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66 返回首页    go 阿里云 go 技术社区[云栖]


京东与阿里影业同场竞技,意在卡位泛娱乐产业的“关键先生”

点击播放 GIF/1111K

与过去单纯以卖商品和服务品牌厂商做营销的传统电商角色不同,京东正在尝试自己的新角色,设计和探索泛娱乐的生活方式。

几天前,京东与微影时代在京东总部举行了战略签约仪式,正式开启「京娱计划」,宣布进军影视行业。「平台+内容」,这个布局看起来跟京东的老宿敌阿里如出一辙!

影视业务布局源于三年前

根据合作协议内容,京东不仅开通电影票业务,还将与微影时代进行深度的独家战略合作,在电影票务、电影宣发等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同时,在IP产业链合作方面,京东携手微影时代将共同布局IP相关的开发、授权、基金、投资和衍生品等方面。此外,双方还将在演出、体育赛事票务等方面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并进行核心项目的深度合作。

微影作为一家腾讯系公司,同时也是一家布局比较广泛的娱乐公司,和京东合作看起来比较合理。其一是腾讯和京东已在很多领域达成了合作,另外娱票儿也可以更多地获取到京东的线上流量,而京东作为一家电商平台,也不会忽视精神文化领域的消费市场,在泛娱乐发展愈来愈好的当下,和微影这家泛娱乐公司进行联盟也很好理解。

京东商城生活旅行业务部副总经理李伟进一步透露,在产品层面,合作形式是3+1,3代表电影、演出和体育赛事票务,1就是产品。京东将针对不同的内容,进行实物供应链的打通,未来京东将推出严选模式的IP商品。在营销层面,将推出1+1模式的合作,针对每一个电影项目进行不同的合作。比如将商品、品牌嵌入电影内容中,另外在影院中,也可以实现产品和品牌的露出,用虚实结合的方式促进电影的营销以及品牌的曝光。

其实说起来,京东早在三年前就开始了影视业务的布局,今次只是换了一批人马和换了一个套路。

2014年第三季度京东众筹刚一开始上线,其就迫不及待地开展影视文化类项目的众筹,并且在阿里的娱乐宝和淘宝众筹成立之后不久,就立刻全面加入了影视类项目的资源争夺战。比如,「小时代3」当年就在京东众筹上进行门票销售和衍生品的众筹。在那之后,包括「何以笙箫默」电影版,「小王子」电影版,「盗墓笔记」等等知名大片都在京东众筹上开展了从门票销售到衍生品销售的各种业务。

累计到2017年7月正好是京东众筹的三周年,上线发布的影视类项目超过530个,其中有108个项目获得成功,累计融资金额超过3亿9千万。

卡位产业「关键先生」

这次与微影时代达成战略合作,是京东加速泛娱乐生态布局的重要一步。经过几年的探索发展,如今京东的泛娱乐布局已初见成效。

从布局广度来说,在热门的游戏领域,京东联手产业链伙伴,先后发起了游戏手机产业联盟和游戏泛娱乐产业联盟;在图书文娱领域,京东成功举办了京东文学奖评选;此次牵手微影,标志着京东已初步完成对游戏、文学和影视这泛娱乐领域的三大核心板块的布局。

总体来说,刘强东的布局方式还是显得比较稳健,今年6月,京东的3C事业部宣布成立泛娱乐游戏产业联盟。这被认为是京东首次在战略层面上对泛娱乐布局。

京东选择的是与各品牌商一起组建京东GAME+与泛娱乐产业联盟,并围绕自己原有的业务架构与品牌价值,深度整合并匹配对接起「硬件厂商+游戏IP开发商+游戏玩家」产业链上这三类群体的需求,卡位做产业关键先生的角色。

在厂商需求层,京东整合了厂商的研发、营销、获取用户等方面的需求,和消费者对产品性能、游戏文化、购物体验等方面的需求。在产业整合层面,京东将游戏软件厂商、芯片厂商、硬件厂商、游戏平台、玩家整合于京东 Game+产业联盟中。在资源整合层面,京东更是直接将其PC端和移动端的流量资源,各项赛事资源以及京东渠道下沉资源整合在一起,为玩家和厂商服务。

当然,京东布局游戏更主要的目的是在3C类核心商品上和阿里争夺流量。除了守住自己的传统强项之外,京东也在想方设法补齐短板。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一项喜欢突出科技感的京东在服饰类、家居类商品方面要明显弱于天猫。京东这次选择和微影时代合作,从目前透露出的消息来看,京东可能会运用泛娱乐资源来支持这部分的业务。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阿里影业主打的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个爆款IP已经被阿里授权到米面油、服饰、美妆、食品饮料等60余种产品上。可能用不了多久,京东也会出现类似于三生三世授权产品专场这样的活动。

互联网企业跨界影视还未有成功案例

电商之后,阿里与京东显然再次同时站在了一片新战场——泛娱乐。天猫和淘宝在泛娱乐领域,尤其是衍生品销售上的成绩,现阶段是京东无法比拟的。

阿里早早地建立了大文娱,阿里影业也入局较早。国内三大电影公司华谊、光线、博纳,背后的股东股东都有阿里影业的影子,储备超过30个知名IP,包括「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鬼吹灯」等。

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阿里影业的成绩并不十分理想,在内容上并不突出。因此这才有了,在今年上影节期间,阿里影业表示回归「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要回到自身的优势上来,把线上票务这一块做好。

另外,BAT中另一巨头腾讯,其影视业务也发展得不如意。成立于2015年9月的腾讯影业一直比较沉寂,直到2016年作为投资方之一参与「魔兽世界」项目,腾讯影业才得到一些市场回响。

不光如此,近几年58同城、小米、聚美优品、途牛旅游、豆瓣、一下科技……这些看似与影视不那么相关的公司都或先或后成立了自己的影业公司。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公司前赴后继在影视之路上,但从以上各大互联网公司做影视的情况看,它们有渠道优势,但是在内容上均存在短板。

所以,泛娱乐市场规模虽大,但要有所作为并不容易,京东在这个时间点进入,到底是噱头还是玩票儿?结论我们不得而知。

毫无疑问,互联网能缩减的是信息沟通的成本,任何事情都是有沟通这一环节的,所以互联网进入任何领域都能压缩这一部分的成本和时间,但除此以外基本无能为力。就像你要建个水电站,环评肯定要提前做,而且就要实地调查。不能先建着,发现哪塌陷哪淹没了再敏捷改址,电影同理。

互联网对电影行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要真正「主控「电影其实并不容易。电影不是你想拍就可以拍,互联网公司和内容公司的天然屏障目前还没有谁能打通。终究是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连金融投资客都撤得差不多了,互联网公司的机会还有多大?

招聘栏

「娱乐调查局」现招新媒体内容编辑、视频后期若干,简历和作品发往hr@staff-smartfun.com,敬候您的到来。

「娱乐调查局」新锐娱乐产业媒体,聚焦影视、游戏、网娱、IP、VR、动漫、音乐等泛娱乐产业资讯,并提供各种衍生服务。

娱乐调查局

你的过去我不愿过问

那是你的事情

你的未来我希望参与

这是我的荣幸

公众号版权归娱乐调查局创作团队所有

任何组织、机构及个人不得擅自转载或二次修改

转载或合作请联系我们

最后更新:2017-08-20 00:51:21

  上一篇:go 京东这次又惹到谁了,被黑“二手东”?
  下一篇:go 京东之家为何选择3C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