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15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員工(人才),留得住是因為本身就留得住;留不住的,你永遠留不住 .

記得以前看過自媒體人羅振宇做過一擋節目,推薦了一本書叫做《不死的中國人》,一直沒看過這本書,這幾天閑著無聊就買來看了一看,不看不知道,看了果然頗有感觸,因此今天我們來簡單解讀一下這部書的主題思想,同時來結合這本書來談談今天的話題“為何小公司招不到人”。

都是我個人的歪談和歪理,錯誤之處在所難免。

一、談書

《不死的中國人》作者是意大利人,這本書也是寫給意大利人看的。書中描繪的現象如下,因為限於篇幅因此我用“羅列文風”表達,希望能縮短大家對本書的了解時間,如果大家對此有興趣,可以去看看這本書,還是很有啟示性的:

1、有一群移民或者到意大利打工的中國人,整天埋頭幹活,而且是極限式的幹活,哪怕幹到當場昏過去都不怕

2、意大利人一開始很喜歡這個人群。吃草產奶這是任何一個資本家都喜歡的,你不也是嗎?

3、時間久了意大利人發現了端倪,並逐步開始排斥、討厭甚至想把中國人趕出去。

為何呢?我們接著看:兩代中國人的組合

4、中國人幹活被概括成,超常的,近乎病態的,一個狹小的倉庫,百來個人擠在一起製作皮鞋或衣物,廚房、衛生間、臥室都在這倉庫裏,幼小的孩子在堆積如山的貨物間跑來跑去

5、第一代中國人:什麼都願意幹,文化層次低。石匠、除草工、垃圾處理、沙發加工、服裝、酒吧…他們利用自己的辛勤勞動積攢資本,再利用具有中國溫州特色的民間信貸自己做老板,讓當地人懷疑他們的資金來源的合法性。寧願睡地板,也要當老板。

6、時間長了,他們發現這些第一代中國人有錢了(因為隻賺錢不消費),由於文化層次太低(對於度假、文化根本不屑一顧),竟然在這些中國人當中也產生了賭博、鬥毆、黑社會。

7、第二代中國人:第一代中國人狗一樣的積累財富,於是他們的子女也來了。他們竟然聘請意大利當地人做保姆,就算受當地學校排擠,那也沒關係,依然無法阻礙中國人的成績超越眾多當地人稱為佼佼者

再接著看,中國人最根本的目的:賺錢

8、意大利人規定中國人每天工作10小時,因為在這之前有很多中國人因為過度勞動昏倒了

9、於是,第二天很多中國人辭職走人。

10、為毛?中國人曰:我們來就是賺錢的,沒有錢賺(一天隻能幹10小時)那還有神馬意思?

11、意大利人發現中國人賺了錢基本上除了最基本的溫飽消費,剩餘的錢基本完全就是寄回中國的親人。

12、有些中國人通過打拚積累了一定程度的錢,根本不會像意大利人那樣“度假、甚至借錢度假消費“。而是會使用”浙商固有的理念“,把錢滾錢,成為了”白手起家的老板“,可惜的是,這些中國人很少成為老板後在意大利買房產,原因很簡單,這些老板賺了錢還是隻幹一件事:把錢寄回家

為什麼意大利人覺得中國人不會死?接著看

13、中國人有葉落歸根的中心思想。就算在中國本地,99%的中國人不願意在死在外鄉,大家記得趙本山的一部電影《葉落歸根》嗎?哪怕讓朋友背也要“死回家去”

14、意大利人發現:大批的中國人移民到意大利,但是幾乎隻看到他們來,卻看不到他們死。

15、這是為毛?其實也是葉落歸根的思想,大部分賺了錢,然後會把錢寄回家,等到自己快死的時候就回中國老家等死。(死在國外?扯淡捏嘛)

16、有一部分“老板”在意大利定居了。結果意大利人發現,這些老板的工人大部分也是中國人,幹著在意大利賺錢,消費卻在中國的事。

17、而這位老板,在意大利買的房子沒幾平方。在國內卻有別墅或聯排別墅。這說明啥?人家還是要回去的

意大利人認為中國人的入侵“思想”:

18、那時的意大利,有很多街道小店鋪或作坊沒啥生意,很多老店鋪主要麼關鋪子,要麼轉讓,因為他們的子女也不願意接手(大家想想中國的祖產集成氛圍吧)

19、不知道為何中國人覺得這些意大利人覺得不值錢的店鋪值得接手。

20、很快,中國人用“不惜一切代價“的方式來向各種意大利店主要接手店鋪權。

21、縱使有些意大利人一開始不願意,不過慢慢他發現周圍這些小店鋪全部變成中國人的了

22、中國人來買店鋪竟然用的是“鼓鼓囊囊“的現金。這就使每次店鋪轉讓都要數很長時間的現金。

23、在意大利人看來,中國人從不會武力侵略,但是用的卻是一個“商業侵略“,因為很簡單嘛~~一眼望去,整條街都是中國人的店鋪,其他還說啥?

 

最後,我來總結一下這本書表達的對“中國人“的看法:

1、中國人隻喜歡錢,錢以外的東西一律不關心,更別說文化融合

2、為了錢,啥事都幹得出。也就是說,中國人隻要看到利益,情願累死街頭,也要把錢賺到手

3、中國人仿佛賺錢隻為了“他自己認可的家庭“。哪怕你(意大利人等外國人)對他再好,他也不會把你當親人。關鍵時刻可能還會”賣了你“

4、如果沒有錢賺,中國人也會罷工,他們的罷工絕對不是“每個月多要幾天休息或者不能超過一天幾小時“,這和其他外國人罷工的原因是相反的

5、中國人很難被外國人洗腦。資本家哪怕天天告訴你“跟著他們能讓你發家致富、幸福百年“,可他們依然不關心。他們隻關心的是到口袋裏的鈔票,“主義、文化、氛圍”一律與他們無關。

6、千萬別把你的關鍵性環節讓中國人知道。否則,他們分分鍾就能模仿出來,並以“狗一樣的低價”幾天內就把你幹崩潰。哪怕你是他的救命恩人,這些根本不會勾勒在中國人的腦海裏。

二、本文主題

好吧。我承認這本書我還沒有看到最後,不過前麵幾章和我自己的理解已經讓我夠震撼的了,說話話我已經不想看下去了。不是說本書不好,而是我覺得寫的太過於真實、太過於讓人浮想聯翩,我的大腦承受不了這麼多的信息的爆炸式增長。

前幾天有個軟件公司的老板朋友和我聊天時訴苦:“招人太難了,不管用什麼機製都留不住人。企業文化這些也沒用”。

也正是這句話讓我想到了這本書,前幾天在網上也找了幾篇關於“怎麼留住人才的文章”,如果論現實,我發現這些網上講的有板有眼的理論在現實生活中根本無法行得通。

譬如:

1、升職,給予良好的競升空間

2、鞏固團隊。打造良好的團隊氛圍

3、加薪、給期權

4、激勵員工的創業意識

5、讓員工接觸客戶,使之有一定的人脈資源積累。

6、。。。。。篇幅原因,不多列舉。

可是事實呢?因為精神文明建設方麵的原因,除非,你把這個員工綁在那,否則以上各種措施都是三個月效應:沒有哪個員工會因為你這些激勵措施感激涕零,甚至為你幹到人老珠黃。

 

我身邊有個案例,某朋友是一個HR總監,同時又是公司的股東。他告訴我一個案例,大概情況是這樣的:

A是一個公司從外地高薪招聘過來的技術高手。由於其技術水平實在太高(怎麼高發?其實也很難衡量),公司給他配備了單獨辦公室(良好的辦公環境),高薪和分紅(物質誘惑),然後還給他配備一組實幹派的隊友(企業文化“不幹擾”)。

結果,大約才兩年。這位技術高手就提出要辭職,原因是公司的客戶要過於苛刻(大家懂的),他受不了客戶無良的需求造成他在公司做的技術產品大部分都是“廢品“。

我這朋友急了,但是他既然是HR總監,那肯定有馭人之術。於是,他坐下來和這個技術高人從上午一直交心交到下午。也算有點效果,在HR朋友差點“崩出眼淚時“,這位技術高手終於答應繼續留職,不過條件是以後變態的客戶他一律不伺候,為此HR總監專門為他配備了“客戶助手”。

大約又一年後,這位高手再次提出辭職。HR總監又猴急的找他談心,不過這次高手已經鐵板釘釘要走了。原因很簡單:這位高手要回老家結婚買房(HR所在的一線城市房子能買?能看?)。

 

同樣的幾個案例額:

我當時還在某軟件公司打工時期,公司是個創業型小公司,規模不大,如果論前途還是有點的,目前的情況是養活大家二十個人左右是完全沒問題的。不過當時作為技術經理的我卻碰到一個難題:招不到技術高手。根據我的回憶想起了幾個招聘場麵:

場麵一:

我:我們是創業型公司,如果你願意跟著公司共同成長,將來還能得到期權

麵試者:請問,月薪是多少?

我:薪水其實不能代表什麼。關鍵個人發展平台比較廣闊

麵試者:那薪水到手能有多少呢?

我:這樣吧,其實我們公司的競升製度還是不錯的。譬如1、2、3、4、5

麵試者:你們幫我交的保險能否直接兌現在我工資裏呢?

我無語,很快,我們之間的牛頭不對馬嘴的談話結束

 

場麵二:

我:根據你的能力,你很可能在一年內成為項目經理。(說完,我滿懷得意的看著麵試者)

麵試者:成為項目經理的話,收入有變化嗎?

我:肯定有啊。。。

麵試者:有多少

我:其實你不妨先工作一段時間,了解一下我們的企業文化

麵試者:到底多少呢。。。。

 

場麵三:

有個骨幹要辭職。

我:能再考慮一下麼?根據你的業績,公司打算年底升你做項目經理。

員工:我覺得不能勝任

我:為什麼?

員工:。。。。(支支吾吾)

後來我知道,另外一家公司以高新把他挖走了。而這個薪水是我們公司不可能給的。

 

場麵四:

又有個超級骨幹要辭職。

我:其實我覺得你完全有可能將來爬到公司的高層管理崗位,你的員工口碑又這麼好

員工:哎,我也不想。主要是感覺有點入不敷出。

我:驚訝狀。。。你的收入已經超過公司大部分骨幹人員了啊(5K每月,二線城市,10年前)

員工:是啊。每個月我寄回家一部分錢還貸款。剩餘的除了生活根本不夠,所以打算去一線城市發展一下。

我表示無能為力。

 

場麵五:

有個員工因為出差有補貼。於是每次項目出差都自告奮勇,哪怕再遠再苦再累都去。

後來,公司出差補貼降低了。該員工提出辭職。

我一次找他談話:為什麼要離職?

員工:XX公司補貼比這兒高。

我:體現個人價值,不一定看補貼吧。你可以提高工作的質量,譬如在研發上呢?

員工:XX公司補貼比這高。(員工完全沒有理會我的話)

 

注意:以上隻是發生我身上的個案,雖然不能代表全部。但是從各個身邊類似案例的反饋和網上各種企業者、HR的唿聲已經很明顯的得出一個結論:

 1、小公司留不住人才,隨便用什麼激勵手段。

 2、大公司也留不住人才,你給他升了職他就不做具體的事,反而會出去幹私活;不升職,還是會出去幹私活。(大家不要否認,你不知道不代表你的領導或同事不在幹)

3、往往能夠留住人都是事業機關或相關部門。(據說現在也不算穩定)

 

三、個人總結

如果硬要說為什麼?那麼我給出我的個人觀點:

1、留得住還是留不住人才其實和公司本身關係不大(有點關係),最主要是和公司所在的地域、消費層次對員工的整體物質期望造成的性價比是有關的,同時和員工最終的家庭生活歸屬密切相關。

2、中國企業的員工大部分上班為了什麼:其實,我們不能否認,我們上班、打工就是為了兩件事:1)賺錢 2)寄錢回家

3、也許看了以上兩點大家就能明白富士康為何接連有員工跳樓,依然應聘者人山人海,因為大家看到富士康有“不可限量”的加班,這樣才能賺到更多的錢

4、我有個朋友給出一個結論:如果該人才從外地來,並且多年後沒有在當地買房,那麼一定留不住。我表示無力反駁。

5、公司的企業文化弄得再好,也隻能留住“本身就能留住的員工”,留不住的依然留不住。

6、中國很多人包括人才都被房子給栓牢了。如果在二三線城市那還好,如果在一線城市,如果買不起房,那就意味著這個人才根本不可能和你一線城市融為一體(更何況一線城市還排外)。

7、很多城市給出優惠條件:海龜、博士碩士以上、高端人才如果入駐當地企業就職,可以給予每個月的補助和購房補貼,有的甚至直接送房(譬如金鳳凰計劃)。不過據我深入了解,很多人才“到點”了,哪怕你送的房子不要,該走還是要走。有的人才走人僅僅是因為“錢賺夠了,回老家買房”

8、最後總結:員工(人才),你留得住依然留得住;留不住,你永遠留不住。

 

有的人就要問:難道就沒有解決辦法嗎?

我嚐試性的給出點小觀點和謬論:

1、其實,對於人才,工資根本不用給太多。你隻需告訴他,加班有加班工資。加的越多給的越多。

2、不要提到期權,這年頭誰還信?你隻需告訴他,你每年能賺到錢的的範圍是XX萬元—–XX萬元。除去你租房和寄回家的錢,還能幹啥

3、激勵機製要量化。如果你研發出什麼成果會得到什麼。給個具體的數字,不要說“看情況或者根據XX提成”。技術員工不信你這套

4、少拿企業文化說事。還不如說出趟差給多少補貼來的更實際。

5、大部分員工都是要“葉落歸根”的,作為老板你也許根本看不到“員工的葬禮”。如果你要留住人,那麼請留住他的心(歸屬感)

6、鼓勵外來人才(注意是要人才)在當地買房,並給與住房補貼。

7、有的企業學老外,搞了個員工就職前的“辦公配備計劃”,就是給你1-2萬的額度,你想在辦公室配備啥設備就配備啥。有用嗎?我個人覺得隻不過學的是老外的噱頭。中國員工對這方麵真的不貪,最多就是覺得你“有創意而已”,僅此而已。

8、其他鬼扯的東西都沒用。

最後更新:2017-04-03 07:57:14

  上一篇:go Oracle與Sql Server複製表結構及數據
  下一篇:go 仿淘寶收貨地址,本地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