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8
汽車大全
誰才是中國互聯網的“盜火者”普羅米修斯
希臘神話記載,普羅米修斯偷來了火,被宙斯囚禁在高加索山上,每天會有一隻鷹來啄他的肝髒
普羅米修斯,意思是“先見之明”(forethought)。他幫人類從奧林匹斯偷取了火,因此觸怒宙斯,將他鎖在高加索山的懸崖上,每天派一隻鷹去吃他的肝,又讓他的肝每天重新長上。
這正是中國互聯網創業者的寫照——一方麵,多數創意都來自“Copy to China”,另一方麵,資本市場的投資規模看上去在不斷縮小,實際上卻在等待下一個振奮人心的創業創意出現眉目。而在被從懸崖上解救下來之前,創業者不得不先承受刷榜等“中國特色”之苦。
一、資本市場暖冬:創業成為眾神的遊戲
中國的資本市場,沒有經過秋天的收獲,就進入了又一個冬季。
連續兩個季度,外資快速流出中國,特別是國外製造和加工業撤離中國。而很多基金的投資,也從TMT行業轉向傳統行業。海外上市基本停滯,中概股遭打壓。很多項目都無法退出,京東、凡客、拉手、58同城、易傳媒,都被卡在尷尬的位置上。沒有存量的基金,在新的項目上也不敢投入。
麻煩不止這些,一些上市公司的私有化,也吸收了大量資金,僅一個阿裏巴巴,就吸收了100億美金!投資規模不斷縮小,如果誰A輪融了300萬美元,現在B輪可能隻有融資200萬美元。即使投一些Pre-IPO的項目,價格/估值也得打折。
這也是一個燥熱的冬季,沒有了秋天,難去暑氣。
移動互聯網行業以幾倍於互聯網的速度快速膨脹,根據百度移動互聯網發展趨勢報告2012 Q2的數據,2G網絡仍為移動互聯網的主流接入方式,但Android、iOS市場,超過73.7%的用戶選擇3G或WIFI接入移動互聯網,移動終端iPad流量呈快速增長趨勢,2012年6月相比較年初,iPad流量翻了一番。Android平台增長迅勐,同比增長890%。超越S60,躍至手機平台市場份額的第一位。這些數據都讓人瘋狂。
而資本方已基本完成App Store和web類的布局,如豌豆莢、機鋒等早已名花有主。創業者和投資者之間的矛盾層出不窮。資本市場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估值倒掛,小米手機的估值是諾基亞的50%!部分資本進入刷機、內置預裝等,SNS/導購/推薦還有部分機會。大家虎視眈眈。新的閱讀習慣的改變導致流量入口的改變,似乎一切都在改變。
中國有全世界最低的移動創業成本,如果流量成本降低,6人團隊可以完成優秀產品運營,成本小於200萬,同時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移動用戶群。這似乎意味著一切唾手可得。但這些絕非易事,今天中國的創業圈,成為了眾神的遊戲。各種政策和巨頭擺在前麵,挑戰權威然後自己也成為權威。 一些事
到底什麼才是振奮人心的大創意?
二、振奮人心的大創意
移動社交:社交的移動化,還是移動的需求化?
這兩者的差別在於,需求的移動化,是指用戶的終端使用習慣的遷移——從前在PC上的使用習慣,被延伸到了手機上。移動的需求化是因為有了移動的設備,有了新的功能和新的特性,才產生了新的需求。
如果我們用社交產品來做這個對比,我們就能發現,有的用戶,他在電腦上一直在使用騰訊QQ,他們希望在回家的路上,也能繼續聊。這就是社交需求的移動化。
而有的用戶,他們在希望能搜索周圍的美女、搜索附近即時發生的新鮮事兒。這樣的情況,就是移動的需求化。用戶隻有在移動設備上才可能更好的完成這樣的體驗。我們能很明顯的看出,這兩個功能,就是“尋找周邊的好友”和“周邊的微博”功能。無疑,前者是留給巨頭的空間。而後者,才是創業者的機會。如果能準確的分辨出一個需求,是前者還是後者,可以幫助我們找到這顆創意的火種。
騰訊是毋庸置疑的社交霸主,中國的六大社交網站,有三個是騰訊的產品。
第一是騰訊QQ,一款IM客戶端。7億8400萬用戶,幾乎覆蓋全部青少年群體,是中國互聯網的基礎應用。
第二是QQ空間,依托QQ客戶端的SNS產品。5億9700萬用戶。用戶在上麵寫博客、分享照片和音樂。
第三是騰訊微博,4億6900萬用戶。
第四是新浪微博,擁有3億6800萬用戶。覆蓋一線城市受到良好教育的用戶群。而這部分用戶在微博上的主要行為就是發布和分享名人緋聞和時事政治。
第五是人人網,1億4000萬用戶,以高校大學生為主。
最後是微信:他擁有2億用戶,注意,這是一款純手機應用。隻用了433天,就殺入中國頂級產品俱樂部——用戶量就突破了一個億!而,Instagram用戶量達到1億需要兩年、Facebook用了4年,Twitter和Tumblr用了5年左右,而LinkedIn用了8年時間!這就是移動需求化的典型,微信的很多功能,隻有在移動狀態下,才真正有意思。
當然,試圖突圍移動社交的,並不是隻有一個微信。Foursquare的追隨者,在2009年,就開始嚐試以“簽到(Check-in)”的方式來向朋友們報告自己所在的位置、發表自己當時的想法,並可以通流行的社交平台把自己的位置發布出去來和朋友們互動。玩轉四方是最早的一個嚐試者、隨和街旁在幾個月後也上線、開開、嘀咕隨之而來。甚至一個早一段時間就已經完成融資的產品——立方網,也號稱自己是中國的Foursquare。但是都沒堅持到第二次融資。隻有街旁的用戶被拉升到了360萬。其他的產品,都默默轉型了。不過,在這裏要特別提到的是,街旁的用戶數,是用在一周內注冊並登陸一次的計數方式統計的。這可能在某種程度上低估了他的真實數據。
這時候,出來了一個陌陌。他的頭上頂著“約炮神器”的名字,以陌生人交友為切入點,殺入移動社交市場,生生切得了1000萬用戶的市場。並傳出了估值上億的B輪傳聞。“看看你周圍有誰”這就是最典型的移動需求化。陌陌的廣告語是這樣寫的“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從來沒走過,但它一直在那裏,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挪威的森林》”。
陌陌的確找到了一個剛需,它是馬斯洛理論裏最基礎的需求。但是這也給陌陌帶來了諸多的尷尬。不但品牌上升空間被抑製,也會影響將來的商業轉型。但是,能活下來比活的精彩,要重要的多。至少,在前仆後繼的社交戰場上,找到另外一條路。
構建本地化優勢:生活類、醫療類和旅遊類應用
世界是平的,所以本地化的優勢將更加的明顯。海外公司在國內水土不服的情況已經不乏例子。但是全國性企業無法進入本地市場的例子,是直到團購市場興起,才被真正提起注意。而生活類與旅遊類應用,就是這樣一個領域。這些應用麵對的是一個又一個方圓隻有三公裏到五公裏的商圈,或者一個30公裏的景區。本地化的運營、本地化的推廣,都要求一個充滿彈性的本地化的技術支撐和本地化的團隊和人才。
大眾點評,是這一領域毋庸置疑的霸主。這一領域有布丁優惠、丁丁優惠這一類的新生代,也有QQ美食、Google Places、百度身邊、愛樂活這樣係出名門的富二代。這一市場的價值,隻要從大眾點評網D輪融資6000萬美金,就能看出一點端倪,雖然這6000萬指向的是團購。但是大眾點評也不止一次說過,美團網是大眾點評的最有重量級的對手。本質上,他們麵對的是一個市場。
整個市場應用的APP都充滿了進入本地市場的衝動。甚至街旁也在準備進入這個領域,街旁的用戶,有著移動互聯網上獨特的UGC文化,街旁最近推出的4.0版本,就是依據街旁積累下來的這些人的數據、地點的數據、人與地點關係的數據,“為用戶做生活消費的推薦”。街旁認為,這樣做對店鋪的意義在於可以做到比團購更持久的營銷效果和比微信更多的分享和擴散。這樣的動作,讓街旁的成了大眾點評對抗微信進入店鋪的一塊壁壘。傳言他們的上層也彼此有過會麵,而會麵的結果,不得而知。
本地生活類服務的一塊巨大處女地在於醫療。網易前副總編輯張銳即離職創業進入這一領域。在美國有72%的醫生使用智能手機,有超過10000個移動醫療軟件,其中有6000個在iTunes上麵。20%以上的醫生擁有iPad,移動醫療保健市場將在2012年至2014年增長22%左右。谘詢公司Parks Associates的數據顯示,僅美國市場,與無線配件、應用等相關的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在2012年有望翻一番,達到13億美元。而這一領域,在中國目前多數資源都是被國家和地方壟斷的,如果能成功突圍這一領域,將獲得極大的增長空間。
旅遊市場也是如此,旅遊地、機票、住宿的本地屬性強烈,針對動身地用戶的精準廣告也依賴本地化的推廣,而周邊遊、本地遊的快速興起,也成為旅遊APP本地化策略的重中之重。而更多的開發者也把目光放在了旅遊APP的社交屬性上。這些都給我們本地化帶來了很大挑戰。據艾瑞谘詢統計數據顯示,2012第二季度中國在線旅遊市場同比保持了快速增長,市場交易規模達418.7億元,同比增長35.8%。2012第二季度在線旅遊行業增長動力主要來自兩方麵,第一,航空機票市場的自然增長以及在線預訂比例的穩步提升;第二,酒店的OTA在線分銷以及經濟型連鎖酒店直銷保持快速增長。包括芒果網、藝龍以及攜程在內的在線商旅並不僅僅局限於價格戰,也在向上遊移動,試圖攔截用戶。旅遊類APP,就是最好的工具。目前這一市場,還沒有巨頭的產生。
因此,打造一個本地化的產品,構建一個本地化的團隊,能夠在很長一段時間,抵抗外來巨頭的進入,而並購,也許成為了最好的妥協方式。
移動電子商務:重塑電商的機會
移動電子商務在中國的起因,很大程度上源於兩個動力,一個是前文中提到的需求移動化,用戶想在移動設備商也使用和PC上一樣的服務,比如京東、淘寶、凡客等,他們欣喜地發現,消費者在使用移動設備時有更強的購買欲。消費者在使用Android和iPhone進行網頁搜索所提供的關鍵詞長度,是使用桌麵搜索時的兩倍。用戶使用移動設備進行購物時的心情更為迫切,在得到搜索結果之後,高達88%的用戶在24小時之內都會下訂單。平板電腦對移動電子商務的影響也不小,美國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預計用戶在平板電腦上產生的銷量有望超過PC。
而另一個動力,恐怕有點小小的戲劇化,那就是,我們挑剔的用戶,一直在偷偷幹著“店裏試穿,網上下單”的購物方式,這雖然挫傷了地麵商鋪的積極性,卻也激活了一批有頭腦的商家積極進入這個領域。但是在麵臨線上線下銷售成本的不同和銷售方式的差異,雙方也都在積極嚐試各種解決方案。 一些事
2012年6月在美國的購物/商務類別APP使用人數突破4,500萬人,平均每位用戶一個月內會使用17次的購物APP。光是在6月份,eBay和Amazon的手機APP分別吸引了1,300萬、1,200萬名消費者,團購網站如Groupon和LivingSocial則是以1,000萬名行動消費者緊追在後。
而中國的移動電商,還在剛剛起步的階段。淘身邊是其中一例,如先行者在試水這個市場的溫度、測試用戶的反應、嚐試新的方式。“身邊閑置物品買賣”是它切入的領域。用戶可以把自己的物品拍照上傳,賣給周圍的朋友或者鄰居。也可以用手機搜索自己周圍幾公裏範圍內的商品,線下交易。這是一市場在美國規模巨大,在國內也在15%的速度遞增。如果淘身邊能有所斬獲,也許將意味著中國C2C市場的再次崛起。
三、盜火者,普羅米修斯
在中國,有一種獨特的稱唿,叫C2C模式,當然,這裏指的不是Consumer to Consumer,而是Copy to China。每個創業者在初期尋找產品創意的時候,總是要看美國有沒有這樣的模式。一個產品在融資階段的時候,如果能補充一句“某某產品的中國版”,就比較容易被資本市場理解。QQ、淘寶,校內、美團,到微博、微信,我們剛才提到的所有產品均有海外模型。欣慰的是,這些產品在本地化運營過程中已經有了自己的氣質。但是這無意在中國的創新之路上,留下了陰影。
而困擾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刷榜現象,也是無法避免的中國特色。所謂刷榜,即模擬真實用戶下載APP的過程,從而提高該APP的下載量,達到在App Store排名提升的目的。近日,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夥人計越曾在微博上說,“最近看到一些移動互聯網應用,就靠刷榜刷到APP Store的總榜前100位排名+微博大號轉發來忽悠投資人,並以顛覆式移動創新而自居。還真有VC靠榜單來決定投資的。靠刷榜長期鎖定總榜的排名也不貴,每天花個1-3萬就行。刷榜+微博營銷變成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在全世界各地的App store生態圈中,都沒有哪個國家,把刷榜,當作一個如此常規的營銷手段,甚至因此衍生了一個龐大的生態圈。參與刷榜的,不隻是開發者,這行業已經細分到了每個細節,從帳號的製作到刷榜工具的製作,為了防止IP重合,甚至有人專門在全國範圍內組織水軍最大限度的模擬真實的用戶評價體係。最令人吃驚的是,很多營銷公司、推廣公司、甚至推出榜單的各大渠道商,自己也在刷自己的榜!刷榜好像毒品一樣在中國的行業裏蔓延,一時快樂的背後,恐怕要付出長久而慘痛的代價。而在刷榜這件事情中,很少有人是幹淨的。
其實,刷榜的最大受害者是中小開發者,他們沒錢沒人脈沒人才卻技術,應用一上線就不見了。而這些中小開發者,才是這生態圈裏最大的創新動力。
另外,互聯網行業整體,做為新興事物,實踐發展速度超過理論的探索,出現了大量的“摸著石頭過河”的現象,過河成功的,成了納斯達克的新寵。過河失敗的,就成了行業的典型。在文章開頭提到的重重資本困境,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第一批上市者探索的VIE模式和中國概念股操作方式,在十年之後,遇到了諸多問題。在文章開頭時提到的諸多從納斯達克退市私有化的中概股,都或多或少承擔了“摸著石頭過河”的現實成本。
這些,都為我們的創業者光輝的曆程,蒙上了一些灰塵,但是卻並不影響他們前仆後繼的奔向光明。
幾千年後,赫剌克勒斯為尋找金蘋果來到懸崖邊,把惡鷹射死,並讓半人馬喀戎來代替普羅米修斯。但他必須永遠戴一隻鐵環,環上鑲一塊高加索山上的石子。
對於當下的創業者來說,他們也許無從知道將來會是誰將他們從懸崖上解救下來,擺在他們麵前的是,先度過這個冬季……
最後更新:2017-04-02 15: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