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7
比特幣
比特幣風波過後,區塊鏈是打了翻身仗,還是染了一身黑?
本文首發於金融之家
文|zora
國內比特幣投資熱潮被監管“鎮壓”之後,人們又開始重新審視區塊鏈了。隻是對區塊鏈來說,這到底是福還是禍呢?
區塊鏈技術創建了一個安全、匿名、防篡改分散式數字公開記錄,盡管在金融領域“前途不可限量”,但它更被人熟知的應用還是比特幣。
區塊鏈是比特幣的技術基礎,但區塊鏈發展至今,仍有一部分對它和比特幣之間的關係“傻傻分不清楚”。
簡單來說,區塊鏈可以劃分為1.0、2.0和3.0三個階段,而區塊鏈1.0基金就代表了比特幣的前世今生,人們對於加密貨幣的探索就是對區塊鏈最初的應用的思考。
總之,比特幣的發展隻是區塊鏈發展過程中的一部分,區塊鏈比比特幣的應用更廣泛,是比比特幣本身更強大的技術。
由於概念晦澀難懂,長期以來,區塊鏈的關注人群僅限於專業圈子,盡管金融領域和技術領域都十分看好這一技術的發展前景,但區塊鏈終究顯得“不接地氣”。
相比之下,比特幣的形象就親民多了。隻要可以買賣投資,比特幣就能夠深入到廣大人民群眾當中。
從今年年初以來,比特幣的價格已經上漲了四倍以上,整體表現優於任何股票。隨著比特幣的價格水漲船高,以發展區塊鏈技術為主的金融科技公司也獲得了資本的青睞,
進入2017年以後,資本市場已經有數十億美元的資金投入了區塊鏈公司。2016年的ICO集資金額以及令牌銷售額也擴大至20億美元左右,而這個數字在2005年僅為2.56億美元。
根據上周五PitchBook發布的研究報告,2017年以來,私募基金公司的投資已經達到45億美元。2016年同期發生的此類交易共有203筆交易,總計籌集了6.24億美元。
然而,先是受ICO牽連,後是監管機構直接要求禁止國內比特幣交易平台的交易,一部分資本在逃出加密貨幣的同時,也開始對區塊鏈望而卻步。在見證了一個個ICO騙局和加密貨幣傳銷破敗之後,有些人甚至開始擔心區塊鏈的可信度。
比特幣出現時,聲稱自己獨立於任何中央銀行。因此一部分人將其被視為全球支付新時代的領導者。畢竟比特幣將近占據了加密貨幣體係的一半市值,是試驗“貨幣去中心化”的最佳數字貨幣。
但是隨著比特幣價值的巨大上漲,這種完全分散的做法也體現了其局限性,由於缺乏有效的管理,加密貨幣領域掀起了投機熱,並助長了洗錢等不法行為。除此之外,加密貨幣領域從來不缺乏黑客的青睞,在前日本著名的比特 交易平台Mt. Gox受到黑客攻擊破產倒閉之後,比特幣勒索事件也層出不窮。
而這種權力的下放正是區塊鏈所推崇的。
區塊鏈提供一個分布式的在線數據庫,在交易過程中,信息實現多方共享,網絡中的任何一個參與者都不能隨意更改交易記錄,從而降低了交易的信任成本。
相比之下,中心化的交易則要求用戶每次使用應用程序和服務時都要將其數據委托給某個公司。大多數時候,這些掌握權力的中心會做出破壞信任感的行為。這也是為什麼區塊鏈這種技術更多的受到金融行業的青睞,它們看重的就是其中建立的透明度和信任感。
不過,一些人樂觀都認為,比特幣的這次風波更有助於“鏈圈”和“幣圈”劃清界限。
區塊鏈作為一個獨立的技術板塊已經不再依賴於加密貨幣去擴大知名度,與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火爆”情景不同,區塊鏈一直都是“冷靜”的關注產業應用實踐。
之前一些打著ICO旗號的非法集資和詐騙行為在汙染了“幣圈”的同時,甚至殃及了區塊鏈領域,因此眼下的質疑之風對區塊鏈的發展或許不是什麼壞事。也許隻有和“壞的”徹底割離,區塊鏈才能真正實現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是時候讚一下了
最後更新:2017-10-08 06:22:13
上一篇:
你身邊有嗎?比特幣等所謂“虛擬貨幣”的另一麵:洗錢、販毒、走私用它來交易
下一篇:
比特幣已死,區塊鏈會給農業帶來春天嗎?
矽穀大佬:比特幣既像黃金又安全 被低估巨大潛力
比特幣價格衝擊6000美元後轉跌 5700美元或成價格支撐
巴菲特:比特幣是真正的泡沫,它無法創造價值
比特幣場外交易監測報告:場外交易份額從5%上升至20%
國家互金專委會發布《比特幣場外交易監測報告:三家場外平台兩周交易額達6.8億元》
共享晚報:巴菲特狠批比特幣,稱其為真正泡沫;PayPal聯合創始人:比特幣像一種儲備貨幣;穆迪報告: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威脅遙遠可期
比特幣買房成為現實,紐約、迪拜等5大城市開創先河
比特幣逆勢上揚後,騙子偽裝成銀行想空手套白狼!
比特幣價格不像鬱金香狂熱的5個原因
眾多“專家”看空比特幣,比特幣真的是“泡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