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记:油泼辣子一道菜
许多人都知道,“油泼辣子一道菜”是关中八大怪中的一怪,也是关中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其实与它密切相关的还有两大怪,“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此外,有一首民谣流传甚广:“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怒吼秦腔,一碗面条喜气洋洋,没有辣子嘟嘟囔囔。”
这些都生动地说明了辣子与老陕的密不可分,也说明老陕对油泼辣椒的喜爱和对辣子文化的传承与光大。
根据辣椒传入我国的时间和路线,综合判断考量认为,在辣椒传入我国的第一时间,陕西富平人就捕获了这个“宝贝”。因为辣椒传入我国的路径除海上外,还有一条更便捷的通道——丝绸之路,所以,加上秦巴山区的早期栽植,陕西富平人吃辣椒的时间在国人中应该是排在第一梯队的。
很难想象,在当年,当白白的面条和热腾腾的蒸馍与红红的辣椒终于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定是欢喜得都醉了......
反观历史来看,应该说,辣椒圆满了老陕的饮食文化,也完善了老陕的健全人格,而辣椒在陕西的待遇也一直高于全国其它地区。即使在辣名度颇高的四川、湖南,辣椒也仅是一种调味品。而辣椒到了陕西却成了一道菜,成了无处不在的存在。这,既是辣椒的幸运,也说明老陕不仅嘴叼会吃,而且创新爱琢磨。
陕西人将吃油泼辣子作为一种美妙的享受,离开了它,即使山珍海味,也觉得没味。无论是家常便饭,还是待客设宴,油泼辣子是无论如何不能少的。特别是油泼面类,都离不开辣椒作伴。端上来一老碗,别说吃,先搭眼一看,就让你口水直流,用筷子挑着一搅,那香、那味、那气,真陶醉得你回不过神来。细细品尝,那个带劲与过瘾胜过神仙过的日子。一碗咥完,满头大汗,红光满面,人也精神了许多,浑身上下都感到舒坦。
当然,陕西人种辣椒、做辣椒、吃辣椒,是有其历史地理缘由的。关中古代就是富庶之地,千里沃野,土地平整,常年雨量充沛,适宜于各种农作物栽培,是中国最早的“天府之国”,所以种植的辣椒好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又因陕西地处黄土高原地带,常年有西北风侵扰,为驱寒防冷,辣椒也成为极好的御寒食品,久而久之,吃辣椒就成了陕西人的一大嗜好。盛产于关中地区的辣椒,其质量之优、辣味之纯,早就有了“椒王”的美誉,它肉厚、色艳、型长、油大,用手一摸又绵又韧又光滑。
陕西人把辣椒不叫辣椒,叫辣子,这可能与连辣椒籽一起加工食用有关。碾成辣面儿的辣子,用煎油一泼,吱吱发响,香味扑鼻。调到碗里,油津津,红艳艳,夹在热馍里,渗透了的红红的颜色让人垂涎欲滴,吃起来真是带劲、解馋、过瘾。
在陕西,随处都能看见辣椒,人们每顿饭离不开辣椒,家家户户挂满了辣椒。所以,辣椒已成为陕西的一大名产和文化符号。
小编也是一名资深食辣族,对辣椒有着很深的感情和体味。小编以为,就吃辣椒而言,全国当数陕西,为何?因为四川喜麻辣,湖南喜干辣,而唯独陕西人咥的是香喷喷的辣子,“油泼辣子一道菜”,陕西人把辣子都做到了极致,做出了花样,做到了经典。且不说油泼辣子辣子酱,还有八宝辣子腌辣子,凉拌辣子炒辣子,辣子无处不在,辣子人人离不了,顿顿不能少。
很难想象,在500多年前的漫长古代里,我们的老祖宗们,在没有辣椒的艰苦岁月里,他们是怎样熬过来的?面和馍又是怎样下咽的?
油泼辣子,滋养了陕西人的体魄,丰富了陕西人的饮食文化,造就了陕西富平人泼辣豪爽的性格,改变和丰富了陕西人的生活。
总之一句话,油泼辣子,使陕西人吃出了精气神!
最后更新:2017-10-08 04:3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