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61 返回首頁    go 技術社區[雲棲]


Siri之父揭秘人工智能產品如何成功創造千億市場


0?wx_fmt=png

諾曼•威納爾斯基被譽為Siri之父,他是Siri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和董事會成員。從最初形成創業概念到發展壯大企業,一直到最後Siri被蘋果公司收購,Siri建立的所有過程他都參與其中。

Siri公司創建於2008年,2011年10月Siri成為iPhone 4S的新型核心服務軟件。此後,Siri程序運用到每一代蘋果產品,成為一款劃時代的應用軟件,為消費者從智能手機中受益開辟了新的道路。 

為何Siri能從一種象牙塔裏的人工智能新技術成功轉型為爆款民用產品?

為何Siri能從始至終專注同一套產品價值主張,沒有頻繁試錯調換方向?

為何Siri能獲得眾多風投青睞,成功撬動智能手機千萬市場?

回顧Siri的誕生和發展曆程,諾曼•威納爾斯基在《產品改變世界》一書中提出了四個對創新型產品公司的成功產生關鍵作用的因素: 

  • 一個具有快速增長潛力的巨大市場機會。 

  • 一支執行力強的優秀團隊。 

  • 一項能夠贏得競爭的差異化技術或商務解決方案。 

  • 一個能夠清晰闡釋公司價值、戰略和計劃,並能吸引所需資本的價值主張和商業計劃。 

學習Siri的創業思路和方法,說不定下一家打造出偉大產品並建立商業王國的公司就是你的團隊。 


 Siri理念的催生:

 站在技術研究前沿 

 瞄準最急切的市場需求 

Siri的技術基礎是斯坦福研究院的傑出研究人員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研發而成。催生出Siri的市場願景可以追溯到2003 年,那時候,這個開發語音和人工智能的研究團隊就覺察到了智能手機將創造市場機遇,並且相信智能手機的計算和通信功能完全可以發展為用途更為廣泛、通信性能更加優良的超級計算機。

那時候諾曼等人認為手機智能化是個必然的發展趨勢,同時瞄準了解決用戶最急切需求的一個市場機遇:人們想用智能手機來做五花八門的事情,但是苦於需要反複不停地按鍵。

根據市場調研,每當用戶需要點擊屏幕的時候,20%的人會因程序煩瑣而選擇放棄這個應用程序或者幹脆取消購買計劃。大部分人覺得經過多個步驟點擊屏幕來執行任務,這個過程極其煩瑣。企業因此降低了收益並錯失許多良機。他們試圖開發一款革命性的新產品,來著力解決這個問題。 

因而,蘊含於Siri之中的創意雖然簡單,但是其功能相當強大。和使用搜索引擎完全不同的是,Siri是一款具有語音識別功能的“執行引擎”。人們使用智能手機時,無須點擊,隻要說出自然的語言就能獲得他們查詢問題的答案,尋求答案的繁雜操作全由Siri代勞,Siri給的是答案,而不是鏈接。

除了關注智能手機領域的潛藏的市場機遇,這隻研究團隊還搭上了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下文簡稱“高研局”)人工智能項目的順風車。那時,高研局希望研發出一個能在人工智能領域帶來突破性進展的程序,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幫助。斯坦福研究團隊拿下了一個高研局項目的子項目——CALO(會學習和組織的認知助理)。這個項目為後續成立Siri公司打下了基礎。 


 Siri公司誕生的契機:

 是否選擇創業?

 找誰加入團隊?

時間來到2007年,諾曼的團隊嚐試過和一些運營商和手機製造商合作開發了幾個商業項目,然而效果並不理想。這些項目進展困難,又耗費時間,而且離團隊最初設定的市場願景相差甚遠。合作商們習慣用短視的目光拉低產品功用的上限,總是以這樣的理由駁回諾曼等人的發展設想: 

不可能:這項技術是20 年後的事情。

代價太高:算上許可證費用,我們得籌集500 萬~1 000萬美元左右的研發經費。

這不符合我們的商業模式。

12個月內研發不出產品來。

這不是一個能夠早期獲利的項目。

......

用諾曼的話來講,“我們所創辦的企業,以及不斷研發出來的產品,如果能夠滿足上述企業那種狹隘的目標和視野,那麼,它們都將不能滿足我們誌在開拓的那個廣闊市場,創業也很可能走向失敗。” 

最終,諾曼等人確定要抓住預想的人工智能市場機遇,最佳的實現方式是創辦一家研發團隊主導新的企業,而不是以項目授權的形式與現有的某家公司合作。 

之後,一隻由斯坦福研究院的商業領袖和技術領導組成的利益相關者團隊成立了,創始人們開始尋找富有創意、激情和行業經驗的領導者進行合作。 

比如,擔任CEO的戴格·克特勞斯,此前就職於摩托羅拉。在摩托羅拉期間他創建了移動互聯網門戶網站,推出數十種新穎的移動應用程序,對移動市場領域了如指掌。還有擔任CTO的湯姆·格魯伯,他一直在斯坦福大學知識係統實驗室擔任研究員,並且是智能用戶界麵創新領域的佼佼者。領導團隊還包括工程副總裁亞當·奇耶爾和比爾·馬克。 


 Siri的獨特和偉大:

 先設定獨特價值優勢,

 然後再用技術實現它! 

Siri公司組建成立後,精英領導團隊進一步廓清了Siri的價值亮點和盈利模式,他們反複溝通商討,最終劃定了以下幾個Siri產品的要素:

  • 瞄準“點擊次數過多”這一消費者痛點。 

  • 利用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人工智能技術,提供差異化、突破性的零點擊技術解決方案。 

  • 給消費者一個能提供答案而不是鏈接的“執行引擎”。

  • 幫助用戶節約時間。

  • 給消費者帶來驚喜和愉悅。 

  • 開辟虛擬私人助理這一全新市場領域,避免跟搜索引擎巨頭 Google 這樣的競爭對手產生正麵衝突。

  • 采用按銷售付費的商業模式,通過向服務網站帶去額外的消費者而收取費用。 

這些價值主張的實現需要充分利用和進一步開發人工智能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盡管人工智能發展了幾十年,但是要研發解決上述市場問題的技術仍然有許多欠缺的地方,尤其是計算機信息處理能力:計算機需要分析文本文字,以理解用戶話語所要表達的意圖,然後進行推理並回複用戶請求。

Siri團隊的技術專家亞當·奇耶爾和他的博士生古佐尼共同研發出能夠對人類語言完成理解和推理的方法,該方法使機器對語音請求的理解與反應任務得以簡化。初期的Siri隻專注於旅遊和娛樂兩大垂直領域,從而限定人們期望Siri理解的請求種類,之後不斷豐富拓展服務範圍。根據設計,Siri處理用戶所說的話語,也就是請求一些基於Web 的服務。然後在一個或多個Web 服務的語境中來解讀用戶話語,輸入正確的信息到Web 服務係統,並將結果合成文本或口頭回複傳遞給消費者。 

例如,如果用戶口頭要求“酒店”、“明天入住”、“舊金山”、“服務一流”、“性價比高”,Siri會訪問網頁並整合網頁上的搜索結果。這些搜索結果來自酒店預訂服務網站(如網上酒店預訂網站hotels.com),還有那些含有大量文字點評的網站(如美國最大點評網站Yelp)。因此,Siri使智能手機成為(作用有限的)私人助理,讓用戶完全不用點擊按鈕就可以預訂晚餐、查看天氣或者查找影院。 


 Siri的自我深入剖析:

 從創意到產品到企業出售 

2008年,諾曼等公司創始人決定尋求外部投資,獲得創業基金並非易事,因為Siri想要成功,就必須在市場和技術兩個領域同時取得突破創新。 

風險投資人對Siri商業計劃中的每一個要素都進行了深度質詢,比如:

  • Siri能否積累龐大的消費群體?

  • 智能手機是否具備足夠的處理能力?

  • 按銷售付費的商業模式能否創造足夠豐富的收益?

  • 潛在競爭對手諸如穀歌、微軟,有沒有可能迅速研發同類產品? 

創業團隊用多維模型深入剖析了所麵臨的機遇和風險,準備了全新的創業融資文案,盡力用可信且豐富的數據資料和分析報告減少風投的疑慮。 

2008年是個特別的時期,那時智能手機問世,運算與存儲能力增強,通信速度加快,移動網絡普及等等全球性發展趨勢匯聚於此。Siri被認為是一項勇氣可嘉也頗具風險的投資,它最終獲得摩根珊勒和門羅風投的投資的青睞,包括之後加入的維港投資,都相信Siri可以憑借人工智能技術影響整個手機軟件行業。 

Siri團隊在之後的18個月進行應用軟件研發,使其轉變為一款麵向千百萬用戶的大眾產品,賦予它誘人的用戶體驗、極強的安全性、魯棒性、可拓展性,以及商業產品必備的其他所有要素。最重要的是在研發過程中,團隊始終專注自己的產品、自己的市場,以及自己的價值主張,沒有根據各種產品的市場測試結果頻繁地調整方向,從而避免了大量資金和時間的消耗。 

2010年2月,Siri作為一款免費應用程序在蘋果商店推出,第一周就有幾十萬用戶下載了 Siri,而且進入蘋果所有應用程序前50 名榜單,並位居生活類應用程序榜首。Siri應用的巨大成功帶來了喬布斯的合作邀請,最終Siri以可觀的報價出售給了蘋果公司。 

原文發布時間為:2017-04-03

本文來自雲棲社區合作夥伴“大數據文摘”,了解相關信息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眾號


最後更新:2017-05-19 14:07:24

  上一篇:go  阿裏感悟 (十七)- 計劃和規劃能力
  下一篇:go  如何在 CentOS 7 上安裝 Elastic St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