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53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私有化再度延期 新世界百貨內地市場頹勢難掩

香港四大家族之一鄭氏家族旗下新世界集團在內地的又一家公司走上私有化進程。8月15日,新世界百貨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世界百貨”)再度發布私有化延期公告,這是其6月6日首次發布私有化要約以來,連續第三次延期。

新世界百貨上市十年,曾一度引領內地百貨業的風潮。但在電商衝擊之下,百貨業近幾年普遍低迷,新世界百貨也沒能逃過寒冬,自2014年起已經連續三年淨利潤下滑。在業內人士看來,百貨業頹勢之下,新世界百貨私有化退市進行調整是明智之舉,私有化本身也會帶來管理層的反思。

《中國經營報》記者就此次私有化事宜及私有化之後新世界百貨在內地布局計劃等問題致電致函新世界百貨,其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香港聯交所規定,目前私有化期間公司不能對外接受采訪,並會將問題轉交給獨立財務顧問。但截至發稿前,本報記者尚未收到任何回複。

一波三折

6月6日,新世界百貨母公司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世界發展”)與新世界百貨聯合宣布,通過瑞士銀行香港分行代表新世界發展提出自願有條件現金要約,以現金2港元每股的價格收購新世界百貨全部要約股份,以進行私有化。

據了解,截至最後交易日,新世界百貨一共發行了1686145000股股份,其中新世界發展持有1218900000股,占已經發行的新世界百貨股份總數的比例約為72.29%。

按照香港聯交所的要求,要完成此次私有化,要約人須在截止日期前持有至少90%要約股份,同時持有至少90%無利害關係的新世界百貨股份。

然而,新世界百貨這一私有化進程並不順利。8月15日,新世界百貨宣布要約截止日期再度延期至8月28日,這是其自6月6日宣布私有化以來的第三次延期。

公告顯示,截至8月15日下午四時,新世界發展已獲得新世界百貨84.67%的要約股份,距離港交所規定的不少於90%的要約股份的“強製線”還差約2400萬股。而如果到下一個截止日期8月28日要約仍未完成,將不會進一步延期。這也意味著,此次私有化或將失敗。

在此之前,新世界百貨已經發布兩次延期公告。7月18日,新世界發展未能如期完成要約股份收購,宣布將要約截止日期延長至8月1日。7月25日,在距離截止日期僅一周時間時,新世界發展以總價不超過9100萬港元收購4550萬股新世界百貨,意在加快私有化進程。彼時,新世界發展完成收購82%的要約股份。之後,8月1日,由於要約仍未完成,新世界百貨再度宣布私有化延期,並表示不會提高收購價格。

“新世界私有化的過程麵臨很多曲折,私有化的時間拖得比較長。對於各類阻擾,本質上就是中小股東不願意以低價轉讓股份,所以這個時候企業還是需要繼續做協調性工作。”財經評論人士嚴躍進表示。

業績下滑

新世界百貨2007年在港交所上市,彼時,在內地百貨業,新世界百貨一直被視作“營銷風向標”。然而,十年征途不敵百貨行業興衰更迭,業績下滑、股價大跌、陸續關店,這家昔日的百貨巨頭在內地商業版圖中正漸行漸遠。

過去十年,新世界百貨的股票價格也經曆了過山車般的起伏。從發行首日的每股5.8港元曾漲至每股11元,而後一路下泄至最低不足每股1港元。截至最後一個交易日之前的一年期間,其股價一直徘徊在0.99港元至1.37港元之間。

在私有化公告中,新世界百貨坦言,中國的零售市場近年麵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是電子商務平台的迅速發展,加上大型商場的湧現,顯著改變了中國消費者的購物習慣。由於競爭加劇,百貨店等傳統實體零售店的客流量大幅減少。

本報記者梳理發現,自2014年以來,新世界百貨就開始呈現利潤下滑態勢。當年,其營收雖然實現了3%的小幅增長,但年度利潤卻下滑了18.85%。而到了2015年,其利潤更是暴降86.6%,僅6974萬港元。而營收也開始呈下滑態勢,較上年減少了2.5%。2016年,慘淡經營持續,營收下滑9%,年度利潤繼續下滑34.9%至4539萬港元。

業績下滑背後,伴隨的是新世界百貨陸陸續續的關店潮。2015年9月,新世界百貨宣布於2016年1月1日起關閉沈陽新世界百貨中華路店及寧波新世界百貨;2016年1月,新世界百貨宣布,北京時尚新世界百貨與華美科技終止租賃協議;今年6月,大連新世界百貨確認關店。新世界百貨在2016年年報中將北京時尚店和寧波匯美店的關閉解釋為放慢開店步伐,關閉麵積較小的門店。截至2016年12月31日,新世界百貨在內地經營管理37家自有店和五家管理店。

麵對零售業的頹勢和新型百貨商場的崛起,新世界百貨也在嚐試做出一些體驗式的場景化建設:比如在北京新世界百貨崇文門店建設了室內滑冰場,上海浦建店先後增設了“開心滑梯”、“屋頂小鎮”及“鋼琴階梯”等遊樂設施,綿陽店打造51畫廊及野獸花園、煙台店的high街和南京店的潮流迷你mall等,試圖搭建更豐富的購物氛圍。

不過,在黃金灣投資集團董事長、全國房地產商會常務理事申威看來,就北京商業地產市場來看,新世界百貨這樣的改變仍然是“換湯不換藥”。“北京的商場有兩類經營得比較好,一類是像新光天地這樣的高端消費場所,一類是滿足日常消費的普通商超,而處在夾心層的百貨類商場最難經營。”申威認為,目前消費需求在發生變化,商業地產麵對的是90後消費群體,商場一定要做出特色,進行整體改造,從格局、品牌、招商等根本上發生改變,而不是單一調整。

戰略調整

如今,對於新世界集團來說,私有化新世界百貨或許正是對內地百貨業務調整的時機。在私有化公告中,新世界發展表示,要約完成後,將繼續推進新世界百貨中國集團的現有業務,並進一步拓展與新世界百貨整體業務的協同效應、物色新的發展機會及實施長期增長戰略。此外,或許會進一步挖掘重新調整或重新部署新世界百貨集團資產的可能性。

申威表示,新世界百貨通過私有化來進行內部的調整是一件好事。事實上,新世界集團旗下的K11購物中心更加符合當前商業地產發展需求,更具新的活力。鄭氏家族第三代掌門人鄭誌剛接班之後,在商業地產板塊或許會在內地更多布局K11,而淡化原有的新世界百貨。

據了解,K11是鄭誌剛在2009年創立的零售品牌。不同於傳統的百貨商場,K11更像是藝術中心和購物中心的結合。目前K11在上海、北京、廣州等九個內地城市都有布局,計劃到2018年在內地開19個項目。“隨著國內房企的運營能力、資金實力在不斷增強,港資房企的優勢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明顯”,申威表示,以大悅城為例,像中糧地產這種不缺錢、不缺團隊也不缺品牌的地產商,必然會給新世界百貨這樣傳統的商業地產商帶來壓力。這些年來,港資房企在內地的布局明顯收縮。

去年一月,新世界集團在內地的地產公司新世界中國地產同樣進行了私有化。在嚴躍進看來,對於新世界集團來說,壓縮百貨業務,同時不斷做業務調整很關鍵。“私有化本身也會帶來管理層的反思,但預計對於一些大城市的地產投資業務還會展開,很難說會全身而退。”

(原標題:私有化再度延期 新世界百貨內地市場頹勢難掩)

最後更新:2017-08-20 04:47:19

  上一篇:go 引入社會監督 房產服務平台掀品質服務新革命
  下一篇:go 同業存單監管再收緊 貨幣基金收益率或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