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難燎原 基金布局“中小創版漂亮50”
近期市場對於成長股的關注度相對前期有較大提升,一些基金也開始逐步加倉估值與業績較為匹配的成長股。不過,不少基金經理認為,雖然部分成長型個股的性價比已經逐步顯現,但是全麵的風格切換恐難以成行,可謂“星星之火難燎原”,中小市值股票的機會仍是結構性的,應當挖掘中小創版本的“漂亮50”,也即挖掘一些成長性細分行業中的新龍頭。
風格從極致走向均衡
年底時分,市場上關於風格切換的討論日益增多,不少基金投研人士認為,2018年的市場風格不會像2017年這樣極端。
對此,農銀匯理基金投資總監付娟判斷,2018年的市場可能不會再是二八行情或一九行情,更多的公司有可能迎來上漲趨勢。她認為,2018年可能會迎來成長股的投資機會。從目前調研情況來看,明年創業板的業績增速大概率會提升,可能會再次超越以滬深300為代表的周期藍籌。另一方麵,360借殼上市代表著對並購重組的監管導向或轉暖。
私募基金朱雀投資也表示,隨著新行業格局的確立,績優龍頭與消費白馬在未來依然存在確定性溢價,但同時也應意識到絕對龍頭在快速上漲後防禦性的喪失,市場對價值的珍視將促使更多新龍頭出現,風格將從極致走向均衡。
事實上,部分基金在此輪調整中,已經適當加大了對於績優成長股的配置。上海一位基金經理透露,考慮到部分成長股的PEG與消費股已經基本相當,近期在市場震蕩調整期適當加配了估值與業績增速匹配的成長股,比如製造升級領域的細分行業個股。
廣發證券策略研究團隊亦指出,市值區間在200-700億的中盤股雖然整體估值水平不斷下移,但基金倉位和市場表現均有所上行。2018年嚴監管的大方向不會改變,而監管釋放的更市場化的溫和信號有望帶來貼現率的小幅回落,增長溢價將重新受到投資者的重視,帶來中盤成長龍頭股的正向重估,市場從“確定性溢價、流動性溢價”逐步向“增長溢價”切換。而小盤股盈利和估值的匹配度較低,明年貼現率下行幅度有限,在大盤藍籌股估值修複過半之際,市場也將更多關注中盤成長龍頭股的投資機會。
結構性行情重視“自下而上”
不過,盡管越來越多的基金經理開始重視成長股的投資機會,但是“結構性機會”仍是大家強調的重點之一。不少基金經理表示,2018年的選股難度可能會加大,需更加重視“自下而上”的挖掘。
華泰柏瑞基金經理張慧表示,雖然2018年的風格不會像2017年這麼極致,新興產業的結構性機會將顯著增多,但是看不到創業板係統性的機會,均衡配置無差異績優股是個較好的策略。
天弘基金股票投資總監肖誌剛認為,從收益(風險)的主導因素遷移史看,2014年至2015年的最優策略是倉位控製,2016年至2017年的最優策略是板塊配置,預計從2018年開始將進入精選個股製勝階段,尤其是自下而上的選股策略,容易精確定位成長股。經過價值股與成長股持續兩年的風格分化,大部分成長股已經具備長期投資價值甚至低估,2018年將有顯著超額收益。
興全基金投資副總監謝治宇亦認為,2018年需要更多且更為細致地“自下而上”選擇投資標的,無論是成長還是價值,沒有業績支撐的標的都可能麵臨不利的處境。在去杠杆的背景下,2018年的流動性依舊存在不確定性。2018年的A股市場大概率會與2017年類似,經營業績好的標的會獲得更多資金的青睞,由盈利推升的估值重估進程會繼續強化。
(原標題:“星星之火”難燎原 基金布局“中小創版漂亮50”)
最後更新:2017-12-14 08: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