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這次又惹到誰了,被黑“二手東”?
京東看來消停不下來了。昨日,虎嗅發文《老巨頭的情懷是怎麼把京東變成“二手東”的?》,直指劉強東痛點。
作者全文先黑黑莓、夏普等老巨頭,指出他們回歸中國市場靠的是反智能全屏時代的情懷,掩去黑莓們的創新與獨到,把他們與“如今的小廠商”並列在一起,將這些“海歸手機”的情懷與壯誌狠狠淩辱了一番。
接著,文章轉向背鍋俠京東,黑莓們的到來是由京東基因決定,“二手東”必將陷入死循環,京東就等著為巨頭們的情懷買單吧!
此時,我想問作者兩個問題,“京東變‘二手東’跟老巨頭的情懷真有關係嗎?”“你有多少證據證明京東成‘二手東’?”
說實話,這樣明目張膽的文章,如果沒有一個清晰的邏輯鏈條來架構的話,一定會招來非議,不知道作者背後的金主是誰,給了他如此強大的後盾支撐。吃瓜群眾被忽悠,竊笑京東這次自己打臉,高調公布自己的“二手東”墮落計劃。
其實仔細研究作者思路,便知這篇文章除了知乎截圖是明擺著的京東黑證據,其他都是作者主觀編造。黑別人文章要以理服人,講究說理的邏輯性,而作者上去就騎在京東頭上,拿著噴子口中“二手東”作邏輯起點,明知經驗語句是錯的,那麼推導出的結果必然明暗不清。
令人作嘔的是,作者竟然把任何平台都存在的“二手販賣”嫁接到京東快遞上,以京東快遞的優勢來放大京東“二手販賣”。我雖然不是強東的愛豆,但是看到作者這麼黑京東快遞,實在看不下去,且看他文中所說:
“夏普、VAIO、黑莓,這三家曾經的巨頭都選擇在 8 月 8 號這一天回歸,而這些發布會背後的推手,都是京東。”
“這些廠商大多不是手機銷售排行榜中 Top 5 的品牌,大多沒有強大的線上和線下銷售渠道,基本隻能依靠京東這樣一個中國最大的 3C 零售方。”
“昨天思考了下京東是如何成為適合 3C 購物的平台的,原因恐怕在京東的快遞體係上。”
下麵的論證就更可笑了,他搖身一遍大陸柏楊,揭露中國人購買電子產品習慣,“買電子產品對於中國人來說多少需要點兒糾結和衝動”。這一點不知道作者從哪得來的,起碼把自己的觀察範圍列出來,也好讓我找到反駁你的理由。你現在說得這麼玄乎,我徒有一腔怒火憋在心裏,想罵都不知道從何下口。
作者的自設邏輯貫穿全文。他設想,無腦的衝動消費者們,看到夏普、VAIO、黑莓、錘子這些情懷產品後,在京東“今天買明天到”的服務體驗刺激下,一不留神就買了一部裝逼神器,玩兩天不想玩了,七天無理由退貨,京東二次銷售鏈就此形成。
你說,“京東是如何處理這些二手產品的?包裝良好且不會影響銷售的,很多都會直接返回倉庫進行二次銷售。”麻煩你能不能到黑文上截個圖,也比你自己在這幹酸更有說服力吧?
不隻是說說,人家可是黑得有理有據,這不把自己朋友圈的微商拉出來了,他說他朋友圈有個微商,專門賣二手電子產品,其中很大一部分產品都是從京東收來的。為了服務自己的軟邏輯,看來這個作者很有可能找到自己屏蔽已久的微商朋友,向他詢問京東是不是“二手東”。
可誰的朋友圈沒幾個微商,沒幾個噴子呢?你說你的朋友圈微商從京東回收二手Apple Watch、Beats 耳機、各種音箱、智能手環,我難道不能說我的朋友圈買黑莓的都是發燒友嗎?他們不是無腦消費者,而是真正靠情懷支持,帶感情帶觀念的消費才是真正有粘性的消費吧。
Apple Watch、Beats 耳機、各種音箱、智能手環,這些產品確實含有衝動消費,但是它們不是剛需,替代不了手機的屬性,所以拿這些頭腦發熱的小物件跟黑莓、錘子比,簡直不可理喻。
更可笑的是,你既然提了你的微商朋友,為什麼不把聊天截圖和朋友圈內容放出來呢,想必這些東西比你在這幹說要高明得多,更重要的是給那些發燒友們一個響亮的耳光,讓他們明白衝動的懲罰,以免他們在評論區排著隊找你要微商聯係方式。
就算你是最後一代對黑莓或者說是實體鍵盤有些情感的數碼玩家,你不相信黑莓說自己會用差異化吸引新玩家,你不相信還會有年輕人再為這樣的差異化掏四千買單。但是這些一定能讓京東變“二手東”嗎?國行版黑莓 KEYone還沒開始賣,你何不觀望一陣呢?更何況京東有 80 萬用戶都在搜索黑莓這款手機。
不得不說,這邏輯有些太過牽強,“二手東”現象絕對不是京東獨有。此文借勢黑莓、夏普、諾基亞等老巨頭回歸,與京東二次銷售扯上聯係,甚至京東快遞也難以幸免,實在是黑心透頂,傷害到我等用京東快遞買過手機的“衝動消費者”。
最後更新:2017-08-20 0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