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03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央企公司製改革“最後一公裏”:年底全部完成

“中央企業各級子企業公司製改製麵達到92%,年內集團層麵將全部完成公司製改革。”7月26日,國資委副秘書長、改革辦主任彭華崗在第二屆國企改革前沿論壇上表示。

當天,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中央企業公司製改製工作實施方案》,《方案》要求,2017年底前,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製工業企業法》登記、國資委監管的央企全部改製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加快形成有效製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製。

中央之所以下定決定要在年內完成公司製改製,在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看來,是因為這對於深化國企改革、建立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製度、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製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中央企業集團和各級子企業層麵仍存在部分全民所有製企業。這些全民所有製企業在法律形式、履行責任、規範行為等方麵還不完全適應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的要求,不利於建立有效製衡的法人治理結構。

資料顯示,目前101家央企中,仍有69戶集團公司為全民所有製企業;近5萬戶中央企業各級子企業中,仍有約3200戶為全民所有製企業。

“國企改革多在二三級子公司層麵推進,是因為若在央企集團公司層麵進行混改與多元化改革,首要條件是集團公司需具備公司製基礎,但央企集團層麵多半仍是全民所有製企業。”李錦對《華夏時報》記者說。

據介紹,國企公司製改革從1993年開始,已不是新鮮事物,這項改革越往後推進難度越大,尤其部分央企集團層麵改製成本高、耗時長,成為製約改革全麵落地的“最後一公裏”。

如期完成這項改革,難度不僅僅在於時間緊、任務重,還在於改革並非企業組織形式的簡單變更,不是簡單的“翻牌子”工程,而是要切實轉換經營體製機製,使國有企業真正成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企業製度要求的獨立市場主體。

目前尚未改革的部分央企存在虧損嚴重、產能過剩及分類不明晰。

李錦發現,部分電力、鋼鐵、煤炭、水泥、玻璃等行業產能過剩嚴重,從企業的角度來說,如何改善企業經營情況成為它們最先考慮的問題,而從改革的角度來說,在公司製改製後,這些央企原本的債務債權由誰來負擔,分流職工的身份如何界定,都會成為難題,因此改製的進度也有所延後。

另外,目前部分央企雖然成立了董事會,但董事長依舊由中央部委任命,董事會與經理層權責無法分開,現代企業製度實際上沒有建立起來,公司製改製並沒有真正落實到位。

“這些臍帶分開,企業就難以走向市場。我國未來還要進一步建立現代企業製度,進一步深化治理結構改革,包括規範董事長、總經理的行權行為,真正解決董事會虛設的問題,依法落實董事會應有責任,終極目的是把企業搞活。”李錦稱。

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局長白英姿強調,推進公司製改製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使國有企業成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企業製度要求的獨立市場主體,核心內容是轉換體製機製,而不僅僅是企業組織形式的簡單變更。

《方案》明確要求,要切實加強黨對改製工作的組織領導,要依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處理好企業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要以推進董事會建設為重點,建設現代企業製度,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處理好黨組織和其他治理主體的關係;要不斷深化人事勞動分配三項製度改革,完善市場化經營機製;要嚴格履行決策批準程序,加強監管,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切實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據白英姿介紹,《方案》在起草過程中,針對造成改製成本高、耗時長一係列實際問題,國資委深入調研、廣泛溝通,征求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稅務總局、工商總局、法製辦等相關部門及全國人大法工委的意見,明確了公司製改製的支持政策,在國有劃撥土地處置、稅收、工商變更登記和業務資質資格承繼等方麵提出了相關政策支持,為公司製改製工作的順利推進奠定了良好基礎。

“中央企業集團公司是推進公司製改製的責任主體,要切實落實責任,建立有效工作機製,紮實有序推進。國資委將會同各有關部門,對中央企業改製工作加強指導,強化監管,確保按時完成任務。”白英姿說。

(原標題:央企公司製改革“最後一公裏”:年底全部完成)

最後更新:2017-07-29 07:50:33

  上一篇:go 地方債整改遏製隱性債 探索中國版市政項目債
  下一篇:go 揭秘超30萬億銀行理財資金流向:3成流向非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