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849 返回首页    go 汽车大全


东风日产销量涨、净利润降的背后:惊现危机

引言:虽然能打造出销量“常青”的产品,但推出的新产品却屡屡失败,这样的尴尬局面正在东风日产身上出现。

尽管2017年中国车市寒意袭来,但日系车却有不错的表现,东风日产也不例外。

据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的数据,8月份,东风日产销量为8.91万辆,同比增长17.83%;1~8月累计销量为64.06万辆,同比增长12.95%。

无论是单月销量增速还是累计销量增速,东风日产都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但分析其销量结构会发现,东风日产的“繁荣”背后隐藏了重重危机。

“偏科”明显,以价换量

东风日产旗下车型众多,产品序列丰富,SUV和轿车均有热销车型,但无论是SUV还是轿车,东风日产的销量支柱仍是老“面孔”。

8月,东风日产旗下车型销量排前四位的是轩逸、奇骏、逍客和天籁,而这四款车前8月销量之和为51.81万辆,占东风日产前8月总销量的80%。

其中,轩逸一款车前8月销量,占东风日产总销量比重近四成。

可以说,东风日产对单一车型的依赖程度是非常高的,这对于一个产品序列完善的企业来说无疑是存在风险的,这意味着企业有很多产品,可能在市场存在感并不强,这样的所谓“完善”,或许意义并不大。

同时,这四款车无一例外都是上市多年的“老”车型,也是东风日产多年以来一直的销量支柱,而东风日产相对较新的车型却均表现乏力。

具体来看,7月才上市的劲客8月销量仅3832辆,环比下降15.43%;去年5月上市的西玛月均销量则仅在百辆左右。

2015年底上市的蓝鸟,也在经历了上市之初连续三个月月销过万的“辉煌”之后一蹶不振,目前月均销量不足4000辆。

新产品表现不佳,只得在终端降价促销;老车型虽表现稳定,却也是牺牲终端售价换来的。

据东风汽车集团半年财报的数据,上半年东风日产销量同比增长11.48%,但净利润却同比下滑5.3%至71亿元。

这一点,从去年东风日产多地经销商因亏损而退网的报道中,也能得到佐证,而去年还是东风日产大张旗鼓庆祝突破百万辆的“里程碑”之年。

在沈阳,有自主品牌吐槽道,东风日产旗下A级车终端都卖到5万~6万元,对我们影响很大。

年轻化战略失利,市场不买账

依靠老产品维持销量绝不是东风日产期望的。2015年,东风日产就发布了产品“年轻化”战略,命名为“YOUNG NISSAN”,算是较早向年轻化转型的车企,但其战略似乎成效不大。

发布“年轻化”战略后,东风日产相继推出了蓝鸟、西玛等车型,这两款车型均强调年轻化,外观造型设计激进,运动气息明显,但除去见仁见智的外观,这两款车在动力上却算不上“运动”。

蓝鸟与轩逸共用底盘和动力总成,西玛则与天籁共用底盘和动力总成,而轩逸和天籁均主打家用车市场,并以舒适性着称。

主打运动的蓝鸟和西玛,实际驾驶感受却与轩逸、天籁没什么区别,自然没有消费者会买其“运动”定位的帐。

这样的产品布局虽然看似丰富了产品线,但多款车型定位和价格的高度融合,反而形成了“内耗”,对企业来说这些所谓的新产品变成了如鸡肋一般的存在。

如此看来,东风日产对中国市场年轻化的理解似乎过于简单,浮于表面的战略并未得到市场的认可。而刚上市不久的劲客,是东风日产年轻化战略的深化,但目前其表现难让人乐观。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东风日产的年轻化战略基本可以宣告失败。

这将会为其未来埋下不小的隐患,在购车群体日益年轻化的中国市场,如果没有一款成功的年轻化车型,对一个企业的打击或许将是致命的。

产品结构失衡,企业战略失利,东风日产若不能及时做出调整,那么眼前的繁华或许很快就会消失。

文字为【汽车K线】(微信号:autoKline)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最后更新:2017-10-08 06:50:11

  上一篇:go 比亚迪宋MAX震撼上市 售价7.99万-11.99万元
  下一篇:go 众泰T500全新SUV10月16日下线 预计8万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