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22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apple


魯菜的分支—老字號聚樂村

喜歡美食的吃貨都知道我國八大菜係之首是魯菜,因為魯菜的曆史淵源最久遠,各種口味技法也是最豐富的。從春秋時期開始到現如今,魯菜做法誕生了4個分支,這4個分支相互影響,相互融合造就了如今魯菜的鮮香、脆嫩、突出原味、以鹹和鮮為主的口味,而各分支也都傳承和保持自己的特色。在這4個分支中作為魯菜一個分支菜係的博山菜,做出了自己獨特的文化餐飲貢獻,而創造和引領博山菜的就是博山的中華老字號“聚樂村”飯館。

淄博市博山區的“聚樂村”創立於1919年,距今已有近百年曆史,在淄博地區也是創建時間最早,對魯菜影響深遠的老字號餐館。它的創造性的經營特色是:會館式。也是這種形式的第一家高檔餐館。當時飯莊的第一任經理欒玉琢,聯合王廣鎕和王德漢等人,在博山共同 創建了“聚樂村”飯莊,它取義“聚集天地太和之氣,樂享人間愜意之事”。

當時欒玉琢生長於博山的廚藝世家,具有一身的精湛廚藝,同時他在經營管理方麵也經驗豐富,意識和理念思想超前,在他的主持之下創立了“四四席”套餐製,此後的聚樂村四四席經過不斷發展形成了博山菜餐飲文化體係的主體,也確立了博山菜作為魯菜分支的地位。如今這一套餐製也進入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那何為“四四席”呢?簡單來說就是八個人為一席,菜品是四個拚盤、四個行件、四個大件、四個飯菜,總共四四一十六道菜品,人均二個菜品。“四四席”不僅能根據四季變化,菜品也可以靈活調換搭配,而且其形製古樸端莊,體現了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

博山聚樂村的四四席,開創了一種標杆式的餐飲文化,當時不僅在博山地區名聲鶴起,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並且隨著食客們一傳十,十傳百在淄博乃至山東也是遠近聞名,平民百姓和各界名流隻要到了博山,品嚐博山菜去聚樂村是首選之地。聚樂村能得到世人青睞也與自己經營信譽有關,其所用所有食材原料都精心選購,製作用心,不以次充好,不敷衍欺詐。

博山聚樂村經過不斷發展,不但在博山菜係中成為中流砥柱,而且也為魯菜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在發展中聚樂村不斷創新和研發適合大眾口味的菜品,在《聚樂村菜譜》中記載有一般葷菜、素菜,還有細葷菜、海幹甜菜和各種雜項菜等,能製作出許多有特色的菜肴和獨具風格的製作方法。

聚樂村比較有特色的美食菜肴有:博山香腸、麻辣肉條、豆豉鮁魚、布袋雞、燒魚翅等獨具魯菜口味餓食品和菜肴,並且深得魯菜之髓。其中深受當地大眾百姓喜愛的香腸,其製作方法大多數人都會,但是口味卻隻有聚樂村的最佳。聚樂村的博山香腸除了選料精細,它又在傳統配方和製作方法的基礎之上增加了十餘道工序,製作出的香腸不僅顏色鮮亮,而且口感醇厚,細細咀嚼滿口留香。聚樂村製作的麻辣肉條,顏色金黃鮮亮,入口後線嗎後拉,麻辣有序。最能檢驗一個廚師刀工技術的是製作布袋雞,製作的雞不僅要脫骨留皮,還要保證雞皮完整不爛,如果把雞皮灌上水要做到滴水不漏。

曆經近百年時間,從昔日的“聚樂村”飯館到如今的淄博博山聚樂村有限責任公司,從昔日單一隻做菜品經營到如今的餐飲、肉食品製作加工、冷飲製作等多方麵發展,,充分體現了新一代傳承人對老字號的熱愛和付出。老字號的精髓就是傳承,沒有傳承就不能稱為老字號,而聚樂村不僅傳承了老一輩創立者的飲食文化,而且又對其創新發展,真正做到了把“聚樂村”這塊金匾擦的錚亮,一塵不染。

更多中華老字號文化,敬請關注老號營;文章來源於老號營,如有轉載,注明出處。若任何團隊及個人私自轉載盜用,一律追究相關責任,敬請知悉。

最後更新:2017-10-16 11:09:29

  上一篇:go 回鍋肉做出來總是膩,這個小步驟沒有做到,再怎麼做也是嚇費勁!
  下一篇:go 漢堡王新出七層皇堡?我打著飛的去試了!一手測評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