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
釣魚_釣好魚
不隻是固定漂座和鉛座這麼簡單,釣魚人受用!
一:可以快速的摘線收竿
每當結束垂釣後,摘線收竿可謂是一個“大工程”,有時候一著急回家,還經常出現繞線等情況,很痛苦。這時候就需要用到太空豆了。將釣線對折後穿過太空豆,讓對折過的魚線留在太空豆的小孔中。然後在太空豆的後方打一個結,感覺像是線套的下方附帶著太空豆。最後將竿尖上的小繩穿過線套將其連接起來,束緊太空豆後,移動到繩辮處即可。這樣可以加快摘線收竿的速度。
二:魚漂的漂標斷掉時
如果在釣魚的過程中,魚漂突然發生折斷,這時候既沒有新的浮漂來替換,那麼隻能修複斷掉的浮漂了,不然隻能未盡興而歸。怎麼樣修複斷掉的浮漂呢?這時候太空豆就要上場了!先把斷掉的浮漂削出45度的斜坡,然後分別插進長一點的太空豆中即可。修複好的浮漂就可以繼續使用了,但是如果遇到大魚的話,有可能會因為釣組過度的抖動從而導致浮漂再次斷掉。注意:這種方法隻適合實心浮漂。
三:避免腦線纏繞
腦線打結時,可以分別穿一個太空豆,然後將太空豆移動到打結的地方,這樣一來的話兩根腦線是分開的狀態,在垂釣的過程中可以有效的避免腦線出現纏繞的現象。
四:固定主線
把竿尖的主線對折大約10厘米左右,在對折的線頭位置打圈打結,然後把太空豆穿進打結處。然後在距離第一個打結處大概5厘米的位置再打圈並打一個結。將穗穿進兩結之間的兩根腦線中,把太空豆移動到第二個打結出就可以牢牢固定住主線了。
五:標誌不同水域的深度
傳統垂釣的釣友在玩獨竿釣法的時候,一般情況下都會在幾個水位深淺不同的窩點走釣,為了避免每次換窩以後調漂,釣友可以在搭配線組時,在魚漂的前後都穿個太空豆。這兩個太空豆就標誌著兩個深淺不同的窩點,那麼在換窩以後進行垂釣時可以直接將魚漂調整到太空豆處作釣即可。
別總說別人釣到的大鯽魚是工程鯽 今天來科普一下工程鯽怎麼分辨
要說工程鯽,我們先要從鯉魚跟鯽魚說起,就以鱗片來說,鯽魚的單片鱗整體顏色幾乎差不多,鱗片根部與尾部色差不大,而鯉魚鱗片根部發黑尾部金色,有明顯區別,這是鯉魚跟鯽魚的鱗片區別,下麵簡單說說工程鯽,工程鯽,是人造產物,就如馬跟驢的產物“騾 ”繼承了馬跟驢的優點,但有缺陷,就是無法繁殖,工程鯽也是如此!
鯉魚
工程鯽,繼承鯉魚生長快體型大的特點,但外形還是很像鯽魚! 不過跟普通鯽魚有個最明顯的區別,那就是鱗片,鱗片就和鯉魚一樣,根部發黑尾部金黃,另外正常情況下同一個水域,非飼養魚,鯉魚體表比鯽魚體表更潤滑一些,因為分泌的體液多,從而導致色差,就是鯉魚看上去比較潤澤,而鯽魚有金屬質感。同樣的,工程鯽也是如此!
鯽魚
再說普通鯽魚,其實絕大部分市麵上賣的養殖鯽魚是和野生鯽魚品種一樣的,至少我生活的杭州就是這樣,不信的話你可以買條養殖鯽魚,然後放養在水質較好,清澈見底的水域不喂食,一個月後你把它抓來跟野生鯽魚對比一下,可以說幾乎沒有大的差別! 可能有差別的就是背部魚鱗稍微還有點黑。
工程鯽
所以說,普通鯽魚跟養殖鯽魚(非工程鯽) 放到野外,時間一長幾乎是區分不了的,更別說養殖鯽魚在野外繁殖的後代了,其實那可以說就是野生鯽魚,就像養殖雞跟土雞,你敢說土雞的爸爸、爺爺,就不是養殖雞了?再說一下水質,水質是影響魚類體表顏色的重要因素,水質較差混濁的地方,相對的,魚類體表顏色深背部發黑,這算是魚類用來偽裝的一種手段吧!可能絕大部分釣魚人應該都知道,野外釣的魚,水質顏色深的地方的魚一般背部黑,但是你把它帶回家用自來水養一會兒,它顏色就馬上變淡黃接近透明了,這算說明顯野魚對環境敏感,但是養殖魚是不會的,特別是鯽魚。
最後更新:2017-10-13 21: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