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財經資訊
參與深港通開閘 保監會持續支持險資“南下”
繼去年9月放行保險資金參與滬港通後,保監會昨日發布《保險資金參與深港通業務試點監管口徑》(以下簡稱《監管口徑》),允許保險資金參與深港通業務試點。
在此之前,保險資金隻能通過QDII等方式投資港股,而QDII額度相對緊張。接連開閘滬港通、深港通,無疑為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打開了另外一扇門。從機構一線的反饋來看,此舉將有利於支持保險資金“南下”,顯著擴大保險資金投資港股的規模,有利於緩解保險資金目前麵臨的資產配置壓力,在穩步提升投資收益的同時,亦能分散投資風險。
險資對四類港股有興趣
作為保險業境外投資的橋頭堡,香港市場通常是內地保險機構境外投資的第一站,尤其是保險資金境外股票投資就主要集中在香港。
自去年9月保險資金參與滬港通開閘後,保險資金港股投資明顯加碼。據來自保監會方麵的數據顯示,目前,保險資金通過滬港通投資港股的規模已達1743.58億元。其中,直接投資規模為1117.46億元,通過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發起設立的保險資管產品投資規模為626.12億元。
保險資金投資滬港通股票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參與積極性較高,除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外,部分保險公司也有進一步增加投資的安排。二是投資標的大多為大型藍籌股,占比超過60%。三是投資行業以金融業為主,成長型、消費性行業也參與較多。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除高股息率的大型藍籌股之外,保險機構目前還青睞以下三類港股:一是優選主營業務收入以美元、港元等升值貨幣結算的公司,如香港本地地產股、公共事業股等;二是特色成長股,如科技股、教育股、博彩股等;三是精選符合內地資金偏好的中小盤績優股,重點挖掘50億港元至200億港元市值的優質中小盤股。
《監管口徑》的出台,意味著保險資金又可以參與深港通投資。《監管口徑》的主要內容:一是明確了保險機構可以投資深港通下的港股通股票,應當參照《保險資金參與滬港通業務試點監管口徑》的要求執行;二是明確了保險資金可以通過證券投資基金投資港股通股票,其基金管理人資質需符合相關監管規定。
不會對A股產生“失血”效應
保監會方麵表示,《監管口徑》的發布,有利於在“一國兩製”基礎上,支持香港經濟的繁榮穩定;有利於支持保險資金“南下”,充分利用內地和香港兩個市場配置資源,分散投資風險;有利於拓寬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渠道,穩步提升投資收益。
站在整個行業的角度來看,此番開閘意味著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方式間接拓寬,有利於緩解保險資金當下的“資產荒”壓力。
2007年和2014年,保監會先後發布《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及《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允許保險機構投資香港股票及其他發達市場權益類資產。據記者了解,在“出海”方式上,保險資金主要通過QDII、內保外貸等方式投資港股及其他發達地區資本市場。
有保險資管人士直言:“目前QDII額度相對緊張,保險資金海外投資換匯出資受到一定影響,而參與滬港通、深港通,無疑進一步增加了保險資金參與香港股市的投資方式,有利於保險機構更為靈活地選擇投資標的,緩解資產配置壓力,提升保險資金投資收益水平的同時,也有利於分散投資風險。”
至於有市場人士擔心“參與滬港通、深港通之後,是否會造成保險資金抽離A股”,在保險業人士看來,無需過度擔憂,不會對A股市場產生“失血”效應。
一家保險資管機構人士對此解釋道:“保險資金在境內、境外各大類資產上的配置都有不同的監管上限要求。首先,目前境外投資比例上限遠未用足;其次,境內權益投資比例目前也隻用了上限的1/3。兩者不存在此消彼長的問題。”
保監會昨日亦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完善保險資金股票投資相關政策,維護保險資金安全。
(原標題:參與深港通開閘 保監會持續支持險資“南下”)
最後更新:2017-07-02 11:2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