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17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銀行半年考:資產向好 區域信貸風險顯露

上市銀行2017年中報發布接近尾聲,大部分銀行均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銀行盈利能力回升,資產質量總體好轉,但是貸款區域性風險則逐漸暴露。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在上市銀行不良貸款分布中,長三角地區和珠三角地區的規模有所下降,東北地區和部分中部地區卻增長迅勐。

在中報披露之前,部分銀行在市場已經頻頻轉讓不良資產包。從已披露信息看,8家上市銀行在東北地區半年的不良貸款新增總和已經超過百億元,甚至個別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翻番。

百億新增壞賬

國有四大行和股份製銀行已經陸續公布了半年來的經營業績。雖然目前尚不能輕言行業脫困,但是整體形勢卻有所好轉。

數據顯示,國有四大行的貸款不良率均呈下降趨勢,其中農業銀行的不良貸款規模也進入了下降通道。工、農、中、建四大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57%、2.19%、1.38%和1.51%,下降幅度分別為0.05%、0.18%、0.08%和0.01%。

在股份製銀行中,招商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等上市銀行的不良率也有所下降。招商銀行不良率1.71%,下降了0.16個百分點;中信銀行不良率1.7%,下降了0.06個百分點;興業銀行不良率1.6%,下降了0.05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在此次業績發布中,大部分上市銀行的關注類貸款規模和占比也在下降。數據顯示,國有四大行的關注類貸款的規模和占比均呈現雙降,招商銀行、中信銀行等部分股份製銀行也是如此。

“很多銀行在前期將不良貸款釋放得比較徹底,所以如今資產質量的好轉就反映得比較及時。從不良貸款和關注類貸款的變化來看,上市銀行的新生不良的速度正在放緩。”一家股份製銀行分析人士稱,上市銀行業績的回暖可能與國家政策調控和部分行業盈利能力回升存在一定關係。

實際上,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此前對於近兩年的壞賬高發期,商業銀行均通過各種手段實現風險管控。以中信銀行為例,該行副行長方合英表示:“不良(貸款)的高發在分行層麵,中信銀行通過對二級分行權利的上交,實現對壞賬的集中管理,總體有保有壓。”

但是,在壞賬的分布上,記者發現上市銀行區域性風險正在聚集,尤其是在東北地區,銀行不良貸款的上升勢頭比較勐。在8家披露不良分布的銀行中,東北地區不良貸款半年內的新增總和超過百億元,甚至部分銀行不良餘額翻番。

工行、建行、農行、郵儲銀行、招行、光大、中信、民生8家上市銀行的東北地區不良貸款均呈現上升態勢,且地區貸款規模還有所增加。其中,建行在東北地區新增不良貸款最多,達到了30.4億元;中信不良率最高,由2.75%上升至4.23%;光大銀行則由於占比小,東北地區不良貸款餘額幾近翻番。

具體而言,從建行的不良貸款分布看,長三角地區和珠三角地區的不良貸款規模和餘額均有所回落。長三角地區的貸款規模在報告期末為22386.58億元,較年初的21171.33億元增加了1215.25億元,但是區域不良貸款規模卻從415.39億元減少至377.35億元,不良率也從1.96%下降到1.69%。珠三角地區此前是不良高發區,可是如今壞賬也得到了控製。該行珠三角貸款規模新增994.75億元達到18624.38億元,而不良貸款規模下降了21.88億元,不良率下降0.21個百分點。

新增不良貸款多數來自東北地區和中西部地區。數據顯示,建行東北地區的不良率為2.7%,在所有區域中位列第一。不良貸款規模從年初的147.94億元增至178.34億元,半年新增不良貸款就達到了30.4億元。

區域風險“露頭”

事實上,在上市銀行的業績報告中,不少銀行針對新增不良貸款亦有表述。郵儲銀行稱,該行不良貸款餘額增加較多的兩個區域為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不良貸款餘額分別較上年末增加了10.8億元和2.12億元,主要是由於在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經營困難,財務狀況惡化,導致的不良貸款。

除了國有大行和股份行之外,東北地區的城商行業績也能明顯體現出區域性不良貸款增長的情況。

截至6月末,青島銀行的不良率為1.69,較年初的1.36上升了0.33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和不良貸款覆蓋率均有所下降。在貸款類型中,製造業的壞賬率從年初的2.19%升至了4.28%,上升了2.09個百分點。該行稱,青島銀行經營機構所在的山東地區經濟形勢下行,不良貸款壓力持續加大。銀行作為立足青島輻射山東省內最大的城商行,不斷調整區域授信政策,強化授權管理,對風險較高地區適度下調授權額度。

哈爾濱商業銀行在黑龍江地區的貸款不良率從2.66%升至2.79%,也遠高於西南地區、華北地區等。該行稱,銀行的不良貸款絕大部分集中在黑龍江地區,受外部經營環境的變化,經濟增長放緩及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等因素影響不良貸款率上升。

據了解,在今年二季度,黑龍江、甘肅、青島以及貴州等四個轄區的不良率出現了明顯上升,且都超過了2%。其中,甘肅轄區的銀行業不良率在二季度末達到了2.78%,較一季度增加了0.71個百分點,而2016年同期則為1.95%。

區域風險較嚴峻的是黑龍江地區,銀行業資產質量惡化較明顯,不良率超過3%。黑龍江銀監局披露,銀行業二季度末不良率為3.38%,較一季度下降了0.06個百分點,但是仍維持高位。

與黑龍江等地區對比存在明顯差距的是一線城市銀行業不良數據。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上海銀行業機構不良貸款率為0.59%創四年來新低,而北京銀行業的不良率僅為0.37%,資產質量情況可見一斑。

“東北地區的區域經濟情況直接影響銀行業的資產質量。”一家國有大行人士稱,產業結構、投資環境、市場經濟思維等等都有關係。

該人士表示,東北地區的傳統產業占比接近90%,新興產業則不到10%,所以在製造業、批發零售等行業上不良較高。同時,鋼鐵煤炭等等行業過剩,投資放緩,企業經營虧損情況多,導致銀行壞賬增加。

“如今銀行多數側重於消費金融、互聯網金融等領域,挖掘的是有前景和市場潛力的行業,東北地區‘重大輕小、重國輕民’的觀念較深,這一塊上就成為了弱勢。”該人士表示,東北地區也在進行新一輪的製度創新來振興東北。隻有區域經濟好轉,銀行業的資產質量麵臨的風險才會下降。

(原標題:銀行半年考:資產向好 區域信貸風險顯露)

最後更新:2017-09-03 00:02:54

  上一篇:go 規避“重組上市” PE買家聯創投資操盤哈工智能
  下一篇:go 新開發銀行總部大樓在上海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