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79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apple


上半年證券市場十大新聞:A股成功加入MSCI 兜底增持變鬧劇

A股市場向來是創造曆史的地方,今年上半年也是如此——新股魚貫而出,減持越限越勐,個股頻現閃崩,茅台迭創新高,甚至出現了“6000點買入,3000點解套”的怪異現象。回顧上半年,證券市場上賺錢亮點很多,但虧錢的坑也不少,如何從重大新聞中把握操作策略值得每個投資者去研究揣摩。從對市場和操作的影響廣度和深度,我們評選出了“2017上半年證券市場十大新聞”。

A股成功加入MSCI

6月21日,MSCI宣布從2018年6月開始將中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全球基準指數(ACWI),至此,A股第四度MSCI闖關成功。

中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將加入222隻大盤股,基於5%的納入因子,這些A股約占MSCI新興市場指數0.73%的權重;222隻個股八成以上來自主板,從行業分布而言,金融、地產、醫藥、汽車以及以傳媒和計算機是主要聚集區。

納入計劃分為兩步:第一步預定在2018年5月半年度指數評審時實施;第二步在2018年8月季度指數評審時實施。這意味著,從明年起,海外資金將可以直接通過MSCI新興市場指數購買A股。有機構預測,A股納入MSCI後,初始資金流入在170億-180億美元,未來完全納入後,預計資金流入可能達到約3400億美元。

新股發行加速推進

4月中旬後A股陷入低迷,市場尋求下跌原因中,IPO提速問題受到了關注,甚至引發IPO應否暫停的爭論。 6月28日,今年上半年IPO審核收官,224家公司IPO首發申請獲通過,平均每月核發數量超過37家,平均每周IPO核發約10家。如果按照上市日期,今年來至6月29日的246隻新股數量已超過去年全年的227隻。

不過,近期新股發行速度出現放緩,最近一個月獲通過公司均少於10家,如最近兩周為6家。

此外,今年IPO審核更嚴,37家企業IPO申請被否,取消或暫緩審核14家(其中4家二次上會獲通過),通過率84.8%(不包括取消審核企業),低於2016年的91.48%。尤其是6月過會率最低曾至70%左右。

當然,證監會數據顯示,截至6月22日在審IPO企業還有552家,排隊等待上市公司仍然眾多。

減持新規提振信心

5月27日證監會發布 《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幹規定》,滬深交易所也很快出台完善減持製度的專門規則。

針對大股東在以往減持中出現的諸多問題,證監會提出十條措施作出修改,主要包括:完善大宗交易製度,防範 “過橋減持”;健全減持計劃的信息披露製度;強化上市公司董監高的誠信義務;明確大股東與其一致行動人減持股份的,其持股應當合並計算,防止大股東通過他人持有的方式變相減持等。

新規頒布後,引起市場的廣泛討論,多位業內人士給予肯定,表示新規有利於金融股市的穩定,在二級市場,可減少大股東減持的衝擊,提振了市場信心,對股市健康發展利好。

茅台股價迭創新高

盡管中國股市牛短熊長,但貴州茅台股價卻一路走牛。統計顯示,最近四年,茅台股價每年均大幅上漲,2014年上漲75.69%,2015年上漲30.69%,2016年上漲57.60%,2017年上漲近五成,目前茅台股價已經逼近500元大關。

今年以來,茅台出廠價雖未變化,但批發價和終端價連續上漲。茅台持續走牛的邏輯主要是:1、茅台擁有極強的品牌力,不但構築了高壁壘,也形成了產品的稀缺性;2、團隊駕馭市場的能力;3、茅台將引領行業進入新一輪提價周期;4、茅台是整個白酒行業真正掌握定價權的公司,且成長性、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等均好於國際烈酒龍頭,估值應享受溢價。

正是在茅台股價迭創新高的示範效應下,以格力電器恒瑞醫藥雲南白藥等一批消費類白馬股緊隨其後並不斷創出新高,推動滬深300指數、上證50指數走強。

雄安概念股遭爆炒

新華社4月1日公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消息。雄安新區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被視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戰略定位極高,也是京津冀一體化布局的重要一步。

受此重大利好消息刺激,滬深兩市4月5日一開盤,逾40隻雄安概念股出現集體漲停,麵對大量短線資金湧入雄安板塊,以金隅股份中化岩土為首的龍頭品種更是連續六個漲停。

當雄安板塊炒作如火如荼之時,監管層果斷出手對雄安龍頭個股進行批量停牌,以警示短期炒作的風險。而當這批股票再次複牌後,麵對巨大的獲利盤湧出,大部分個股出現深幅調整。此後雄安個股雖有所反複,但板塊爆發力度大不如前。

“一帶一路”利好不斷

“一帶一路”作為我國的國家戰略,2017年進入關鍵提升和落地期,政策利好預期強烈,機構認為機會長期存在。今年中國外交上的三大重磅會議都與“一帶一路”相關,即3月博鼇亞洲論壇、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及9月金磚國家峰會。

前兩次會議也成為板塊催化劑,在全國兩會後已超越次新股和國企改革成當時市場最大、持續最久的熱點,機會上從中字頭擴散到新疆、福建、西安乃至港口板塊。

受高規格的“一帶一路”國際峰會推動,“一帶一路”也掀起過兩波行情。4月24日起“一帶一路”板塊七連陽;峰會前夕5月11日至結束,“一帶一路”板塊6天上漲。

盡管近期“一帶一路”出現調整,但機構普遍認為中長期來看板塊中優質個股布局價值仍在。近日“一帶一路”概念又開始活躍,相關的絲綢之路、福建自貿區等成為6月漲幅靠前的概念板塊。

上市公司兜底增持變鬧劇

自6月2日凱美特氣奮達科技率先喊話員工“虧了算我的,賺了歸你”,拉開“兜底增持”序幕,不少個股股價應聲而起。但如今“兜底增持”有演變為鬧劇的趨勢。

從20多家公布兜底增持數據的公司來看,員工響應並不熱烈。最典型的是長城動漫自6月7日發布增持倡議至6月13日的增持窗口期內,僅有1名員工響應倡議增持1000股。

科陸電子的“兜底增持”進展公告還連自家公司名字都“抄”成奮達科技,更暴露出不走心的“公告複製粘貼”套路。此外凱美特氣等公司一直未披露兜底增持數據。

除了應者寥寥,近一月來“老板吃肉,員工吃土”的尷尬局麵更讓市場對“兜底增持”提出強烈質疑。例如奮達科技董事長肖奮持有5.55億股,兜底公告發布前公司股價11.66元,21日停牌時為12.59元,董事長分文不掏已賬麵浮盈超過5億元;而員工增持均價13.05元卻已浮虧。

國企混改積極推進

3月31日,中國聯通因混改而停牌,據了解,混改方案包括員工持股計劃、A股發行新股及出售舊股。6月4日,中國神華國電電力均發布停牌,最新消息顯示,神華國電重組籌備組已經成立。

6月26日,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六次會議召開。深改組再次明確了下半年國企改革的一大重點: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國有企業公司製改製工作。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強調,爭取做到五六月份改革方案全部報出,下半年出台實施。按這個時間表,各大集團混改方案或將於未來兩個月密集出台。

除了目前已確定的6家央企試點,即中船集團、聯通集團、東航集團、南方電網、哈電集團、中國核建6家央企外,國航、兵器裝備集團、兵器工業集團、中船重工、中糧集團、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混改也正積極推進。而油氣領域將是第三批混改試點的重心。

次新股頻現“閃崩”

次新股一直以交投活躍著稱,特別是在調整行情中,次新股往往有黑馬出現。然而今年以來,次新股走勢可謂一波三折。今年1月至3月間,次新股曾有一波反彈行情。

不過隨著新股發行常態化以及監管層規範高送轉打擊遊資炒作次新股,次新股板塊走勢便大不如前。特別是進入5月中下旬,次新股頻現“閃崩”,如東淩國際洪匯新材亞泰國際等。次新股的“閃崩”還蔓延至一批老牌的莊股,臥龍地產新華錦也開始了高台跳水表演,短短幾個交易日跌幅超過50%。

業內人士認為,次新股頻現“閃崩”原因很多,監管層監管趨嚴給遊資惡炒敲響了警鍾,而上市公司規範高送轉使得以往主力拉高股價的邏輯不在,那些股價高高在上的次新股自然高位不勝寒。當然,次新股中質押比例較高的公司也麵臨壓力,特別是當股價連續下跌後,平倉盤湧出很可能造成新一輪踩踏。

外圍股市紛創新高

上半年,美國股市持續上漲,道瓊斯工業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和標普500指數在6月均創出曆史新高。如納斯達克指數6月9日達到高點6341.7點,今年上半年最大漲幅16.88%。此外,富時100、法國CAC40、德國DAX30等歐股主要股指今年以來也疊創曆史新高;香港恒指今年上半年漲幅超17%,幾乎是光頭光腳的半年大陽線。

特朗普政策刺激預期是今年美股大漲的重要原因,去年美國大選特朗普勝出,今年其提出萬億基建計劃、全麵減稅計劃、去監管等舉措,政策紅利刺激各主要股指連創新高。美國持續的貨幣寬鬆政策也是美股這幾年持續牛市的重要原因,雖然去年12月和今年6月美聯儲兩次加息,但加息意味著美國政府認為經濟複蘇形勢、企業盈利能力能抵消加息帶來的影響,美聯儲主席耶倫曾表示 “是否撤出貨幣寬鬆舉措取決於經濟”。

(原標題:《大眾證券報》評選出——2017上半年證券市場十大新聞)

最後更新:2017-07-02 11:28:31

  上一篇:go 當代摩根!巴菲特現在已經控製了全球最大銀行中的兩家
  下一篇:go 仙股集體跳崖背後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