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9
財經資訊
票據市場“三季報”:總體企穩 全年交易預計達50萬億元
上海票據交易所28日發布《2017年第三季度票據市場運行情況分析》(下稱“分析”),分析指出,第三季度宏觀經濟總體平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新進展,質量效益明顯提高;貨幣政策總體穩健中性,保持銀行體係流動性基本穩定。
票據業務總體呈現企穩跡象;承兌發生額同比大幅增長,結算功能增強;貼現和交易活躍度穩中有升,質押式回購增幅較大;票據利率總體有所下降,貼現和轉貼現之間利差不斷收窄;地區經濟狀況與票據業務發展情況高度正相關;股份製商業銀行交易最為活躍。
經濟向好和銀行主動營銷促進了承兌業務增長;農村信用社貼現積極性提高推動貼現業務回升;期限短期化和交易便利化促使質押式回購大幅增長;商業銀行補庫存、資金麵平穩和信貸規模保持增長引導票據利率下行。
第四季度隨著經濟走勢穩中向好,承兌業務有望延續增長態勢。票據貼現已出現企穩跡象,但受年末信貸規模限製影響會有所波動。交易有望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全年預計在50萬億元左右。
全文如下:
一、票據市場運行環境分析
(一)國民經濟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態勢
2017 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態勢持續發展。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59.33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9%,增速與上半年持平。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8%,經濟連續9個季度運行在6.7-6.9%的區間,保持中高速增長。
工業生產加快發展,效益持續改善。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7個百分點。1-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92萬億元,同比增長21.6%,增速同比加快13.2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6.5%,顯著高於去年同期負增長;中國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均值為51.6%,高於去年同期1.6個百分點,持續高於臨界點。其中9月為52.4%,達到2012年5月份以來的最高點。
投資、消費、對外貿易均保持增長態勢。其中,進出口快速增長,前三季度進出口總額20.29萬億元,同比增長16.6%;進出口相抵,順差2.03萬億元。投資增速穩中略緩,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45.85萬億元,同比增長7.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7個百分點。市場銷售繼續較快增長,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32萬億元,同比增長10.4%。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5%,漲勢溫和。
(二)銀行體係流動性保持基本穩定
2017年第三季度,人民銀行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2017年9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同比增長9.2%;人民幣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3.1%,比年初增加11.16萬億元,同比多增9980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3%,保持在年初預期增速之上。
人民銀行綜合運用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等工具,保持銀行體係流動性基本穩定。第三季度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實現淨回籠800億元,通過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實現淨投放1295億元,市場流動性基本保持平衡。銀行間市場最具代表性的7天回購利率(DR007)總體在2.75%-3.0%的區間內運行,貨幣市場利率總體保持穩定。
二、票據市場運行情況
(一)票據業務總體呈現企穩跡象,商業銀行持票意願開始恢複
第三季度末,銀行承兌匯票承兌餘額8.07萬億元,比第二季度末僅減少0.23萬億元,下降2.77%,降幅比上季度收窄12.5個百分點。票據融資餘額為3.75萬億元 ,比第二季度末僅減少0.14萬億元,下降3.52%,降幅比上季度收窄8個百分點。票據融資餘額在各項貸款中占比3.18%,比上季末僅下降0.2個百分點。商業銀行持有票據資產的意願開始恢複,票據市場呈現企穩跡象。
(二)承兌業務有所回升
第三季度末,電子銀行承兌匯票承兌餘額6.63萬億元 ,比上季度末增加1836.81億元,增長2.85%;電子商業承兌匯票承兌餘額1.34萬億元,比上季度末增加859.81億元,增長6.84%。電票承兌發生額也有所回升。
第三季度承兌電票3.38萬億元,比第二季度增加4081.81億元,環比增長13.71%。前三季度累計承兌電票9.28萬億元。分品種看,第三季度電子銀票承兌2.92億元,比上季度增加3563.61億元,環比增長13.91%;電子商票承兌4668.59億元,比上季度增加518.21億元,環比增長12.49%。電子商票在電票承兌發生額中占比為13.79%,與上季度基本持平。今年以來電子商票在承兌環節的占比一直處於較高水平,說明商業信用在支付環節的接受度有所提升。
和去年同期比,電票承兌發生額大幅增長。第三季度承兌電票比去年同期增加1.12萬億元,同比增長49.59%。其中,電子銀票承兌比去年同期增加9378.5億元,同比增長47.37%;電子商票承兌比去年同期增加1842.2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5.18%。
電票承兌業務筆數增加,單張票麵金額趨小,結算功能增強。第三季度電票承兌筆數198.8萬筆,比上季度增長47.39%,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210.56%;承兌平均麵額170.25萬元,比上季度下降22.85%,比去年同期下降51.83%。電票結算功能有所增強,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效能進一步提升。
紙票承兌業務大幅下降。根據對主要商業銀行的票據業務調查,第三季度主要商業銀行紙票承兌4380.92億元,同比大幅下降75.17%。銀發[2016]224號文《關於規範和促進電子商業匯票業務發展的通知》的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
(三)貼現業務總體平穩
貼現餘額略有下降。第三季度末,電子銀行承兌匯票貼現餘額3.53萬億元 ,比上季度末減少2573.4億元,環比下降6.79%;電子商業承兌匯票貼現餘額4440.02億元,比上季度末減少84.95億元,環比下降1.88%。
貼現發生額企穩回升。第三季度電票貼現1.77萬億元,比上季度增加1630.5億元,環比增長10.13%,增幅比上季度提高16.11個百分點。前三季度電票累計貼現發生額5.09萬億元。分品種看,第三季度銀票貼現1.63萬億元,比上季度增加1693.9億元,環比增長11.62%;商票貼現1456.2億元,比上季度減少63.4億元,環比下降4.17%。電子商票在電票貼現發生額中占比為8.22%,比上季度減少1.23個百分點,延續了今年年初以來的下降趨勢,表明商票在銀行係統的接受度有所降低。
和去年同期比,電票貼現發生額也有所增長。今年第三季度電票貼現發生額比去年同期增加1885.59億元,同比增長11.91%。其中,電子銀票比去年同期增加1674.44億元,同比增長11.48%;電子商票比去年同期增加211.16億元,同比增長16.96%。
紙票貼現大幅萎縮。第三季度主要商業銀行紙票貼現發生額為849.85億元,同比大幅下降了92.4%。第三季度末主要商業銀行紙票貼現餘額3217.72億元,同比大幅下降90.85%。
(四)交易活躍度有所回升,質押式回購增長較快
第三季度電票交易額為12.73萬億元(含轉貼現和質押式回購,下同),比上季度增加8589.89億元,環比增長7.24%,增幅比上季度提高25.41個百分點。前三季度電票累計交易額39.11萬億元。其中,第三季度轉貼現10.95萬億元,比上季度增加4136.29億元,環比增長3.93%;質押式回購1.78萬億元,比上季度增加4453.6億元,環比增長33.28%。
紙票交易大幅萎縮。第三季度主要商業銀行紙票轉貼現發生額為1197.74億元,同比大幅下降98%。紙票質押式回購2094.25億元,同比大幅下降89.77%。
(五)票據利率總體有所下降,貼現和轉貼現之間利差不斷收窄
第三季度電票貼現和轉貼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4.88%和4.33%,比上季度分別下降35BP和6BP;兩者之間的利差從上季度的84BP收窄至55BP。其中,9月份電票貼現和轉貼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4.83%和4.37%,兩者之間的利差進一步收窄至46BP,是近五個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貼現和轉貼現之間利差收窄,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商業銀行貼現積極性。第三季度電票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為3.81%,比上季度下降38BP.
從銀商票據業務利差看,第三季度電子銀票和電子商票貼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4.81%和5.71%,比上季度分別下降37BP和9BP;兩者之間的利差從上季度的62BP擴大至91BP。第三季度電子銀票和電子商票轉貼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4.31%和4.63%,比上季度分別下降8BP和上升23BP;兩者之間的利差擴大至31BP,進一步印證了銀行係統對商票的接受度有所下降。
(六)各地區電票業務發展情況與經濟狀況高度正相關
從全國各地區看,第三季度,廣東、江蘇、山東和浙江的電票承兌發生額最多,這與該四省經濟總量在全國排名靠前相一致。通過相關性分析可知,各地區電票承兌發生額與其上半年GDP的相關係數達到0.9202,二者相關性非常高,這與承兌業務直接服務實體經濟密切相關。另外,廣東和上海的商票承兌額最多,說明該兩地區的商業信用相對發達。
貼現反映了銀行通過票據對企業的資金支持力度,第三季度湖南貼現發生額最高,其次是江蘇和廣東。交易額反映了金融機構票據交易的活躍程度,廣東、上海、浙江和江蘇票據交易額最多,這與該四個地區金融發展程度相對較高有關。
(七)市場參與主體優勢互補,股份製銀行交易最為活躍
第三季度,股份製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承兌發生額占比最高,分別為45.85%和23.31%。股份製商業銀行和大型商業銀行貼現占比較高,分別為28.52%和27.5%。從交易活躍度看,股份製商業銀行交易市場占比達到54.31%,交易最為活躍。
三、運行特點原因分析
(一)承兌業務增長是經濟發展向好和銀行主動營銷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是市場銷售較快增長,支付結算需求增加,承兌業務需求上升。第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08萬億元,比上季度增長4.9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均值達到98.23%,環比提高0.6個百分點,貿易更趨活躍,帶動企業支付結算需求回升。
二是今年以來金融機構存款增長趨緩,銀行通過做大承兌業務提高保證金存款。通過電票承兌每日交易情況可以看出,電票承兌表現出月末衝高、月初走低的脈衝式特征,且季末往往進一步走高,反映了銀行對資金的周期性需求特征,也與銀行月末季末存款考核的周期相吻合。
(二)農村信用社貼現積極性提高推動貼現業務增長
第三季度,農村信用社電票貼現發生額2179.08億元,比上季度增加1666.45億元,占全市場貼現增加額的102.21%;第三季度末農村信用社電票貼現餘額比第二季度末增加830.45億元,而全市場電票貼現餘額是減少2658.35億元。農村信用社開展票據業務的積極性開始恢複。
(三)期限短期化和交易便利化促使質押式回購大幅增長
第三季度電票質押式回購比上季度增長33.28%,同時回購到期增長更快,從而導致質押式回購餘額不增反降,比上季度末下降2.49%,質押式回購短期化趨勢明顯。
中國票據交易係統中紙票質押式回購期限已縮短至以隔夜回購為主,票據產品的貨幣市場特征加強,標準化程度提高。自8月28日起電票交易可通過中國票據交易係統生成和下載成交單,無需線下簽訂紙質合同,大大提高了電票交易的便捷性。期限短期化和交易便利化促進了質押式回購業務大幅增長。
(四)商業銀行補庫存、資金麵平穩和信貸規模保持增長引導票據利率下行
第三季度電票發出提示付款3.1萬億元,環比增長26.31%,票據到期量增多,商業銀行補充庫存加大買入,促使票據利率下行。7月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實現流動性淨投放4725億元,8月淨回籠4080億元,9月基本持平,第三季度市場流動性總體平穩;而信貸規模保持連續增長,引導利率水平有所下降。
四、第四季度票據市場展望
(一)經濟穩中向好是促進承兌業務發展的重要因素
隨著票據支付功能和貨幣化趨勢增強,票據承兌業務與實體經濟發展同步性不斷增強。前三季度實體經濟平穩運行,為整體經濟穩中向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承兌業務有望延續向好趨勢。
(二)票據貼現已出現企穩跡象,但受年末信貸規模限製較大
去年票據風險事件頻發導致商業銀行持票意願下降,自去年11月份以來票據融資餘額持續下降。今年第三季度貼現發生額已出現企穩跡象,8月份票據融資扭負轉正,9月環比微減,表明票據市場信心已經逐漸企穩,商業銀行持有票據資產的意願開始恢複。但臨近年末,信貸規模難言寬鬆,貼現業務或將受其影響出現波動。
(三)交易可能繼續保持平穩,質押式回購有望延續增長勢頭
第四季度商業銀行開始為明年做儲備,開展業務相對謹慎,交易總體會保持平穩,全年預計在50萬億元左右。隨著交易的便捷性和會員的增多,質押式回購短期化趨勢將延續,交易量有望持續增長。
(原標題:票據市場“三季報”:總體企穩,全年交易預計達50萬億元)
最後更新:2017-10-29 09: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