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技術社區[雲棲]
轉型技術管理?Yes or No
前麵的文章談到了很多關於程序員在而立之年需要對於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進行重新考慮,其實對於程序員而言,有很多的轉型發展方向,比如轉型成為技術管理,或者成為運維甚至也可以自己進行創業,每個發展方向中,成功的人都大有人在。而在這眾多的職業發展選擇中,最合適的發展方向想必就是技術管理了,這也是大多數從程序員做起的同學最希望的發展方向,無論是項目經理、架構師還是CTO,相比於底層的技術人員,他們對於項目的影響能力往往會更大,所能夠改變的東西也會更多,當然收入也會比一般技術人員更高,也往往更加有成就感。
但是從程序員成長為技術管理者並不那麼簡單,首先對於程序員而言,他們的工作更為簡單,大部分內容隻是和機器打交道,最多也就是和同團隊的成員或者測試人員有所溝通,隻需要關注於自己的工作,而不需要對於全局進行考慮。而當你成為一個技術管理者時,你不僅需要具備比較強大的技術能力,能夠讓團隊中的成員對於你的領導信服,也需要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以及領導的智慧,還需要具有掌控全局的能力,技術管理者或許不會對項目中的任何一個部分都非常了解,但是他會知道團隊中誰能夠勝任什麼樣的工作,團隊的配合怎樣才會最高效,以及每個項目的整體進度是怎樣的,權力大了,同時責任也會更大。或許在技術上,你並不能改變人們做事情的方式,除非你有那個能力、權力和機會。有了這些條件,並且找到正確的位置來發展,你才有可能摘星攬月。其次,想要從程序員成為一個架構師或者項目經理,你往往需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每天都寫業務代碼,難以從工作中得到足夠的養分,你需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去學習和成長。當然,這並不是說堅持在一線深入地研究技術成為技術專家不是一條很好的職業發展道路,也並不是所有的程序員都適合做技術管理者,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對於技術管理轉型的思考。
首先和大家分享一個“一子錯,滿盤皆落索”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兢兢業業幹了35年的程序員,最後卻認識到,程序員的力量太過微小。無論你寫程序有多厲害,你都很難有權力真正改變一些失敗的產品、失敗的項目。尤其是當他看到,當年跟自己同上節目展示開發軟件的Mike Slade,最後走上管理層,創立了包括ESPN在內的一大批公司,成了喬布斯的好朋友,那種失落更是莫名的強烈。至今都對自己當初貪圖安逸、沒有走上管理層而懊惱,走技術管理還是繼續當程序員,這是個問題?
以下為故事內容:
約摸20多年前的時候,我麵臨著一個人生的交叉路口。當時我的第二家公司正在走下坡路,我們給一家出版商客戶開發了五年的Deltagraph軟件項目終止了,因為對方想要轉移到方興未艾的互聯網世界。當時的我當了13年的程序員,其中有9年左右也身為管理層參與經營公司。
我不想再兼顧這兩種工作了。此前在85年到87年期間,我的第一家公司不僅開發了一款新的電子報表製作軟件,還自己搞定了軟件的發行工作。我領導公司,接受媒體采訪,維護和投資人的關係,基本的公司事務都是我在做,同時我還是全公司的3個程序員和UI設計師之一。到了87年初終於成功發布產品的時候,我緊張興奮得最終進了醫院。想要同時幹好領導和編程,實在是超負荷的工作。
到了1994年,當時我有機會選擇職業方向,可以進行技術管理也可以繼續當程序員。我選擇了當程序員,因為工作更簡單。今天我才明白,自己的選擇有多麼地錯誤,盡管我在當程序員的20年間也參與了許多很棒的項目。如果當初選擇了首席技術官、首席信息官、工程副總裁這樣的路線,那將是好得多的決定。
1995年前後,我在舊金山灣區工作了一年,其中後半年是在蘋果公司。蘋果公司當時看起來快要倒閉了,我不想看著自己最愛的公司分崩離析,於是就離職回了德州。那時的我太年輕太天真,乃至大錯特錯。蘋果公司在一年後喬布斯回歸之後東山再起,互聯網風暴也在那時開始席卷全球。
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程序員和領導者,我完全明白開發一款產品是怎樣的一個過程。我們曾經做過九次應用的重大發布(major release),所有軟件的核心都是我寫的,都不需要後續加修正程序——反正當時補丁也很難寫。我摩拳擦掌,心想那些公司是多麼需要我這樣的人才。一旦有機會坐到高位,我就可以平步青雲了。我的姐姐也在30年前開始了她的程序員生涯,但她在工作的第一年就跳到了管理職位,此後在一個大公司當副總裁,一幹就是15年。我幾年前在一家旅行社工作,其母公司的CEO就是15年前幹程序員起家的。當然這類管理工作可能很困難也沒啥意思,但他們的報酬要好得多。我姐姐的資產大概是我的10倍。
這些年來,我認識到程序員的力量太過微小。無論你寫程序有多厲害,你都很難有權力真正改變一些失敗的產品、失敗的項目。我當時就是沒看明白,作為一個程序員(乃至建築師這樣的崗位)的晉升空間有多麼小。在這樣一個幹苦力的崗位上,你改變事情的力量注定是微乎其微的。再算上管理層在財務上的福利、更有可能深入參與公司IPO以及其它種種可能得到的機會,選擇當程序員,就意味著你必須滿足於開發好產品,其他就別想太多了。
這些年來,我工作過或作為顧問谘詢過的那些最差勁的企業,基本上都是因為他們的技術管理層的不稱職,甚至是徹頭徹尾的技術白癡。這類公司簡直多到寫不完。舉個例子,一家銀行的工程副總裁曾聲稱,作為一個管理者的他不需要懂得那些技術細節,因為他管理的是人,而且仍然認為自己可以做技術方麵的決策。同一家銀行的首席信息官從來不相信他手下跟他說的話,反而把賣方的話全盤兼收。我們當然都知道他從中獲得了提成,雖然我們買的都是根本用不到的東西,他卻總是寫文章稱讚那些產品對我們來說有多大用處。我離開那家公司一段時間後,他也被開除了,但轉頭就又找到了另一家公司裏類似的職位。
我做過最差勁的一份工作,恰恰是我本以為會是最好的一份。當時一個已創業一段時間的企業在他們的領域裏取得了一定的地位,他們和定位不同的競爭對手都想占領更大的市場,於是競爭開始白熱化。我被雇傭為第二程序員。原來的一個程序員和經理的職責是開發一個新的在線商店, 因為原來的商店網站太不靈活,而且訪問量一上去速度就變慢。整個公司沒有其他技術方麵的領導,CEO和另兩個創始人在技術方麵沒有任何經驗和知識。另一個程序員一直在吹捧自己的後台代碼寫得多好,管理層也支持他。
我開發了一個前端,架設測試,每天簽入代碼。當我覺得是時候把我的代碼整合到係統中時,我發現另一個程序員在10個月裏啥也沒幹。我把這件事告訴經理,他卻對我說,“他在做到完美之前從不會簽入代碼。”。然而,其他人都不覺得這種做法很愚蠢。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裏,我一直努力讓三個創始人聘請真正能做事的程序員(我認識幾個合適的人),但他們很害怕做出改變,也不肯承認聘請那兩個人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選擇。最終我選擇放棄,離開了那家公司。
一年後,那家公司在仍然沒有從那兩個員工那裏看到一點進展,於是終於決定開除他們。他們嚐試去找一個谘詢公司,但仍然一無所獲,當時已經為時已晚。他們的競爭對手已經成了估值十億美元的上市公司,我還在電視上看到過他們的廣告。而每次在電視上看到他們的廣告,我都想拿一隻鞋子砸過去。那時候的我們萬事俱備,就差一個在線商店,和一個真正的技術領導人。如果當時的我身處管理層而不是一名小小的程序員,我肯定會讓整個公司走上另一條路。但我隻是一個程序員。
這樣的事還有很多,但在技術上,你並不能改變人們做事情的方式,除非你有那個能力、權力和機會。有了這些條件,並且找到正確的位置來發展,你才有可能摘星攬月。
1987年年初,我在電視節目中展示自己開發的Trapeze軟件,上節目的另一個展示人是Mike Slade,他是Excel 的產品經理。當時的我還太年輕,以為他也不過是一個無名小卒。然而他後來創立了一大批包括ESPN在內的公司,曾在蘋果公司擔任許多領導角色,成了喬布斯的好朋友,並創立了自己的風投公司。但是,今日的我還是一個程序員,籍籍無名的技術工。我甚至覺得,我永遠都不會有真正退休的一天。還好我技術不差,現在的這份工作就是以前的一個經理招我進來的,因為他了解我的能力。但在我老到做不動之前,我仍然隻是一個小小的程序員。
幹了35年的程序員,保證按時完成任務,我也依然覺得推出新產品是很有趣的工作,這些年我也有機會開發了許多不錯的產品。但是,我仍然能夠感受到對當初貪圖安逸、沒有走上管理層的懊惱。在某種程度上,當程序員是一份簡單的工作。然而,一想到我曾經距離互聯網風暴的中心那麼近,離喬布斯回歸那麼近,我也有一定的領導經驗,我就無法不懊惱,我完全可能是另一幅模樣。所以,我真的很後悔沒有直麵挑戰。當然,如果走的是另一套路,我就會失去寫代碼的樂趣,也無法感受寫不出來的絕望感。但是在人生的分岔路,我選擇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條,它改變了我的一生。現在我大概明白了。
故事完
故事講完了,作為程序員的你是不是摩拳擦掌,立誌成為一個技術管理者了呢?先別急,其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成為技術管理者。技術和管理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領域。技術做得好,不見得管理就能做好。對於很多程序員來說,與機器溝通要比與人溝通簡單得多,所以能不能成為優秀的技術管理還要看個人的性格。管理者表麵上很風光。其實你要明白:權力有多大,責任(和壓力)也就有多大。管理者每天要麵對雜七雜八的很多問題,很難做到專注,一門心思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果你追求的是簡單的快樂,做程序員更能讓你得到滿足。思維方式需要很大的轉變。作為管理者,你的職責是幫助團隊成功,你的成功也需要依靠團隊。沒有團隊很失敗而個人很成功的管理者。
除此之外,懂技術的管理者是很有優勢的,但從技術向管理的轉變過程中“坑”也很多。技術注重的是細節,而管理需要的是大局觀。這一點對於很多人來說特別難把握。對於技術管理者而言,也不要輕易放棄寫代碼。因為從技術轉向管理的過程中,是有一段危險期的。不要荒廢了技術,管理能力又不夠強,這時候如果公司出點變故,你將很難再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找一份好工作,實力是一方麵,運氣也很關鍵。
最後更新:2017-05-19 07: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