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行家、聚愛財:引領智能投顧新趨勢
近日,京東金融旗下“京東行家”上線,“京東行家”將依托京東金融的數據能力和金融科技能力,以開放的心態服務所有入駐的金融機構,為其提供運營服務、用戶資源、流量分發等。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底,螞蟻金服宣布向基金行業推出自運營平台“財富號”,計劃今年6月上線。目前看來,“財富號”與“京東行家”可謂是不謀而合。
互金公司利用tech優勢與傳統金融機構合作,為客戶提供精準的財富管理方案已然成為又一趨勢。早在2015年,聚愛財就針對投資人推出了智能投資工具聚愛財Plus。該平台匯聚了老百姓日常投資的主要產品,包括黃金期貨、房產類期貨、股票、基金,是一站式全球資產配置平台。
智能投顧是用機器人完成客戶需求分析、投資分析、資產配置選擇等工作,目標是替代人類完成財富管理和投資建議的工作,最終實現投資組合的自動優化。目前主要分為投資建議和資產管理兩類。在盈利模式上,分為前端收費(收取資管費、盈利提成費、其他服務費)和後端盈利(利差收益、銷售分成)。
在傳統金融機構裏,理財是個難以規模的生意,畢竟要對用戶的風險承受能力及投資偏好進行精確評估,而用戶個體又是千差萬別,因此往往高淨值人群才能享受到個性化的財富管理服務。此外,一直以來,傳統金融機構銷售渠道單一,用戶不知道什麼產品好、買什麼;傳統金融機構不知道用戶需要什麼。而互聯網金融的出現,特別是金融科技公司的出現,精準用戶畫像、海量大數據、先進的技術等為智能投顧提供了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宣稱具有“智能投顧”功能或正在研發“智能投顧”功能的理財平台已超過二十家,包括京東智投、聚愛財PULS、宜信投米RA等。
以聚愛財Plus為例,其主打“固定+浮動”雙收益。聚愛財Plus依靠具有多年操盤經驗的投資經理,研發出50多套數學模型,通過量化投資算法,為用戶自動配置固收類理財、期權等產品。實時監控市場變化,智能調整資產配置,抗風險能力極強。而數據、投資模型以及決策算法正是智能投顧的關鍵。
早在2014年,機器人投顧就在美國迅速發展。目前,國外的機器人投顧產品已走在了世界前列,包括Wealthfront、Betterment、Personal Capital等,而中國智能投顧行業目前處於仍處於初期探索階段。2017中國智能投顧市場發展趨勢研究報告指出,與美國相比,中國在投資者習慣、資本市場以及政策環境上與其存在著較大差異。
首先,關於投資者,美國以成熟穩健投資者為主;中國多是分散型投資者,對智能投顧接受起來相對被動。在資本市場上,美國金融市場成熟,產品豐富且收益穩定,ETF數量相當於中國的12倍,規模約為29倍,道瓊斯80年來月均收益均值0.8%,波動率僅為4.3%;中國金融市場產品數量少,上交所開市以來,月均收益均值2%,波動率16.48%;政策環境上,美國明確受SEC監管,使用投資顧問牌照;而中國監管政策和主題尚未明確,具有不確定性。
據預測,2020年中國資管規模約174萬億,按3%的滲透率計算,2020年中國智能投顧管理資產估摸或超5萬億,按0.2%的管理水平計算,收入規模將超百億。但中國智能投顧行業和產品尚未成熟,數據應用和算法方麵均需創新和探索。
對互金行業來說,要想分得智能投顧的一杯羹,首先要有開放的心態。正如聚愛財任衡所說,我們要做的是並不是顛覆傳統金融,從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選擇和傳統金融機構合作不失為最佳選擇。提升中國金融行業的整體水平,想必也是政策大力支持的。合作共贏,中國金融行業方能向世界看齊。
“此文為新浪財經頭條(今日資訊最新播報)原創內容,特此聲明”
最後更新:2017-10-08 0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