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招商銀行
招商銀行福州分行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為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2017年9月2日,招商銀行福州分行第一黨支部組織全體支部黨員赴鄧拓故居、林則徐紀念館參觀,緬懷革命先輩、民族英雄,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並組織觀看革命電影《建軍大業》,進行了一次短暫而深刻的精神洗禮。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郭夏森出席此次主題黨日活動。
挺筆荷槍 清風傲骨—訪鄧拓故居
活動第一站赴烏山北麓天皇嶺東北坡的“第一山房”。院門白牆上,嵌著 “鄧拓故居”牌匾,這便是新中國新聞界的泰鬥、史學家、雜文家、詩人,曾任人民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的鄧拓,出生至青少年時期的居住地。
鄧拓故居的門牌號是“第一山7號”,走進門頭房,曲徑環繞,雖小而仄,卻巧且雅。故居倚山而建,山、房、石、樹容於一隅。山前摩崖石刻鐫刻鄧詩:“當年風雨讀書聲,血火文章意不平。生欲濟人應碌碌,心為革命自明明。艱辛化作他山石,赴蹈從知壯誌情。歲月有窮願無盡,四時檢點聽雞鳴。”詩中充溢著鄧拓對革命事業不懈的追求。
主樓是一座三間排雙層木構小樓房,現辟作展室,陳列“鄧拓生平展”,按他跌宕光輝的一生脈絡分為“鄧拓生平”“鄧拓著作”“懷念鄧拓”三部分,絲絲縷縷體現著鄧拓剛直清正、無私無畏、博學傳奇的一生。18歲的鄧拓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冬,在紀念廣州起義的一次活動中,鄧拓被捕送往南京,後押至蘇州軍人反省院。後由蔡元培等人保釋,於1933年秋出獄回閩。1937年 “盧溝橋事變”爆發,“少年執筆複從戎,不為虛名不為功,獨念萬眾梯航苦,欲看坦蕩九州同” 的鄧拓,給雙親寫下這首詩後,就直奔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開始他一生為之奮鬥且激情四溢的“戰史編成三千頁”的新聞報業生涯。在邊區10年間,他跋山涉水,在敵人的一次次清剿圍合、掃蕩襲擾中堅持出報,及時把前線的消息傳向四方,鼓舞士氣,成為邊區黨和人民革命鬥爭的喉舌。他還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主編出版了中國革命出版史上的第一部《毛澤東選集》,這是全國第一本係統編選毛澤東同誌著作的選讀本。新中國成立後,鄧拓受命擔任人民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兼任北京市委宣傳部部長。
納百川 清正廉潔—參觀林則徐紀念館
隨後一行赴林則徐紀念館參觀。澳門路街道兩側古木森森,紀念館臨街的紅色門牆和綠色的琉璃瓦,掩映在這一片綠樹之中。臨街左右兩邊門,額題“中興宗袞”、“左海偉人”,內壁嵌有虎門硝煙浮雕,正門作牌樓型建築,額題“林文忠公祠”。官廳抱柱上的楹聯為林手跡:“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展現了他的博大胸懷和人格魅力。 中庭禦碑亭,亭內立三塊青石碑,成“品字形”排列,隱寓林則徐一生品重柱石。在認真聽取講解員介紹林則徐愛國憂民的一生,支部黨員無不深受林則徐清正廉潔、恪盡職守的品格和淡泊、仁愛、勤勉的家風所感染,更為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情懷和“十無益”治家格言(存心不善,風水無益。不孝父母,奉神無益。兄弟不和,交友無益。行止不端,讀書無益。心高氣傲,博學無益。作事乖張,聰明無益。不惜元氣,服藥無益。時運不濟,妄求無益。妄取人財,布施無益。淫惡肆欲,陰騭無益)所折服。
崢嶸歲月 鐵血軍魂—觀影《建軍大業》
主題黨日活動最後大家一同觀看了獻禮建軍90年影片《建軍大業》。重溫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的光榮曆史,感懷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的壯麗詩篇。該影片用宏大的電影敘事手法,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建軍慷慨悲壯的曆史,青春、激情、熱血奠定了電影的基調。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血的教訓使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認識到了“槍杆子裏出政權”的硬道理。鐵血鑄軍魂,舍己保家國,在生死存亡之際,他們臨危受命,冒著生命危險分赴湖南和南昌等地發動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組建起一支真正屬於人民的軍隊。在那段崢嶸歲月中,激蕩在每名戰士胸膛裏的是對中國革命的信心,是對未來永不言棄的希望,是對實現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
分行第一黨支部黨員紛紛表示,此次主題黨日活動為大家上了一次生動的黨課,不僅使大家感受到了革命時期激情燃燒的歲月,更強烈喚起了黨員們的責任意識。郭行長勉勵黨員在工作中要以革命先輩為榜樣,更加突出方向感、突出情懷,並堅定不移擁護改革轉型,做敢於擔當、樂於奉獻的人,在本職崗位上盡職盡責,努力工作,不斷創新,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以更高昂的工作熱情、更認真的工作態度,為招行發展做貢獻,為黨旗添光彩。
最後更新:2017-10-07 23:3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