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深山老林,還是無名工地,隻要你敢買,京東小哥就能送到
“我負責的片區,有很多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我一會兒是他們的‘父親’、一會兒是他們的‘兒子’。”
——張家界永定站配送員 張振峰
張振峰與客戶在一起
提到張家界,你腦海中浮現的可能是一幅異峰巧石、山泉飛瀑、深林奇樹、珍禽異獸共處的自然絕景。但你是否知道,在這美景之外,還有一群傍山而居的人。互聯網的大潮把全世界的好東西都帶到了他們的眼前,而京東張家界永定站的配送員張振峰,把這些好東西送到了他們的麵前。
一天跑200多公裏山路送貨
2017年2月15日,元宵節剛過不久,張振峰來到京東張家界永定站報到,一個人負責除城區外17個四級地址的配送。因這裏80%的麵積都是山路,配送難度極大,在張振峰之前,已有多名配送員離職。
每天早上7點,張振峰就來到站裏,下貨、驗貨、上貨。出發之前,站裏會開一個簡短的晨會,站長每天都會不厭其煩地向所有快遞員“強調服務質量”和“注意路上安全”。晨會不到1分鍾就結束了,身著紅衣的張振峰,開著他的小貨車,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張振峰一天的配送量是40個左右包裹,這在一線城市裏可能隻是一幢寫字樓的配送單量,但對於張振峰來說,需要耗費一整天的時間。如果一天有5、60個包裹,那他可能就要工作到晚上9點左右,才能返回站點。
和城市裏可以靈活機動地安排配送路線不同,因為山裏鄉鎮與鄉鎮之間隔得遠,張振峰每天隻能從尹家溪開始沿途配送。他最怕遇到客戶不在家,走後又讓他繞回來的情況。好在送久了之後,每個鄉的客戶大概都會知道張振峰到的時間,老客戶們如果買了東西,總會在家留人等他。
不過,張振峰還有一個苦惱的事兒。這些年,農村裏車越來越多,路卻跟不上需求,堵車和修路天天都在發生,常常昨天還走過的路,今天就走不通了,繞路是常有的事兒。“有時候跑10公裏,還送不出一個件,平均一天要跑200多公裏。”張振峰說。
曾翻三座山送台電飯煲
在山裏鄉間鑽得久了,張振峰發現,這個片區裏,有很多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在外打工的子女,無法在跟前盡孝,便將濃濃的牽掛,變作一件件或大或小的禮物,從遠方寄給親人。
有一次,張振峰收到了一個地址為橋頭鄉的快遞訂單,和收貨人幾經聯係後發現,這個地址在半山腰上,而且是離張振峰三個山頭外的一處半山腰。收貨人是位獨居老人,行動不便。張振峰果斷停好車,抱著快遞就上了山。穿草叢、過泥潭......正是春寒料峭的時候,張振峰卻熱得汗濕了衣衫。一個多小時的跋涉後,張振峰終於看到了客戶描述中的那間磚房。
看張振峰熱得滿頭大汗,老人忙拉他進屋喝水,並告訴他,這是遠在深圳打工的女兒買回家的電飯煲,“她說讓我別用土灶煮飯了,用這個更方便!”張振峰幫老人拆了包裝,並教會了她使用方法,便謝絕了老人吃飯的邀請,匆匆下了山,“我還有好多件要送呢,可不能過了配送時效。”
張振峰說,永定區12個鄉,他幾乎個個都跑遍了,遇到需要幫忙的留守兒童或空巢老人,他也總是熱心地搭把手,他總說:“我也有年邁的父母,將心比心,能幫就幫,就當自己是他們臨時的‘兒子’。”
摸清了片區所有的工地
由於當地人接觸電商的時間普遍較晚,對電商的熟悉程度也有限,不少人在寫配送地址的時候,往往隻留下鄉鎮信息,沒有具體地址,張振峰隻能打電話確認。後來和客戶熟悉之後,有些客戶很配合張振峰的工作,他一個電話,客戶就直接自己騎著摩托車唿唿地來找他。
不過有一類客戶,張振峰有些頭疼,那就是在這裏修高鐵的工人。“他們買日用品不方便,就通過京東網購,地址寫的都是工地名稱,找起來還是挺費勁。”張振峰說,他第一次收到工地的訂單,地址寫的是中鐵四局二分部三號攪拌站,他給對方先打電話,後來又用地圖導航,花了1個多小時才找到地方。後來,張振峰專門花時間去把片區內大大小小的工地跑了個遍,再也沒走過冤枉路。
雖然工作很辛苦,但張振峰卻漸漸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短短3個多月,張振峰感受到了電商的發展對鄉村人民生活的改變。
“我發現,我送的包裹中,衣服、鞋子這些日用品是最多的。因為村民上街不方便,以前是集中一個時間去趕集,現在就可以在京東上購買。如果不放心,還能貨到付款,驗貨了再給錢。”張振峰說,時間久了,他覺得自己成了片區客戶和外界溝通的一座特殊橋梁,他不僅給客戶送去了包裹,更讓山裏鄉間的鄉親們,享受到了互聯網時代對生活帶來的切切實實的便利。
最後更新:2017-08-23 10: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