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開C店,劉強東下的是一步好棋,還是昏招
這兩天電商圈炸鍋啦,一條重磅消息在電商圈子裏迅速傳開,京東要開C店了,這多少出乎絕大多數人的意料。京東的電商之路,和阿裏巴巴不同,阿裏巴巴是從C店起步,而京東則從B端開始。當然,後麵的情節大家也清楚,阿裏巴巴後來推出了天貓,做的非常成功,過不了幾天的雙11,估計又要刷新單日成交記錄了。
電商圈的人看到這個消息,一般都有兩種心態,一種人擔憂,覺著現在電商流量隨著去中心化的到來,自身流量增長舉步維艱,京東B端的商家依然過的水深火熱,如果再開放C店,有限的流量勢必會被稀釋,那生意肯定會大不如前,要維持以前的流量,在引流的成本上勢必要加大投入,結果肯定會影響到盈利。而另一部分人很興奮,恨不得馬上去開幾家,以前很多人在淘寶做的風生水起,現在又可以多一個賣貨的平台,可以把淘寶的一些運作經驗,複製到京東平台,增加店麵數量也就意味著增加銷售額。
當然,這兩種人代表著電商的兩個層級,電商是一個贏家通吃的年代,馬太效應要遠勝於線下,做的好的商家,也就是所謂的頭部商家在不斷擴張店麵數量,不斷招人,營業額自然水漲船高,隻要能開足夠多的店麵,找到足夠多的運營,原則上來說,企業肯定會越做越大,因此對於開新店的機會那是雙手歡迎。而另一些商家經營自己的一家店麵都每天為了流量發愁,日子一天不如一天,掙紮在生存的泥潭,不要說去開新店,進行市場擴張了,自己的一家店能夠堅持多久都是未知數。
對於商家來說苦惱也罷,興奮也罷,京東開C店這件事情是無法扭轉的,看了很多分析家的觀點,很多人不看好劉強東的這步棋,認為下的是昏招。理由為非是現在已經是電商的下半場,電商的發展已經日趨成熟,對於實體經濟的滲透率已經是強弩之末。再加上自身流量增長的匱乏,有數據顯示,平台型電商的月度活躍用戶數已經原地踏步數月,甚至在個別的月份出現了下滑。而另一邊的淘寶,雖然是阿裏巴巴起步的關鍵棋子,但是當年號稱的800萬賣家,現在能夠持續經營的也隻剩幾分之一了,絕大多數的商家成了這場電商盛宴的炮灰。
當然,這些分析不能說不對,可能站在電商的角度來看,新開C店未必是京東的一個最佳的戰略選擇。但是,大家不要忘記了,現在的京東,已經不是前些年的京東了,現在的京東是一家電商公司嗎?現在的京東已經成為了橫跨電商,實體店,金融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商業巨無霸。前不久,京東才剛剛宣布要在未來五年內開出100萬家京東便利店。當我們站在新零售的角度,或者站在更高的京東整體戰略的高度來看這件事情,便會得到不一樣的結果。新零售最主要的核心就是要實現線上線下的高度融合,當京東開出的便利店即使達不到100萬家,但數量如此眾多的個體創業者開的實體店麵,如果需要一個線上的展示銷售窗口的話,京東肯定不會讓他們去淘寶開店,肥水不流外人田。隨著這麼多C店的開設,對於京東最大的好處就是,又有了充足的現金流注入,如果是一家店一年12000元的年費,再加上保證金等,幾十億的現金會注入京東,而京東金融有可以很好的盤活這部分資金,一方麵可以加強自己在物流方麵的布局,同時又多了一個盈利的增長點。另一方麵,京東劉強東有更大的野心,而在零售領域內,一直缺少to C的這一塊拚圖,在沒有新零售概念之前,僅僅是在線上和淘寶競爭,勝算不大,但隨著京東線下便利的布局,現在補上了最後一塊零售的拚圖,劉強東的零售帝國基本要成型了。
當然,京東所麵臨的挑戰時如何安撫原有B端的商家,畢竟這是企業目前的現金牛,在穩定原有市場的時候,希望未來的C端成為新的增量市場,而不是在原有流量裏做重新的分法。同時,如何實現線上和線下的互動,發揮新零售的作用,也將是京東麵臨的又一個挑戰。
最後更新:2017-10-26 09: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