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大漲一邊是北上資金甩賣 十字路口的創業板何去何從?

近一段時間以來,一直持續低迷的創業板市場開始活躍起來,創業板指數也走出今年幅度最大的一輪反彈行情。
反彈幅度明顯超過年初的一輪。
如果從最低點算起,本輪的反彈幅度同樣高達12.42%,超過此前的11.10%。
1、深股通大力賣出創業板
考慮到本輪反彈僅持續了23個交易日,比上一輪少了8個交易日,資金介入的程度也要明顯超過上一輪。這從本周創業板成交量的異常放大就可見一斑:
比上周足足增加了差不多1000億元。
盡管創業板走勢強勁,但以理性著稱的深股通資金卻並未心動,反而進行了逢高派發。尤其是在本周五,北上資金更是大肆賣出超過8億元,占其全部創業板持股市值的8.23%。
本周五北上資金變化情況情況如下:
當日,深股通對238隻標的中的142隻個股進行了減倉,占比接近60%。其中減持市值較大的個股為:
實際上,從全周5個交易日來看,深股通資金盡管一度連續4個交易日出現淨流入。
但對於創業板,深股通資金延續了一貫的謹慎態度,大的方向上仍以賣出為主:
2、創業板的反彈邏輯有哪些?
近期創業板指數放量大幅走強的過程中,各大券商分析師對創業板的觀點有較為明顯的改觀。
樂觀派的代表性人物為中銀證券分析師陳天樂,他認為:
市場關於創業板估值很貴、業績很差、外延並購影響很壞的三個一致預期, 可能隻是感性認識的結果,與我們所看到的客觀現象並不一致,投資者可能忽視了創業板內在的積極變化。
目前,市場對創業板並不看好。總結市場不看好的理由,發現市場形成了關於創業板的三個一致預期:
1、創業板估值還很貴;
2、創業板業績還很差;
3、外延並購影響在惡化,還會拖累業績。
最後的結論是:創業板沒戲,不看好。
我們知道,一致預期是市場參與者的看法,是一個主觀的東西。這個主觀的東西會受到情緒、先入為主的觀念等因素的影響,可能並不一定和真實的客觀現象相符合。
首先,創業板估值還是很貴嗎?——從微觀角度來看, 在創業板 666 隻個股中,PE(ttm)在20-50倍之間的個股有259隻,20-30倍之間有39隻,30-40 倍之間有 98隻。這說明,創業板個股中有相當一批是很便宜的,相當一批是不貴的。因此,認為創業板估值還很貴,可能與目前的實際情況並不一致。
其次,創業板業績真的很差嗎?——截至8月16日,兩市共有799家公司披露中報。其中,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中報披露率分別為:22%、32%和20%,增速中位數分別為:24%、21%和26%。中小板和創業板中報增速高於預報增速的比例分別為45%和45%。因此,我們從創業板整體業績增速、內生業績增速以及中報業績增速中位數來看,並不像市場預期的那樣差。
第三,外延並購對創業板業績增速影響真的還很大嗎?——根據我們對中報情況的統計,今年創業板中報利潤中有並表的公司利潤占比,從去年同期的38%大幅下降到17%,和去年相比外延並購的影響是大幅下降的。如果看內生增速,剔除了外延並購後,今年中報內生增速上升到17%,較去年同期上升了6個百分點。這說明,外延並購的影響可能並沒有市場預期的那樣嚴重。
最後,從政策端來看,今年6月份以來,證監會對並購重組的政策已經在調整,支持市場化並購。這意味著中小企業通過外延並購成長的路徑被打開了。因此,對外延並購的負麵影響,我們認為市場可能是過於擔心了。
而西南證券分析師朱斌看好創業板的戰略配置價值,他認為:
第一,當前創業板綜指處於1600-1700的區間是相對明確的階段性底部,從代表內生性增長的每股淨資產、每股留存收益等指標都開始出現積極的信號,表明過去外延的負麵影響已經逐漸消退,內生性增長已經開始重回軌道。
第二,從長周期角度,當前處於新一輪產業革命的前夕,相關行業的長期趨勢開始向上。隨著物聯網+人工智能的產業快速發展,以設備連接數和底層技術傳感器銷量為指標,物聯網產業有望在2018年開始迎來加速增長的拐點,由此推動A股成長型公司ROE的向上拐點。
海通證券分析師荀玉根盡管並沒有旗幟鮮明的看好創業板,但也認為,目前創業板已處於震蕩築底過程中,其走勢非常類似於2012年初至2014年的主板:震蕩築底過程中反彈空間逐步收窄,以時間換空間消化估值。
這兩段行情的對比圖如下:
3、誰在買創業板?
本周創業板成交量較上周飆升近1000億元,資金的大舉介入是不容質疑的,深股通資金的淨流出僅代表了其中一類資金的看法。
有跡象顯示,近期流入創業板的資金或許有以下幾類:
01、國家隊
從首次出現在昆侖萬維、蘇交科半年報十大流通股東算起,截至本周五,證金公司二季度新進個股共有20隻,其中的11隻都是創業板個股,而且持股數量大幅超過市場預期:
匯金公司二季度新進的12隻個股中,有2隻創業板個股,6隻中小板個股,二者合計占比達到67%。
盡管我們無法確切地知道國家隊資金近期的操作動向,但從其二季度的調倉換股行為,可以大致進行推測。
02、公募基金
公募基金對創業板配置比例在2016年二季度達到近年的次高點,而此後則出現連續4個季度的下滑,其中又尤以今年二季度為甚——較一季度下降2.89%,相較於2015年的曆史最高倉位26.47%,已累計下降超過11 %,降幅高達42.84%!
盡管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創業板的持股比例高於2014年末,但相比目前創業板的實際規模的明顯增大,公募基金對創業板的相對配置比例應該已經處於2014年以來的最低點。
上一次公募基金配置比例到達低點後,創業板出現了一輪加速上漲。
那麼,公募基金是否正在加大對創業板的投資力度呢?目前來看,並無直接證據。不過,從兩隻創業板ETF基金的規模變化來看,這一推論或許並非完全不成立。
第一隻創業板ETF是易方達創業板ETF(159915),其最近幾年來的基金份額一直保持穩步上升的趨勢,特別是今年二季度,份額更是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
二季度環比增幅達到24%。
而截至本周五,易方達創業板ETF的總份額在二季度末的基礎上仍有明顯提升。
華安創業板50ETF(159949)的基金份額今年一季度降至低點後,二季度也有回升跡象,其最新的基金份額,在二季度末的基礎上,也出現了進一步的上升。
03、遊資
近期,遊資對中小創個股的參與熱情也明顯高漲,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個股莫過於次新股華大基因。華大基因上市26個交易日,共有17天出現在公開信息上。
從參與其買賣的營業部來看,不乏大名鼎鼎的遊資席位。
而從另一隻近期的大牛股科大訊飛上,也能明顯找到遊資的身影:
科大訊飛8月14日公開信息
4、創業板築底進行時
近一個月創業板市場較以往出現了一些明顯的變化,這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麵:
一是創業板二級市場走勢顯著回暖,出現了今年以來最大的一輪反彈;
二是投資者對創業板市場的看法也有明顯改觀;
三是在國家隊調倉換股的帶動下,資金的參與熱情也顯著提升。
盡管以上三點能否由量變到質變,仍有待觀察,但可以明確的一點是,站在目前時點,投資者至少不必對創業板市場太過悲觀。
(原標題:一邊是年內最大一波上漲,一邊是北上資金逢高大肆甩賣,十字路口的創業板何去何從?)
最後更新:2017-08-20 05: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