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44 返回首頁    go 比特幣


比特幣崩盤!大限已至 交易平台將全部關停

文/第一財經 夏心愉 徐燕燕

編輯:小V

9月14日,第一財經記者從接近地方互聯網金融整治辦的監管人士獨家獲悉,監管已對國內比特幣交易平台下定論:“全部關停,並於近期退出市場。”

同日晚間,就有比特幣交易平台正式公布了關停交易的信息。

中國三大虛擬貨幣交易平台之一比特幣中國發出公告,將於9月30日停止所有交易業務。公開資料顯示,比特幣中國是中國運營最久的比特幣交易平台,成立於2011年6月9日。

尊敬的比特幣中國用戶:

根據9月4日下發的《中國人民銀行 中央網信辦 工業和信息化部 工商總局 銀監會 證監會 保監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文件精神,秉承著防範投資風險,最大限度保障用戶利益的原則,比特幣中國團隊經慎重討論,現做出如下決定:

1. 比特幣中國數字資產交易平台今日起停止新用戶注冊;

2. 2017年9月30日數字資產交易平台將停止所有交易業務。

比特幣中國的礦池(國池)等業務將不受此影響,繼續正常運營。

比特幣應聲崩盤!據比特幣中國的數據,比特幣跌幅擴大至22%,跌破20000元關口,萊特幣現跌27.15%,以太幣跌15.12%,比特幣現金跌70%。

獨家:比特幣交易平台將全部關停 並於近期退出市場

9月14日,第一財經記者從接近地方互聯網金融整治辦的監管人士獨家獲悉,監管已對國內比特幣交易平台下定論:“全部關停,並於近期退出市場。”

“時間結點定在9月底,口徑從嚴。”上述消息人士稱。

對於平台存量業務,某比特幣平台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監管的要求是“平台和客戶協商解決”。上述接近監管的消息人士也表示,監管要求平穩妥善解決,但這次整體力度較大。

9月13日晚間,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風險提示稱,各類所謂“幣”的交易平台在我國並無合法設立的依據。

並表示,比特幣等所謂“虛擬貨幣”日益成為洗錢、販毒、走私、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工具,投資者應保持警惕,發現違法犯罪活動線索應立即報案。

除了上海,第一財經從多名接近各地互聯網金融整治辦的監管人士處獲悉,上層監管已對國內比特幣交易平台下定論:“全部關停,並於近期退出市場。”

據稱,讓虛擬貨幣與法幣的場內交易活動退出中國,主要有市場風險、金融風險和社會風險三個層麵的考慮。

近期,各地監管部門加強了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平台的調查。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在9月上旬召開會議,要求代幣發行融資交易平台以及虛擬貨幣交易平台必須做出全麵清理整頓工作。

實際上,監管者的目光早在今年年初開始就聚焦在比特幣平台上。

1月6日,人民銀行北京營管部、央行上海總部先後約談國內主要的比特幣交易平台負責人。隨後,又組成聯合檢查組開展現場調查。

1月18日,央行公布調查結果顯示,幾大交易平台都不同程度存在違規行為。比特幣中國存在超範圍經營、違規開展配資業務、投資者資金未實行第三方存管等問題;“幣行”(Okcoin)、“火幣網”違規開展融資融券業務,導致市場異常波動。此外,這些平台均未按規定建立相關反洗錢內控製度。

中國互金協會在9月13日晚的風險提示中指出,近年來,比特幣、萊特幣以及各類代幣等所謂“虛擬貨幣”在一些互聯網平台進行集中交易,涉眾人數逐漸擴大,所形成的金融和社會風險隱患不容忽視。

比特幣等所謂“虛擬貨幣”缺乏明確的價值基礎,市場投機氣氛濃厚,價格波動劇烈,投資者盲目跟風炒作,易造成資金損失,投資者需強化風險防範意識。

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幣等所謂“虛擬貨幣”日益成為洗錢、販毒、走私、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工具,投資者應保持警惕,發現違法犯罪活動線索應立即報案。

風險提示中還強調,投資者通過比特幣等所謂“虛擬貨幣”的交易平台參與投機炒作,麵臨價格大幅波動風險、安全性風險等,且平台技術風險也較高,國際上已發生多起交易平台遭黑客入侵盜竊事件,投資者須自行承擔投資風險。

近期大量交易平台因支持代幣發行融資活動(ICO)已被監管部門叫停。各類所謂“幣”的交易平台在我國並無合法設立的依據。

值得注意的是,國務院辦公廳也在13日發布關於完善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稅監管體製機製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適合中國國情、符合國際標準的“三反”法律法規體係,建立職責清晰、權責對等、配合有力的“三反”監管協調合作機製,有效防控洗錢、恐怖融資和逃稅風險。

比特幣在中國交易量占全球98%

目前,比特幣的交易活動主要在中國,今年年初,僅比特幣中國、幣行Okcoin、火幣網三家國內平台交易量就達到全球的98%。在監管介入之後,中國境內的交易量明顯下降,但仍處於較高水平。

截至9月14日14:30,根據國外網站bitcoinity.org,幣行Okcoin的交易量全球第二,占比12.45%,比特幣中國占10.64%,位列第三。

早在8月30日,中國互金協會就曾發布對ICO的風險提示。9月4日,央行宣布將ICO定性為非法金融活動,暫停國內一切交易。

“盡管這項政策是針對ICO,但其中對於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定性可見一斑。”一位接近監管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而近期其他國家對ICO及虛擬貨幣投資活動的監管也趨於嚴厲。9月12日,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FCA)針對ICO和數字貨幣風險發布警告。FCA稱,ICO是高風險、投機性強的投資活動。這並非是FCA第一次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提出風險警告。

最後更新:2017-10-08 03:55:39

  上一篇:go 比特幣在中國:是已死?還是正在鳳凰涅槃?
  下一篇:go 比特幣的狂熱與信仰(上):火了的場外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