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 傳遞相對穩定流動性預期
北京時間12月14日淩晨3點,美聯儲貨幣政策會議決定,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區間由1.0%-1.25%上調到1.25%-1.50%。至此,這是美聯儲今年以來的第三次加息。
美聯儲此次的加息決定完全在市場的預料之中。一段時間以來,美國貨幣政策路徑以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兩大重要指標為主要參考而進行調整,目前來看,近期無論是從美國的失業率以及二季度、三季度GDP環比增速來看,都對美聯儲加息提供了支撐。另外,盡管美國通脹近期較為低迷,但走勢依然有所抬頭。
與此同時,上周美聯儲現任主席耶倫和提名主席鮑威爾在參議院聽證會上也均表示,美國經濟增長強勁,支持美聯儲漸進式加息。
針對美聯儲的加息,市場都在熱議中國央行是否要追隨?事實上,作為回應,14日,央行開展了500億元人民幣逆回購操作。其中包括300億元7天期和2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分別為2.50%和2.80%,均比先前逆回購中標利率高5個基點。同時,央行還進行了288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全部為1年期,中標利率為3.25%,也比先前中標利率高5個基點。
利率的上調是央行多方考量下的決定。首先,是對美聯儲加息的回應。由於中美經濟周期的錯位,美聯儲加息或在短期內對人民幣匯率帶來一定的壓力,央行的做法有助於加強預期管理。其次,由於臨近年關,市場對流動性需求旺盛,利率隨行就市上行是反映市場供求的結果。最後,當前市場利率和政策利率偏差較大,機構可利用央行釋放出的流動性進行套利,因此,上調利率可繼續提高釋放出的流動性加權資金成本,控製金融機構的冒險行為,縮減套利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在利率小幅上調的同時,央行也注意到年關臨近,市場流動性偏緊的情況下,適時地開展了逆回購和MLF操作,此舉不但不會導致市場利率上升,還有助於緩解市場流動性。
美國自2014年開始的貨幣政策緊縮對其他國家帶來影響的邊際效應也在逐漸遞減,因此,美聯儲加息不會對我國的貨幣政策導向產生根本的影響。我國的貨幣政策導向更多的還是受國內經濟因素的影響,鑒於2017年以來貸款利率持續上升,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上升,加息勢必進一步加大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上升的壓力,因此,央行未來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仍將堅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
在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總體基調下,今年以來,央行靈活運用並適時創新和豐富了大量流動性創新管理工具,多個期限工具搭配組合,正確的處理好國內經濟平穩運行和金融去杠杆之間的關係,也有助於整體金融市場和流動性環境的相對穩定。
十九大報告提出,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在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向下,我國資本市場也似乎迎來了有利的時間窗口。自2016年第三季度以來,為落實防範金融風險、推動金融去杠杆,中國央行貨幣政策轉向穩健中性,這一基調也給市場傳遞了相對穩定的流動性預期,相應的,也給資本市場改革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證監會主席劉士餘在今年參加中國金融論壇年會時也談到,資本市場的穩定是金融穩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貨幣政策信號有效傳導的重要基礎。資本市場對央行貨幣政策信號的反應應當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靈敏和及時。
(原標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 傳遞相對穩定流動性預期)
最後更新:2017-12-16 02: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