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49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東風日產銷量漲、淨利潤降的背後:驚現危機

引言:雖然能打造出銷量“常青”的產品,但推出的新產品卻屢屢失敗,這樣的尷尬局麵正在東風日產身上出現。

盡管2017年中國車市寒意襲來,但日係車卻有不錯的表現,東風日產也不例外。

據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的數據,8月份,東風日產銷量為8.91萬輛,同比增長17.83%;1~8月累計銷量為64.06萬輛,同比增長12.95%。

無論是單月銷量增速還是累計銷量增速,東風日產都遠超行業平均水平,但分析其銷量結構會發現,東風日產的“繁榮”背後隱藏了重重危機。

“偏科”明顯,以價換量

東風日產旗下車型眾多,產品序列豐富,SUV和轎車均有熱銷車型,但無論是SUV還是轎車,東風日產的銷量支柱仍是老“麵孔”。

8月,東風日產旗下車型銷量排前四位的是軒逸、奇駿、逍客和天籟,而這四款車前8月銷量之和為51.81萬輛,占東風日產前8月總銷量的80%。

其中,軒逸一款車前8月銷量,占東風日產總銷量比重近四成。

可以說,東風日產對單一車型的依賴程度是非常高的,這對於一個產品序列完善的企業來說無疑是存在風險的,這意味著企業有很多產品,可能在市場存在感並不強,這樣的所謂“完善”,或許意義並不大。

同時,這四款車無一例外都是上市多年的“老”車型,也是東風日產多年以來一直的銷量支柱,而東風日產相對較新的車型卻均表現乏力。

具體來看,7月才上市的勁客8月銷量僅3832輛,環比下降15.43%;去年5月上市的西瑪月均銷量則僅在百輛左右。

2015年底上市的藍鳥,也在經曆了上市之初連續三個月月銷過萬的“輝煌”之後一蹶不振,目前月均銷量不足4000輛。

新產品表現不佳,隻得在終端降價促銷;老車型雖表現穩定,卻也是犧牲終端售價換來的。

據東風汽車集團半年財報的數據,上半年東風日產銷量同比增長11.48%,但淨利潤卻同比下滑5.3%至71億元。

這一點,從去年東風日產多地經銷商因虧損而退網的報道中,也能得到佐證,而去年還是東風日產大張旗鼓慶祝突破百萬輛的“裏程碑”之年。

在沈陽,有自主品牌吐槽道,東風日產旗下A級車終端都賣到5萬~6萬元,對我們影響很大。

年輕化戰略失利,市場不買賬

依靠老產品維持銷量絕不是東風日產期望的。2015年,東風日產就發布了產品“年輕化”戰略,命名為“YOUNG NISSAN”,算是較早向年輕化轉型的車企,但其戰略似乎成效不大。

發布“年輕化”戰略後,東風日產相繼推出了藍鳥、西瑪等車型,這兩款車型均強調年輕化,外觀造型設計激進,運動氣息明顯,但除去見仁見智的外觀,這兩款車在動力上卻算不上“運動”。

藍鳥與軒逸共用底盤和動力總成,西瑪則與天籟共用底盤和動力總成,而軒逸和天籟均主打家用車市場,並以舒適性著稱。

主打運動的藍鳥和西瑪,實際駕駛感受卻與軒逸、天籟沒什麼區別,自然沒有消費者會買其“運動”定位的帳。

這樣的產品布局雖然看似豐富了產品線,但多款車型定位和價格的高度融合,反而形成了“內耗”,對企業來說這些所謂的新產品變成了如雞肋一般的存在。

如此看來,東風日產對中國市場年輕化的理解似乎過於簡單,浮於表麵的戰略並未得到市場的認可。而剛上市不久的勁客,是東風日產年輕化戰略的深化,但目前其表現難讓人樂觀。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東風日產的年輕化戰略基本可以宣告失敗。

這將會為其未來埋下不小的隱患,在購車群體日益年輕化的中國市場,如果沒有一款成功的年輕化車型,對一個企業的打擊或許將是致命的。

產品結構失衡,企業戰略失利,東風日產若不能及時做出調整,那麼眼前的繁華或許很快就會消失。

文字為【汽車K線】(微信號:autoKline)原創,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號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最後更新:2017-10-08 06:50:11

  上一篇:go 比亞迪宋MAX震撼上市 售價7.99萬-11.99萬元
  下一篇:go 眾泰T500全新SUV10月16日下線 預計8萬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