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32 返回首頁    go 搜狐


《天籟之戰2》升級回歸,配對環節成最大敗筆

東方衛視《天籟之戰》第二季於10月15日開播,又趕在了《夢想的聲音》之前。

一檔節目播出第二季,最大的困境是如何突破自己,把這個品牌做起來。尤其對於模式感強的節目,觀眾熟悉了固有流程之後,好奇心就沒那麼強烈了。

為了緩解觀眾的審美疲勞,第二季首先在莫文蔚、費玉清、楊坤、華晨宇的基礎上,加入了新晉唱將張傑。唱將變成五位之後,節目的容量還是隻能容納四組唱將對抗,於是誕生了每期一位“輪空”的設定。

這樣保留原班人馬再加入新人的陣容變動是很常規的做法,畢竟在第一季中後期就有了曹格、張信哲、楊宗緯等特別唱將助陣的操作。

而已經多次在其他音樂節目中展現過歌唱實力的張傑,他的加入對於《天籟之戰》來說,並不能濺起當年周傑倫加盟《好聲音》或者陳奕迅加盟《新歌聲》那麼大的水花。

在保留了素人與明星對決,明星限時24小時改變歌曲的核心設定後,《天籟之戰2》在舞美、規則上都做了調整。然而這次的“升級”,並沒能為節目加分多少。

舞美的升級:從三層金字塔到金字塔升降台

第一季剛播出時,節目的燈光舞美就遭到了不少詬病。歌手演唱時的燈光沒有層次感,配色也不是很符合大眾的審美。

舞台主體是三層金字塔結構的舞美設計。唱將在金字塔頂層進行演唱,在這個過程中,素人在底層,決定是否按下按鈕發起挑戰;之前已經挑戰成功的素人擁有優先選擇權,位於二層。

演唱結束之後,明星再從選擇自己的素人中選擇一位進行對決。挑戰成功的素人與唱將交換位置,登上天籟塔頂,獲得屬於勝利象征的金話筒。

可以看出這一季在燈光舞美上下了不少功夫,頂棚三角形元素的不斷變換,讓舞台有了一些科技感,色彩的配搭也更加賞心悅目。

最主要的改變是三層金字塔變成了一個獨立的金字塔升降台。歌手的配對演唱被縮短,限定在升降台從高空下降的時間內;素人挑戰成功後依然與明星交換位置,登上塔頂。但是這樣一來,素人就失去了可以在歌手演唱時按鍵做選擇的空間。

配對規則的改變,是素人選擇權的喪失

第一季《天籟之戰》的出現,讓國內的音樂類節目有了新的模式。音樂節目中最常見的導師和選手兩個身份發生了置換,素人擁有主動權,能夠選擇明星發起挑戰,指定明星的演唱曲目。這也是第一季節目配對環節的看點。

但隨著舞台的改變,相應的配對規則也發生了改變。每位唱將從升降台下降到舞台之後,號稱是所有天籟唱將的幾十位挑戰者都要氣勢恢宏地站上舞台,再通過主持人的篩選、唱將的提問,最後留下兩三位真正的挑戰者。

當主持人宣布,請挑戰華晨宇的挑戰者請走上台中,依然還有十二位素人。那接下來如何操作呢?華晨宇列出了條件,把隻想挑戰自己的素人排除了,最後隻剩下李光和張夢宇兩人。

莫文蔚最後選擇了張珊珊,因為她對愛情有美好的幻想;楊坤選擇三郎哈姆,隻是因為她主動舉手提問,擁有令人欣賞的自信。這樣的理由根本無法讓人信服,隻會讓事先安排好的痕跡越發明顯。

找來一堆素人撐場麵的形式,也許是節目組想要製造一種震撼的群像效果,間接證明自己挖掘人才的實力。

所以為了讓唱將們能被精心準備的“合唱團”陣仗嚇到,在對戰房的其他歌手,就不能提前看到現場的畫麵。導致對戰房其他歌手的實時互動被舍棄,十分可惜。

隻登場一次的唱將,麵對新鮮的“合唱團”會發出象征性的感歎。但對於需要重複五次目睹人肉背景們來來去去的觀眾來說,這樣的套路根本行不通。那麼在熟悉了“合唱團”設定之後,第二期的唱將和素人配對又該怎麼辦?

而第一期出線的四位素人也都不是真正的素人,張珊珊參加過超女和剛剛收官不久的《中國新歌聲2》;李光是2016年《星光大道》年度總冠軍。

張夢羽是《誰是大歌神》裏林俊傑的模唱者,也獲得了冠軍;三郎哈姆更是綜藝的常客,參加過《中國新歌聲》、《我是大明星》、《歌從黃河來》、《黃金100秒》等節目。

原本歌手“被”素人挑戰的設定,是一次人物關係的演變,是權利的交換,是音樂類節目的重大升級。而第二季卻放棄了這樣的進步,直接讓明星選擇素人。素人喪失了主動權,“你為什麼選我”也淪為了千篇一律的“你為什麼要來這個舞台”。

回歸音樂性,歌曲的演繹仍是關鍵

第一季第一期沒有素人挑戰成功,第二季第一期歌手和素人二比二打平。但對於《天籟之戰》來說,素人能否挑戰成功不是重點。

作為一檔音樂類節目,最終的發力點還是應該回歸音樂性。素人的拿手曲目演繹和明星的歌曲改編是兩個最大的看點。兩者之中,當然是明星的演繹更加吸引人。

最基本的操作是讓唱將演唱與自己風格迥異的其他歌手的知名作品,比如楊坤改編莫文蔚的《愛》、李榮浩的《模特》,費玉清演唱陳奕迅的《十年》、楊宗緯的《一次就好》。

而真正奠定節目辨識度的,是神曲的改編。第三期中華晨宇以一首《我的滑板鞋》,成功刷屏,也讓《天籟之戰》的名號打響。

之後他的《老鼠愛大米》,費玉清的《香水有毒》,莫文蔚的《大王叫我來巡山》,張信哲的《2002年的第一場雪》、《五環之歌》等,都在沿用這個路數。這些廣為流傳的神曲,經過全新的演繹,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隨著好音樂被大眾記住,節目也逐漸找到了方向。

至於第二季第一期的應戰歌單,很大程度上都是安全牌。《今兒個真高興》、《阿裏山的姑娘》、《遊擊隊之歌》,包括配對時短暫的《打起手鼓唱起歌》、《五星紅旗》,主旋律色彩都十分濃厚。

而《回娘家》則是為了紀念張傑在《我型我秀》之後,首次回到東方衛視出演綜藝製造的宣傳點。張傑用他《歌手》時期慣用的加入阿卡貝拉和英文的手法,副歌部分以洋氣的“I’m coming home”取代了“回娘家”。

四位歌手的改編其實都還不錯,莫文蔚戰勝了兒化音的困難,華晨宇自彈自唱《阿裏山的姑娘》依舊驚豔。可能是因為主題的原因,沒能引發太大的話題。

對於歌曲的選擇和改編是否還能有新意這一點,冷眼君其實不太擔心,畢竟《我的滑板鞋》也是第三期才出來。在第一季裏,歌手們已經展現了自己的音樂才華,每一場的表演都值得再次觀看,改編演唱的歌曲在也值得反複聆聽。

所以在第二季之後的節目裏,應該也會有《我的滑板鞋》、《齊天大聖》之類的爆款出現。隻是配對的環節實在太過尷尬,希望節目組後續能有所調整。

最後更新:2017-10-26 17:22:31

  上一篇:go 寶馬3係改色戰鬥灰
  下一篇:go 奪瑪·文次鬧布《前方就是自己》,天籟藏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