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91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特斯拉和誰合資?要為中國利益考慮

風聞特斯拉項目要落在上海,但問過上海汽車集團,他們沒有參與。這樣就產生了一個問題:特斯拉的合資夥伴是誰?

根據中國現行政策,外國汽車企業在中國生產汽車整車,不允許獨資,須有中國合作夥伴,且外方股比不得超過50%。此前,所有的整車合資項目,中方合作夥伴都是汽車整車生產企業。這次特斯拉落戶上海,沒有上汽參與合作,也沒有聽說另外的大汽車企業參與,莫非特斯拉準備和汽車行業以外的企業合作?對此,筆者分析,雖然沒有先例,但如果有上海市這樣強有力的地方政府的支持,項目不是沒有可能得到批準。

對合資企業的外方股比提出要求和限製,是WTO規則允許的。我國汽車產業充分利用這一規則,在較為開放的條件下,得到充足的發展。盡管業內業外都有人詬病,認為通過合資,中方並沒有得到產品開發技術。但不可否認的是,中方至少在製造技術和管理方麵是有巨大收益的。在產品開發方麵,也不是一無所獲,中國各大汽車集團的自主品牌的研發主力,多來自合資企業。

但是,如果合資的中方夥伴不是汽車整車生產企業,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以某新建動力電池合資企業為例,雖然合資股比是50:50,但合資中方不是電池生產企業,中方投資者主要是承擔投資風險,獲取投資收益;地方政府給予巨額優惠政策,得到的也僅僅是預期的GDP和稅收。這樣的合資項目不但不能使中國品牌動力電池產業從技術溢出中得益,反而降低了外方的投資風險,使外方項目具備比獨資建廠更強的競爭力。或者可以說,這樣的合資還不如讓外方獨資。

筆者曾經說過,外國企業到中國投資建廠生產,是為了利益。他們既不是"雷鋒",也不是"陰謀家"。同理,中國改革開放,也是為了中國利益。希望地方政府對待特斯拉項目,也要從中方利益多考慮,不要為了一點點地方利益,就犧牲國家利益和行業利益去當"雷鋒"。

最後更新:2017-08-24 23:58:08

  上一篇:go 傳祺GS4將迎中期改款,因遭長安CS55全麵碾壓?
  下一篇:go 東風日產勁客極限駕控營首戰 廣州激情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