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36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馬自達竟用一個德國發動機征服了全世界!

大家好,我是雨棚。前兩天聊完了本田之後,有的粉絲說讓我出一篇馬自達。既然你們都這麼群情洶湧,加上我又是玩車TV最大的“日粉”,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馬自達轉子發動機的曆史。

德國工程師的創新之作

其實轉子發動機一開始並非馬自達發明,1951年,一家叫NSU的德國車企開始了轉子發動機項目的研發(這家車企後來並入了奧迪)。有兩位工程師在這個項目中表現突出,一位叫汪克爾的工程師研發出了叫DKM的轉子發動機,一位叫漢斯的的工程師則研發出了叫KKM的轉子發動機。

汪克爾DKM轉子發動機

正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兩位工程師開始比稿。不比不知道,原來KKM發動機的轉子殼體是固定的,這樣的設計並沒有達到轉子發動機該有的轉速高的優點,卻擁有了轉子發動機油耗高等缺點,那我還要你幹嘛。

漢斯的KKM轉子發動機

於是汪克爾的設計方案被NSU公司采納,所以轉子發動機也被稱為汪克爾發動機。而漢斯的發動機被NSU內部的人笑稱:本來讓你設計一匹快馬,誰知道你設計了一匹耕田的牛。

時間很快就來到了1960年,汪克爾把自己的轉子發動機公布的時候,全世界都震驚了!

“這麼屌的發動機!要引發第三次工業革命了!”

於是乎,像什麼鈴木、奔馳、阿爾法羅密歐、雪鐵龍等等車企都來到NSU公司來尋求專利,其中當然也包括馬自達的前身——“東洋工業有限公司”。

當時各廠商都對這個屬於未來的產品充滿了希望,紛紛研發出了適合自己產品的轉子發動機。比如雪鐵龍就跟NSU合資生產了第一款搭載轉子發動機的M35。

奔馳也發明了那個著名的搭載了三轉子發動機的C111概念車,最大馬力280匹,最高速度260公裏。

鈴木更是將轉子發動機放在了自己的摩托車上,這台搭載單轉子的名為RE-5的摩托被鈴木看成是革命性的產品,然而它的生命周期隻有兩年,而且總產量也才隻有6000台。

這些產品,最終都突然滅絕於人世。

馬自達與轉子愛情的開始

還記得我在《為什麼本田被稱之為超跑?》那篇文章提起過的日本“特振法”麼? 當時的馬自達也是個小車企,還不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就要被大車企收購了!

正當當時的馬自達社長鬆田恒次正急的撓頭!突然發現,如果我們把轉子發動機發揚光大豈不是就能活下去了?

於是鬆田恒次任命了以山本健一為首的47個人成立“馬自達轉子發動機”,這47個人被譽為“保衛東洋工業榮譽的武士團”,也被後世成為“轉子47壯士”。

如果用幾句話來還原當時的悲壯的話,應該就是:

“大聖,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淩霄。”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前有NSU專利授權的“剝削條款”,後有日本政府的“特振法”,這四十七名工程師抱著視死如歸的心,提出了“技術永遠是創新”的口號,僅僅用了三年就在東京車展上發布了兩款專屬於馬自達的轉子發動機。

馬自達推出的第一個轉子發動機

1967年,馬自達終於不負眾望推出了自己第一款搭載轉子發動機的車輛Cosmo Sport 110S跑車。把轉子量產並不屌,但是屌就屌在它比NSU推出的第一款量產轉子車Ro80還早了幾個月。

而且更重要的是,馬自達是全世界範圍內第一家經過轉子發動機300小時不間斷測試的車企,要知道可靠性是轉子發動機最難解決的問題;第一家解決了轉子發動機裏的徑向密封片問題,這個問題是轉子發動機的燃油是否能夠燃燒充分的關鍵,更是轉子發動機能否繼續進一步降低油耗的關鍵。

下麵那個即為徑向密封片,小小的一個東西卻隻有馬自達做得好

時間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正當NSU跟雪鐵龍這兩個最早使用轉子發動機車企都放棄的時候,馬自達通過Cosmo Sport 110S的動力強勁與輕量化的特點在全球範圍內名聲迅速上升,順勢推出了R100跟RX係列,當時的RX-2,RX-3跟RX-4都大量出口到了北美,而且受到熱烈追捧。

R100

不過,危機很快就又來了,由於石油危機,全球油價大漲。油耗相對較高的轉子發動機很快又受到了冷落,幾乎所有車企擱置了自己轉子發動機計劃,不過這時候馬自達又開始它骨子裏的固執了。

馬自達堅決這個時候大力推出新的轉子產品。傳奇的RX-7這時候應運而生,從第一代到第三代,都采用了雙轉子設計。到了第三代,也就是馬自達 RX-7 FD3S,雙渦輪加上雙轉子,爆發出280匹的馬力。不是馬自達沒有能力做的更大,而是因為這已經是日本“君子協定”的馬力上限了。

二三十年前的設計現在看還是很好看

而RX-7的後續車型RX-8的名氣雖然沒有RX-7那麼大,但是它的那台經過改進的13B轉子發動機,也在2004年跟2005年連續榮獲了全球沃德十佳發動機的稱號。

勒芒賽場的歡唿聲

既然說到轉子發動機,也不能不說到馬自達的787B賽車。1991年,國際汽聯允許轉子發動機參賽的最後一年,此前在勒芒中都沒有獲得較好成績的馬自達決定進行最後一搏,派出了三台賽車參加C2組的爭奪。

在那一次的比賽中,馬自達的賽車馬力不是最大的,車身不是最輕的,但經過馬自達的精心調校與測試,它絕對是最可靠的。在強有力的對手奔馳賽車接連出事故的情況下,787B憑借著可靠的賽車質量一舉奪得冠軍,而且參賽的三條賽車全都完賽,並且全部都取得了前十的好成績,要知道那年總共也才12輛車完賽。

而馬自達也成為了到目前為止唯一一個獲得勒芒24小時耐力賽冠軍的亞洲汽車製造商,打破了此前58屆全是歐美廠商獲得冠軍的壟斷。而這一切,都歸功於馬自達對轉子發動機30年固執研發的經驗,才能把這一台賽車打造得如此完美。

如果真的非得把馬自達比如成某個東西,我覺得它就是香港的周星馳。幾十年一直在偏執、固執於自己的畢生事業:從一個臨近收購的小企業,到汽車界的創奇。就跟周星馳一樣,從一個默默無聞片場跑龍套,到一個電影界圖騰式的存在。

周星馳電影裏的一句話應該可以很好的形容馬自達吧:“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最後更新:2017-10-16 16:40:14

  上一篇:go 所有10萬元自主SUV都注意了!哈弗H6又又又出新款了!
  下一篇:go 別克GL6領銜 本周15款上市首發新車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