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86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外匯占款轉正在即 人民幣擊潰空頭

  8月17日,人民幣以一波淩厲的漲勢宣告“王者歸來”,且一回來就殺了“空頭”一個措手不及。當日境內市場上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價盤中大漲300餘點,單日漲幅創一周新高。

  8月18日(周五)美元/人民幣中間價上調35個點,報價為6.6744。

  而受益於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穩步升值、貶值預期進一步趨弱等,7月外匯占款雖延續負增長態勢,但下降規模已大幅收窄。市場人士指出,隨著今年以來人民幣持續企穩升值,外匯市場供求趨於平衡,跨境資金流出壓力減弱,考慮到後期人民幣仍有“補漲”空間,未來1-2個月外匯占款甚至有望轉正。

  外匯交易員認為,此次人民幣大漲的導火索是美聯儲公布偏“偏鴿派”的7月會議紀要。因決策者愈發擔心疲弱的通脹數據阻礙美聯儲升息,周三(16日)美元指數大跌0.38%,17日人民幣中間價順勢上調符合預期。但從昨日盤麵來看,美元指數由跌轉漲,尤其歐洲交易時段明顯反彈,人民幣匯率仍延續強勢恰好印證了人民幣從前期的“跟隨升值”轉變為“自發升值”的觀點。

  8月以來,人民幣這一波升值與此前相比的確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內生驅動性”。國泰君安證券覃漢指出,這主要表現在三點:一是8月以後美元指數跌勢已止,開始企穩回升,但人民幣在脫離外部支撐的情況下反而加速升值。二是8月以來,內部因素成為了升值的主要推動力。三是近期來自中間價的“升值”指引信號在減弱,意味著“有形之手”在8月升值的過程中並未貢獻太多的力量。

  市場人士認為,本輪人民幣的升值主要是由於客盤結匯量突然增加導致市場供求發生逆轉。考慮到當前海外不確定性因素較多、美聯儲可能暫緩升息以及中國經濟增長仍有韌性,且今年人民幣升值幅度仍滯後於美元指數跌幅和大部分新興市場貨幣對美元升幅,預計後續人民幣對美元仍有“補漲”空間。

  在人民幣匯率“自發”走強的背景下,外匯市場供求趨於平衡,引發市場人士對外匯占款轉正的猜測。最新公布的7月外匯占款降幅大幅收窄,進一步提升市場對外匯占款8月轉正的預期。

  央行日前公布,7月末央行口徑外匯占款餘額為21.5萬億元人民幣,環比減少46.47億元人民幣,雖仍在減少,但較6月的減少343.15億元大幅縮窄86.5%,顯示外匯供求平衡狀況持續好轉。

  受匯率波動等因素的影響,自2015年11月以來,外匯占款一直呈逐月遞減趨勢,至今已持續21個月,但隨著今年人民幣企穩升值,外匯占款降幅明顯收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6月,外匯占款分別下降了2088億元、581億元、547億元、420億元、293億元及343億元。

  外匯儲備數據與結售匯數據也可以佐證資本外流壓力減輕。外匯局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銀行結售匯累計逆差938億美元,較2016年同期1738億美元的逆差規模大幅收窄。此外,截至今年7月,外匯儲備餘額已經連續6個月小幅正增長,站穩3萬億美元。

  分析人士認為,市場對人民幣匯率和國際收支預期較為樂觀,是季節性購匯需求較大背景下外匯占款降幅繼續收窄的重要原因。考

  慮到人民幣後續仍有“補漲”需求,外匯占款很有可能在未來1-2個月轉正。

  7月外匯占款數據出爐後,交通銀行研究員劉健點評稱,8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繼續穩中有升,部分交易日的表現甚至脫離美元影響,意味著部分交易日結售匯可能出現久違的順差,資本流動與匯率可能相互促進。未來1-2個月,外匯占款有望轉正。

  這一觀點得到不少市場人士的認同。覃漢指出,種種跡象表明,8月人民幣的升值可能是國內結匯力量“主動”推動的結果,而非外部美元走弱“被動”形成的假象。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匯率跌破了不少企業“囤積美元”的“成本線”,導致止損性質的結匯盤大量湧現。“主動升值”是由真實結匯盤驅動的,因而升值一般會伴隨實際的資本流入,對應外匯占款轉正。

  但覃漢同時表示,人民幣升值不意味著外匯占款會立馬增加。考慮到當前資金流出減緩,但淨流出的方向未發生變化;結匯意願年初以來有所回升,但距離2015年之前的水平還有差距;監管強度“未鬆”,還不能判定資金流動的改善是“內生”的;外匯占款變化也存在季節性的規律;下半年(特別是8月以後)外匯占款流出幅度有重新擴大的風險。

  總的來說,業內人士認為,人民幣匯率穩步升值有利於刺激結售,而在宏微觀審慎監管持續強化背景下,購匯意願穩中有降,從而有助於促進資本流動趨向均衡,外匯占款轉正,但外匯占款的恢複量以及恢複持續性仍取決於未來美元走勢。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08-18 15:02:39

  上一篇:go 把比特幣當避險資產?異想天開
  下一篇:go 秘聞!美國正偷偷賣掉一半的戰略原油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