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032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特斯拉你有完沒完?

特斯拉在中國建廠的傳聞又來了,甚至傳聞中國政府允許其在自貿區內建設全資工廠,但國資車企老大哥們能讓步麼?

日前,據彭博新聞社消息,《華爾街日報》援引未具名的知情人士報道,特斯拉和上海市政府就在上海建製造工廠事宜已經達成協議。一名知情人士稱,特斯拉正就時間等公告細節和上海市政府商議。

美媒分析認為,這和美國總統特朗普下月訪華有關。美國總統特朗普將於11月8日至10日訪問中國,而特斯拉中國建廠有望作為此次訪華的成果之一對外公布。

然而,特斯拉官方回應卻十分曖昧。10月22日,特斯拉引用今年6月就發布的一份公告重申:公司正在與上海市政府談判,計劃在當地建設一座工廠,有望在年底達成協議。但特斯拉拒絕對該交易已經達成的報道發表評論。

就在剛剛,上海市政府負責電動汽車項目的官員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沒有就特斯拉在上海自貿區設立全資製造廠簽署協議。

自2015年開始,每隔幾個月,就會特斯拉在中國各地建廠的傳言流出,算上這回應該是第六次傳言,咱圈內人對此也見慣不慣了,嗬嗬~~

有意放出各種落地傳言,刺激各地政府爭相給予更優惠政策,不得不說,特斯拉真是把欲擒故縱的策略用到了極致。

眾所周知,中國是特斯拉最大的潛在新市場之一,特斯拉也是唯一一家在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占比很大的外國汽車製造商。但特斯拉並未擁有中國生產基地,這使其其在中國市場的盈利能力受限。

中國目前對進口汽車征收25%的關稅,而且不允許國外汽車廠商在中國建設全資工廠。對於不願意犧牲公司獨立性或知識產權的特斯拉來說,這些法律法規不利於它在中國擴大業務。

但是,據彭博社之前報道,中國政府正考慮讓外國汽車廠商在自貿區內建設全資工廠,以此鼓勵更多的電動和混動汽車實現國產,從而完成政府製定的新能源汽車銷售目標。

也有消息稱,即使在自貿區內建廠,特斯拉仍要繳納25%的關稅,但總體成本算下來,特斯拉在中國生產汽車仍能大幅降低物流和零配件成本,從而以低售價吸引中國消費者。

另一方麵,允許特斯拉獨資建廠也將改變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汽車工業政策的基本原則。如果此項政策通過,眾多特斯拉們將不用像福特找眾泰、大眾找江淮一樣,必須要有一個本土合作夥伴,也不用再擔心被合作夥分走一半肥肉。

汽車股比外資最高不超過50%的限製在汽車行業政策文件明確的表述,最早來源於1994年由國務院印發的《汽車工業產業政策》,在2017年最新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整車行業仍然是限製類的投資項目。

政府一開始製定的限定合資股比和合資企業數量的政策,是為了保護中國自主汽車工業不受到外資企業衝擊,同時實現“以市場換技術”的目的。但如今看來,如果取消合資政策,或許也能實現同樣的目的。

為了加速新能源汽車發展進程,取消政策限製鼓勵外資車製造商在華建立電動汽車業務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麵可以快速推動市場普及電動汽車,另一方麵也避免了一些懶散國企隻是依靠合資企業來運營而不獨自立足研發新的汽車技術。取消合資的政策雖然會給一些自主品牌帶來巨大競爭力,但也會推動技術的快速研發。

事實上,中國放寬外國車企限製的討論已經持續多年,卻還沒有政策落地。原因在於,中國汽車製造商協會的成員對此表示堅決反對,而中國大多數大型汽車製造企業都屬國企。因此,放寬外國車企限製的想法也就一直被擱置。

即使如此,我們也能看到,中國政府大力發展電動汽車的決心很堅定。9月初,中國首度針對燃油汽車禁售表態。工信部表示已啟動研究製定燃油車禁售時間表,且近期將發布實施能源汽車雙積分政策。根據工信部編製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其中明確了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須占總銷量的20%以上,達到700萬輛。

中國大力發展電動汽車的原因也很明顯,主要有三個:首先,中國希望擺脫對進口燃油的依賴;其次治理日益嚴重的環境汙染;再次將電動化看做汽車產業彎道超車的機遇,希望成為行業領導者而非僅僅是跟隨者。

對於咱園區招商而言,招來外資新能源汽車項目概率也將增大,而這一切的開端或許就在特朗普訪華後揭曉。

資料來源 財經網、新浪汽車、cnBeta、電動車漫談、知乎網友Chow Leonardo

編輯 春複秋

園區圈

產業園區圈裏最的自媒體

這些文章你或許感興趣

特朗普招商潘石屹的3Q夢彈性出讓

最後更新:2017-10-23 18:15:48

  上一篇:go 寶駿510的弟弟,寶駿530來襲,或售7萬!
  下一篇:go 獨資建廠,中國首次!特斯拉在中國終於美夢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