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789 返回首页    go 阿里云 go 技术社区[云栖]


《英伦对决》之前,成龙竟足足用了30年去转型!而且不止他一个这么做……

这几年,道哥心目中的演艺圈“劳模”只成龙大哥:从“最后一部大动作片”《十二生肖》以来,他除接连推出6部新作,累计票房近41亿人民币,到今年国庆档《英伦对决》,始终感受到他“转型”的诚意。

电影《英伦对决》海报

事实上,近年关于成龙电影的新闻标题,基本可概括成:该转型了!

所以在《英伦对决》里,道哥看到一个另类的成龙:外形老态龙钟,眼神弥漫绝望,行动力不从心,甚至没打几下就气喘吁吁、难以为继...相比过往在银幕上的踔厉风发,和“动作+喜剧”招牌,此番真让道哥大跌眼镜:如果这真是成龙,何以如此“苍老”:

“苍老”的成龙

如此“愤怒”:

点击播放 GIF/1369K

如此“痛苦”:

点击播放 GIF/809K

但这次在片中,他确实演绎了这样一个悲情人物:女儿死于炸弹袭击,讨公道处处碰壁后,万念俱灰的他凭一个曾与恐怖组织有“联系”的政府高官,就义无反顾开启“复仇之路”。

“吓唬”还是小事,跟踪、炸弹、伏击、搏斗、枪战竟一样不缺,完全将那个背负沉重父爱的“末路英雄”演得入木三分。

甚至面对布鲁斯南这样的“演技派”,这次成龙在人物塑造与气场表达上也毫不逊色,使得双方逐步对立,最终全面对决的过程充满悬念与说服力,且突破成龙电影中一贯的“超级英雄”特质,让人惊喜连连。

成龙与布鲁斯南的对手戏

总之,说《英伦对决》是成龙近10年来突破最多、转型最大的一次演出,道哥敢打包票:毫不夸张!

之所以说“10年”,在于许多观众都认为成龙的“转型”始于2009年的《新宿事件》,片中成龙不懂武功不循常规不甘守法,结果“不得善终”,确实出人意表。毕竟这一幕的成龙实在前所未见:

点击播放 GIF/1389K

但《新宿事件》毕竟没在内地上映。1年后,成龙又在《大兵小将》里再次“转型”,除了演古装小人物(1978年后就没试过),还在戏中“死去”,就此完全破了其干爹何冠昌生前立下的“规矩”:成龙不能演会“死”的人,剧本里如果他的角色会死就不能接!

《大兵小将》中的成龙

所以在道哥看来,成龙只要在戏里“死”了,就算“转型成功”!因为在这之前,成龙虽在《火烧岛》里“死”过一次,但都不能出现他“躺尸”的画面,至于《飞龙再生》则是“死而复生”,不像《新》和《大》那样真正“没命”:

《火烧岛》中的成龙和刘德华

其后成龙另一“转型成功”之处,则是《警察故事2013》里剃“板寸头”演戏,因1986年南斯拉夫拍《龙兄虎弟》险死后,何冠昌明令他不准在戏里留短发。所以,在很多你没察觉到的时候,成龙已悄悄完成他的“转型”计划:

成龙在《警察故事2013》里的板寸造型

此外,从《警察故事2013》到后来的《天将雄师》,成龙也渐从“打”变成了“不打”:前者动作戏篇幅撑死10分钟,后者则是“打仗”多过“打架”,所以当初道哥看完《天》,根本想不起成龙“打”了什么:

《天将雄狮》剧照

到去年的《铁道飞虎》,成龙依然打戏甚少,最终牺牲。可见几部戏下来,成龙一直在让大家习惯“不打”和“死去”的他,而看完了《铁》,我们对此还真“见怪不怪”,所以某种程度上,成龙可谓转型成功...

成龙在《铁道飞虎》里的转型

但别怪道哥多:2010年至今,成龙的时装动作喜剧分别是《十二生肖》8.8亿人民币,《绝地逃亡》8.89亿人民币,《功夫瑜伽》17.5亿人民币;“转型作”分别是《警察故事2013》5.4亿人民币,《天将雄师》7.44亿人民币,《铁道飞虎》6.99亿人民币...

可见,当下内地观众已“适应”成龙转型,但尚未真正“接受”。

所以《英伦对决》对成龙而言,无疑是他转型历程中最重要的“分水岭”,在道哥看来,只要票房能达到《十》与《绝》的区间,就表示成龙的转型压力将越来越小,随后亲自导演“歌舞文艺片”,也能吸引观众捧场,毕竟道哥本人除希望成龙转型成功,也盼见到“幕后成龙”同样精彩:

但话说回来,成龙的转型真始于《新宿事件》吗?对对,道哥又要讲古了,记得摆好瓜子汽水哈~

1985年,成龙在《龙的心》里演了他走红后第一个严肃角色:长年照顾弱智哥哥的警察,最终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之前,他的角色画风是这样(《A计划》):

《A计划》里的“鬼马”成龙

这样(《师弟出马》):

《师弟出马》里成龙的伤员造型

或这样(《警察故事》),总之逗比:

点击播放 GIF/750K

光看这场“控诉兄长”的戏,就知成龙文戏也实力过人:

点击播放 GIF/1029K

哪怕一场哭戏,表演都相当出色:

成龙在《龙的心》中饰演洪金宝的弟弟

可惜《龙的心》票房仅2000万,虽比全年90%影片都卖座,但在成龙的号召力而言并不成功。所以等了8年,成龙才在《重案组》再演严肃角色:

《重案组》电影海报

在这之前,成龙在戏中的画风是这样(《超级警察》):

《超级警察》剧照

这样(《飞鹰计划》):

《飞鹰计划》剧照

甚至这样的(《城市猎人》):

成龙在《城市猎人》里的“春丽”造型

但《重案组》里的他却这么狠:

《重案组》剧照

这么凶:

《重案组》剧照

甚至这么惨:

点击播放 GIF/1245K

对比一下,翌年(94年)的《醉拳2》,成龙是这种画风:

成龙在《醉拳2》中的搞笑表演

所以,当年成龙在香港平均票房已达3000万港币,但《重案组》仅2700万,是他90年代所有作品中最不卖座的一部,可见此时观众仍没接受他的转型。唯一欣慰的是,该片让成龙成为金马奖史上第一位蝉联影帝的演员,可谓给动作演员挣足面子:

成龙凭《重案组》获金马奖最佳男主角

再次转型还是演警察,但这次成龙让观众等了10年:《新警察故事》里“陈国荣”脾气火爆不拘言笑,深受打击独醉街头,自暴自弃当众落泪,可谓他所有警察角色中最“颓”的一个:

《新警察故事》剧照

先前,成龙在《霹雳火》里也演过这类火爆角色,但完全一副“铁血硬汉”做派。对比之下,《新》可谓他2000年后最重要的转型之作:

《霹雳火》剧照

但也巧合,只要成龙严肃,往往能拿影帝(至少也能提名)。这不,《新警察故事》让他成为第一位拿金鸡影帝的动作明星。所以先前20年,“严肃+警察”就是成龙转型的写照:

成龙凭《新警察故事》获金鸡奖最佳男演员

对了,道哥还要提成龙另一部“转型”之作:1989年的《奇迹》不仅是他自导自演作品中最“文艺”的一部,成本都高达7900万港币(当年是天价!),光片中梅艳芳走进酒店房间的镜头就拍了17小时,让她走了84次。试想,一个动作明星竟能为一场文戏如此投入,“转型”意义何须赘言?

成龙自导自演的电影《奇迹》

当年《奇迹》也让成龙时隔4年再次提名金像影帝,在表演来说同样实至名归。如看过这部戏,你不会怀疑成龙如今也能拍出“歌舞文艺片”:

点击播放 GIF/824K

总之,你们可能以为成龙近10年才开始“转型”,但事实来看,在《英伦对决》之前,他已足足用了30年时间去做这件事!

这种不躺在功劳簿上妄自菲薄,而不断突破、转变个人戏路,即使年龄渐长也主动尝试各种角色的态度,难道还不够敬业吗?

别急,道哥还没叨完。除了成龙,其他动作明星也同样在演艺生涯中努力转型。首先要说:“七小福”的大师兄洪金宝,早在1983年,他就凭动作片《堤防小手》荣膺金像影帝:

洪金宝在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典礼上

1985年,洪金宝第一次在成名后演了“不打”的角色,在《龙的心》中饰演弱智哥哥,同样入木三分,最终成为第一位凭严肃题材获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的动作明星:

洪金宝自导自演电影《龙的心》

1988年,洪金宝主演他人生中第一部文艺片《七小福》,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同时获金像奖和亚太影展影帝的动作明星:

《七小福》电影海报

对于饰演自己的师父于占元,片中洪金宝除了这几下京剧身手,竟一场打戏都没有,却演得如此细腻动人,足见他是迄今为止文戏最好的动作明星之一:

洪金宝在《七小福》里饰演自己的师父于占元

翌年洪金宝又主演《八两金》,更一改“武夫”和“师父”形象,以“文艺中年”造型示人:

《八两金》剧照

而且,你见过动作明星能把“吻戏”演得如此温柔动人吗?近30年前的洪金宝就做到了,所以当年再获金像奖影帝提名,绝对到位:

洪金宝在《八两金》中和张艾嘉的吻戏

时隔多年,洪金宝在《我的特工爷爷》里依然展现他的“文戏”演技。所以论转型,他无疑比成龙更早成功,表演也更加沉实:

《我的特工爷爷》剧照

说完大师兄,就要说小师弟元彪。虽然早在1979年就已成名,但1988年主演的《亡命鸳鸯》才是他心目中第一部“演戏”之作:

元彪接受电视采访截图

抱死去女儿悲痛欲绝的这一幕,当年真让道哥感动又心疼:

《亡命鸳鸯》里的元彪

后来,元彪在日本片《落阳》中演杜月笙,同样不靠动作而靠演技取胜:

《落阳》剧照

92年的《伙头福星》,他也完全“不打”,而是演个会杂技的厨师,同样用心转型:

《伙头福星》剧照

当然还有身为洪金宝师弟,成龙、元彪师兄的元华。8、90年代,常演坏人的他画风总是相当阴沉,让人不寒而栗:

元华

直至《功夫》,他才真正在银幕上成功转型,经典之极的“包租公”至今仍是年轻观众影响最深的角色之一:

《功夫》剧照

最后还拿了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成为“七小福”里继洪金宝和成龙后第三位获演技肯定的动作明星:

元华凭《功夫》获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除了“七小福”,道哥心目中还有两位在“转型”上很具代表性的动作明星。喏,就是右边那俩:

李连杰和甄子丹

首先,李连杰在8、90年代又少林寺又黄飞鸿又张无忌又张三丰又黑侠地打,但从未获得演技肯定。

直至2005年演《霍元甲》,才在功夫片领域中迎来“转型”,尤其不再“正气凛然”,而是演出从心浮气躁到神志颓丧再到领悟武学的过程,演技确实别具深度,因而第一次拿到金像奖影帝提名,也是继洪金宝成龙后第三位提名的动作明星:

《霍元甲》剧照

2007年,李连杰进一步“不打架”,在《投名状》里挑战更深沉的角色,且几乎是他从影以来最“坏”的角色(《轰天炮4》尚无这奸),勾义嫂、杀义弟、卖同伙、争权力...如此阴沉城府的人物能让李连杰演到这程度,确实象征他成功从“动作明星”中转型出来:

《投名状》中的李连杰

好在金像奖影帝也没亏待他:

李连杰凭《投名状》获金像奖最佳男演员

李连杰的“转型”实质分三步走,到《海洋天堂》,他就完全“不打”,而是演一个竭尽全力照顾孤独症儿子的肝癌父亲,文艺与细腻程度在其演艺生涯中无疑空前,但也再次证明他的文戏演技。事实上,从“动作明星”转型到“演员”,李连杰同样用了30年:

《海洋天堂》剧照

至于甄子丹,经历《杀破狼》、《导火线》、《十月围城》和《叶问》跃升地位后,先在《最强喜事》、《八星抱喜》里尝试转型“喜剧”,接受与否见仁见智:

《八星抱喜》里的甄子丹和吴君如

今年国庆档,他亦如成龙般再次转型,在《追龙》里演大毒枭“跛豪”,虽也有打戏,但并非混合格斗或咏春叶问,而是要么靠狠“打架”,要么用枪杀敌,加上各种文戏表演,仍是让人看出“不一样”的气息:

甄子丹在最新作品《追龙》中的造型

总之,道哥从不认为动作明星是长期“局限”的一群,相反,他们对于“转型”向来不遗余力,既为突破自己的形象与演技,也旨在向更多观众证明他们是更全面的演员,除了“大展拳脚”,也能“演技爆棚”。

所以,连他们都在如此敬业拼搏,我们又有何理由不期待他们的创新,并对他们的转型寄予更多期待与支持呢?

作者:阿蒙

编辑:赛东施

觉得好就点个赞吧~

最后更新:2017-10-09 04:32:33

  上一篇:go 小龙女官宣女友,吴绮莉大喊省钱啦,成龙和林凤娇听到就生气
  下一篇:go 成龙女儿出柜?祝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