們對這三個字的混淆和疲勞,其次很容易列舉出一大堆雲計算不適用的理由,再次中國市場的特殊性也讓人對雲何時落地產生疑惑。 作為谘詢顧問,我深知沒有一個解決方案是適用於所有情況,當然雲計算也不例外。 但是雲計算是大勢所趨,這一點我深信不疑。雲計算所帶來IT業的變革是革命性的,當然也影響到一個個普通你我的職業去向。

下圖摘自著名國際獨立評估機構Gartner的一份分析報告。

 

三個軸分別代表技術能力、商業分析能力以及前瞻性和創造性。 三角形很形象的勾勒出你在三個方麵的能力對比。拿中間藍色三角形來說,體現了很多IT技術人的能力比重。技術能力強,商業能力和前瞻性/創造力相比較弱。一些在三色區域的職位在雲計算時代麵臨的挑戰是空前的。比如操作係統管理員和數據庫管理員。我非常尊敬這兩個角色,因為我也曾是全職的Linux管理員和DBA。但我不得不說,初中級的職位在雲時代會慢慢減少,  原因如下:某些初級的安裝調試和排錯工作不再有必要。 預先定製好的虛擬機的Template會很快速方便的新建操作係統,甚至新建包括應用和操作係統在內的全套服務。當年我們在2000年時候搭Linux服務器的時候還得一步步配置,現在一套LAMP的服務在公有雲上從申請到上線也許5分鍾就夠了    自動化代替了人工操作。  人工操作的問題有:不一致性,人為差錯和由於人工幹預造成的拖延。  很多重複性的係統管理工作是可以用腳本或者工具來實現的(比如Puppet或者Orchestrator)  三  軟件定義的數據中心,軟件定義存儲,軟件定義網絡。軟件定義把控製層從硬件剝離出來,更靈活高效的適應多變的IT環境。這也意味著某些係統管理工作會大大簡化,甚至不必要了。

綠色三角形代表的人群商業分析能力強,技術能力和前瞻/創造能力相對較弱。 我認為Business Analyst的缺口很大。如果上SaaS項目,技術方麵主要靠SaaS服務商,成功的關鍵是對企業內部商業流程的透徹了解,以及和已有係統的集成。Business Analyst需要和企業各部門收集並驗證需求,然後參與到項目的論證、設計等各個階段中來。

紫色三角形代表的人群三種能力都比較均衡,比如CTO,高級架構師和項目聯絡人等等。這個領域對人才的需求是很強勁的,當然對能力的要求也較高。

紅色三角形代表的人群多從事於雲計算的提供商或者谘詢行業。比如策略分析師、願景設計師和商業/社交網絡專家等等。要求三種能力都要強。我個人並不完全認同上圖對技術能力的要求,該人群技術能力應該多注重“博”,而不是“專”。人的精力能力有限,要求三方麵都一樣出色有點不太實際。

Garner的報告指出,如果你在藍色三角形內,那麼就該有點危機意識了。綠色三角形和紫色三角形人群在企業內部還是相對安全的。而紅色三角形的技能是雲計算運營商所迫切需要的,該人群在雲時代也占據一個有利的製高點。

雖然該報告有點絕對化,我還是覺得這種技能需求的評估方式很說明一個大趨勢。

在認清自己和辨別大勢之後,關鍵就是付諸行動了。該怎麼做?咱們下回分解吧。


最後更新:2017-04-03 21:13:14

  上一篇:go 在VMware上製作一個簡單的Linux
  下一篇:go Firefox OS 源碼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