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67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演講實錄丨祖昆侖 VR一體機是過渡產品形態麼?

VR一體機是過渡產品形態麼?

祖昆侖  

Pico(北京小鳥看看科技有限公司)市場VP

祖昆侖:大家好,感謝主辦方給我們一個機會,在行業裏麵進行一次溝通,剛才熊總說了一下,AR比VR大很多,這個我們不排斥,因為這個數據我們早就拿到了。如果說VR是一個計算領域的應用,AR可能真的會滲透到行業的方方麵麵,這個我們絲毫不懷疑,我們今天再回顧討論一下VR的產品形態的問題,我今天的題目是“VR一體機是過渡產品形態麼”,這個問題不是PICO提出來的,我們自己本身沒有懷疑VR的產品形態,因為VR今年這一年都很熱,但是直到最近,反而出現了是不是VR的資本寒冬要到了,VR是不是沒有那麼快,其實在我們看來,從我們一開始做VR這件事的時候,我們其實對它的成熟和發展都有一個預期,到目前為止,我並不覺得VR的發展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或者說低於我們的預期,還是按照它本身的發展規律在往前發展著,今天基於這個話題,我們想探討VR到底用什麼樣的產品形態呈現給大家。什麼樣的產品能夠最終被大家接受和使用。

    我們一直在說2016年是VR元年,我們其實想說什麼叫元年,元年就是早期的一個市場,我們不能夠期望說它在元年的時候,大家看到的VR產品就是最終的產品形態,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市麵上普遍來說,談到VR產品的時候有三種,我們原來一直再說VR在行業裏麵有三大頭銜,包括HTC,包括oculus,就是facebook這個產品,還有索尼PSVR,馬上十月份發售,現在從全球來看已經被搶購一空了,從這三個產品來看,我們都不覺得這三個是最終產品,如果VR產品最終是這個形態的話,VR就不應該讓整個行業這麼激動,VR怎麼被激動起來的呢?我覺得得追溯一下,其實索尼今天推出了PSVR,但是它做VR已經有四五年的時間了,但是VR不是四五年前才這麼熱的,而是FACEBOOK收購了oculus就一下子變的激動了,為什麼一下激動了呢?就覺得VR這個東西不會是一個特別小眾的東西,因為facebook它做得社交是一個特別大眾的產品,我們可以看到,如果說今天一個大眾的產品是基於,不管是目前的三大頭銜這種,或者是基於PC的,或者是基於遊戲的,都不可能是一個大眾產品,其實我們可以看到PC現在使用場景是在什麼環境下的使用場景,基本上就是辦公的工具,這都不是大眾場景的形態,還有一種是以三星的GEAR和穀歌的CARDBORAD為代表,就是插手機的產品,其實我們也可以看到,這種產品從它的價位和它的移動便攜性來說更容易被人接受,但是為什麼我們都應該有一個大體的認知,如果想要是一個被大眾能夠真正打心底裏接受的產品,它這種插手機就意味著使用時間短,體驗不會太好,這個也不會是一個真正的被消費市場最終可以接受的一個產品,剩下的就是我們今天說的這種一體機,我後來自己都沒有理解,為什麼會有人會覺得一體機是過渡產品,有人給我的理由是它的處理能力不如PC,它的價格不如Cardborad這種價位更容易接受,它是不是就是一個過渡產品,我們不是這麼認為的。

    我們看一下今天的一體機,基於PC一定是處理能力更加強大,但是不好的地方就是便攜性太差,像這種插手機的一般來說它的使用的時長都不會太高,而且它總的來說是需要把你手機放在你的眼前,這種形態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太輕,因為必須有一個手機的重量,一體機的概念是怎麼被定義,一體機的概念是不用依賴於PC、不用依賴於手機,但是PICO做設計的時候,還是把它的處理單元和電池放在手柄裏麵,因為目前來說,無論如何在操作的時候,是擺脫不了操作手柄的,那麼我們就把一些非必要頭戴式的部分都放在手柄裏,這樣確保頭戴輕便。現在我們頭戴部分是350克左右。

    我再看一下為什麼我們認為VR的最終產品形態還是這種獨立的。什麼樣的產品最終能夠被大眾接受,成為VR產品,VR是什麼東西,它其實是從人的視覺革命引爆的,給大家不一樣體驗的這麼一個技術和產品,我覺得第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它的顯示,目前我們看到,一個分辨率,一個是FOV,VR是什麼技術,它讓我們從傳統的2D、3D顯示變成呈鏡式產品,它突破了原來技術能夠給大家提供的這種顯示的邊界,它讓你完全有機會完全沉浸式的進入另外一個世界,所以它的顯示是最核心的一個技術,還有一部分就是它的交互,這是基於顯示帶來的體驗引發的另外一種體驗,在原來的2D和3D,這種情況下怎麼和虛擬社會進行對話,還有第三個,至少到目前為止,認為想要把視覺完全改變的話,必須依托與眼鏡的產品形態,這個說到底還是一個穿戴式設備,必須是舒適的、適合佩戴的這麼一個產品,這個說起來好像沒什麼技術含量,但是目前為止把產品推到市場上看到的反饋,真正戴到頭上以後,這個舒適感和輕便感影響還是非常大的。當然不能擺脫的是VR激動人心把行業和資本市場都點燃。

    後續還有一種說法是AR和VR的產品形態融合,但是這個我覺得目前還是靜觀其變,因為現在所有的應用場景並沒有被識別出來,當然如果我們想要快速的享受和分享內容的話,必須要有非常快速的傳輸網絡係統。

    我們覺得VR它必須獨立出來,不應該再依附於PC的計算能力或者依附於手機的計算能力。第一個從屏幕顯示來說,因為手機是人手必備,現在成為剛需中的剛需的產品,目前手機產品,從顯示技術來說,應該說是非常優異,至少是完全滿足手機上的使用,但是對於VR來說,這個可能是連門檻都還沒有到,如果大家現在用的是蘋果手機的話,它應該是1K的屏,但是VR的顯示,大家可以看到PICO的第一代產品,現在我們用的是兩塊1K屏,應該是2K的水平,但是實話實說這是一代產品,因為VR真正對於顯示來說,它應該是到了4K或者8K的這種水平,當然這也是隨著內容的開發需求在不斷提升,但就是從硬件的角度來說,它的顯示要求要遠遠大於手機的顯示要求,如果它的使用場景逐漸分離的話,其實我覺得不太可能把手機配置涉到這麼高配合VR的使用。

    我們現在看到一體機或者說基於PC的,其實它們都是有能力把交互做得非常豐富起來的,包括頭部的追蹤,還有可能就是眼部追蹤、手部追蹤,這種交互的建立能夠讓大家在虛擬世界裏麵更加真實和沉浸,目前可以看到基於手機的應用,大部分應用都是頭動式的,以GEAR為例,它是以頭動加觸控板的方式。

    還有產品的重量,我們現在目前看到的,如果頭部的佩戴其實300多克是大家比較可以接受的,如果到400克以上,基本上大家不太能接受,有一個例外,PSVR,它的頭戴部分顯示500多克,目前試戴大家沒有不適感,那個東西光看可能心裏麵就會有一些障礙,覺得這個東西戴上去基本上像戴一個頭盔一樣。

    還有一個關鍵技術就是圖形的處理能力,我們原來2D下的處理能力和VR下的處理能力是成倍的增長,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移動平台上麵的處理能力也是增長的非常的迅速,以高通和NVIDA他們的圖形處理能力提升都非常快。  

    現在有很多底層芯片的技術公司,他們現在在VR上的應用,在移動VR上的應用逐步向PCVR靠攏。

    在未來兩三年之內,我們相信整體來說,我們的認知是說PC和()VR把真正的VR體驗帶給大家,最終會向一體機的產品形態靠攏,我是覺得成熟過程中還是有一些成長的路徑,但是突然刮來一陣風說VR的寒冬要來了,我覺得這個行業的發展,本身就是一個初期形態,這個行業是不是還會在持續發展,還是不是大家看好的行業,我覺得第一個是要看真正的能夠決定這個行業方向的大咖是不是在往裏麵投入。首先我們看到高通和NVIDA不斷投入增加圖形處理能力和渲染能力,穀歌前兩天又發表了VR的開發API,我覺得這些人是真正可以決定這個產業走向的,我們可以看到在相應的內容端,像大型的遊戲開發商都在持續對VR投入,我們可以看到整個決定這個行業走向的人沒有把這個方向進行調整或者唱衰這個產業,所以我覺得這個產業本身就在按照它的節奏在往下發展,我們原來在談元年的時候,認為元年就是一個市場大爆發的元年,其實不是。中間會有一些發展上麵必經的一些節奏吧,我相信像穀歌的投入,馬上到來的一輪是移動VR的爆發,這個時間不會太久,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謝謝大家。

    本文來源於"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原文發表時間" 2016-09-27"

最後更新:2017-05-24 17:01:48

  上一篇:go  演講實錄丨劉林坤 打造虛擬現實內容平台
  下一篇:go  演講實錄丨熊劍明 引領AR兒童早教新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