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7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監管力度再加強 超過千名機構和個人被關進“小黑屋”
1012家!中國證券業協會“拉黑”了有史以來最多的股票配售對象,超過千名機構和個人被關進“小黑屋”,其中個人投資者最多達到887家,其餘為機構配售對象,包括了券商、基金、私募、信托、保險等。這意味著,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主承銷商不得接受這類個人和機構參與詢價和申購 ,這些違規對象在未來六個月至一年的時間內基本將與“打新”無緣。
887名個人投資者占黑名單總數的近九成,這些個人投資者因為資金量大,一般稱為超級散戶或是牛散,當然也不排除其中有不少代持的“穿馬甲者”。
史上最多打新“號”被封
自2014年8月中國證券業協會首次披露首發股票配售對象黑名單公告以來,已有15批次共計2373家股票配售對象被限製“打新”,而本次1012家的數量排名首位,堪稱史上最多,遠甩曆次被禁數量,比去年全年373家的總數多超兩倍。
從最新公布的1012家打新黑名單來看,個人投資者占了近九成,有887名個人賬戶被禁,機構類配售對象合計125名,包括了券商、基金、私募、信托、保險等。
具體來看:
券商賬戶如下:
券商有海通寶銀量化對衝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浙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自營賬戶、中信證券金羊開泰2號定向資產管理計劃、湘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自營賬戶和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自營投資賬戶。
保險賬戶如下:
富德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生命資產-富盈3號資產管理產品、生命資產-富盈4號資產管理產品、受托華泰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傳統—理財產品、受托管理華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分紅—個險分紅、受托管理華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萬能—個險萬能、受托管理農銀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傳統保險產品、受托管理農銀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個險萬能產品、受托管理安誠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資金等15家。
公募類賬戶如下:
公募類的有建信安心保本二號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等18家上了黑名單,其中匯豐晉信旗下9隻公募基金一起上榜。
為何該批次被禁數上千?一方麵是由於去年年底開始新股發行數量增加,導致打新賬戶也隨之增多;另一方麵,對網下配售規則不了解或是遺忘,也令違規情況顯著增加。
基本上,上榜的黑名單配售對象基本上被限製在6個月內不得參與新股網下申購,起始時間為2017年8月1日,至少要到2018年1月31日才能被“解凍”,還有一些賬戶被限製一年內不得參與新股網下申購,如張秋萍、施曉陽、吳國闖、朱柏銓、招偉雄、錢培勝、謝曉峰等個人賬戶。他們都是在參與2016年11月至12月52個IPO項目的新股網下申購過程中出現違規行為的。
從曆次公布的違規原因來看,被列入黑名單的賬戶基本上都存在著兩個主要問題:
在一是提供有效報價但未參與申購;二是網上網下同時申購、未按時足額繳付認購資金等問題。存在一項違規通常被罰禁半年,兩項以上的則一般被罰列入黑名單12個月。
我們來回顧下中證協的具體規定:
中證協此前公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承銷業務規範》規定,網下投資者在參與網下詢價時存在下列情形的,主承銷商應當及時向協會報告:使用他人賬戶報價;投資者之間協商報價;同一投資者使用多個賬戶報價;網上網下同時申購;與發行人或承銷商串通報價;委托他人報價;無真實申購意圖進行人情報價;故意壓低或抬高價格;提供有效報價但未參與申購;不具備定價能力,或沒有嚴格履行報價評估和決策程序、未能審慎報價;機構投資者未建立估值模型;其他不獨立、不客觀、不誠信的情形。這些情形極易使得網下配售對象被列入黑名單。
個人投資者貪心遭至違規
A股新股發行自進入“打新不用先給錢”的新玩法之後,對中簽或獲配後不及時足額繳款的“老賴”管理也成為最讓人頭疼的事。
中證協此前就明確表示網下投資者在進行新股申購時,成功獲配後未及時足額繳款的,一律列入黑名單,此舉較網上投資者“老賴”三次才列入黑名單的監管更為嚴格。
這也就意味著,投資者在進行網下申購時,一旦獲配成功,如果未及時足額繳款,對應的配售對象將被報告到中證協,將被中證協列入IPO網下投資者黑名單。這些配售對象將麵臨6個月至12個月禁止參與新股網下申購的限製。
目前打新共有兩種方式,一類是通過網上申購,另外一類便是網下配售。前者是針對普通投資者的打新方式,也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而後者主要是為公募、私募、券商、險資及大戶投資者所選擇。
網下配售對象普遍按照類型大致分三個類別。其中公募和社保基金為A類,企業年金基金和險資為B類,自然人投資者則為C類。對於A類投資者,中國證券業協會是要求主承銷商應當和發行人安排不低於本次網下發行股票數量的40%配售。C類則是自然人投資者,配售比例低於A類和B類投資者。
一般來講,雖然網下打新配售率極低,但卻是“100%”命中新股,而網上申購則純屬憑運氣“中獎”。參與網下配售的自然人還可以同時申購到多隻新股。即便每隻新股的配額資金不高,但“積少成多”,在短短不到四個月時間中,就贏得數以百萬計的浮盈。因此,部分機構和牛散對網下配售多是樂此不疲地參與。
實際上,從新股上市後的市場表現來看,如果這些配售對象在最後關頭沒有 “臨陣變卦”,那麼他們或多或少都能夠獲得一定的盈利,但是最終的違規卻換來了處罰。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新股發行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在網下配售環節中引入投資者,曾經被視為一個平衡各方,保障普通投資者利益的重要舉措。但是從目前來看,真正能夠進入網下發行環節的,絕非是普通投資者,而是動輒身價上億的“牛散”,從黑名單來看,他們成為了違規的“主力 ”,違規原因多是貪心不足蛇吞象,同時參與網上與網下申購,最終觸犯違規法則,體現出了這部分詢價對象對於新股的追捧。
(原標題:名單公布!打新不繳款遭封號,1012個賬戶史上最多,887位牛散有錢任性)
最後更新:2017-08-03 08:4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