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0
美食
麻婆豆腐這麼做,真有口福了!好香,能吃1大碗
【麻婆豆腐】說起麻婆豆腐,相信有不少人知道是四川的傳統名菜,可是你知道它的名字由來麼?
先插放一段做法教程:
1、豆腐切小塊,放入淡鹽水焯2分鍾,撈出瀝幹;
2、鍋入油加熱,待油4成熱倒入肉末,炒散盛出;
3、中火炒辣醬出香味,加入辣椒麵、豆豉、糖,炒出紅油後,加肉湯(或水),倒入豆腐燒3分鍾,加醬油,水澱粉勾芡
4、加肉末、雞精、青蔥燒2分鍾,水澱粉勾芡,收汁後撒上花椒即可~
【麻婆豆腐民稱由來】
“麻婆豆腐”因何得名?在四川成都流傳這樣一個傳說: 在清代光緒年間,成都萬寶醬園一個姓溫的掌櫃,有一個滿臉麻子的女
兒,叫溫巧巧。她嫁給了馬家碾一個油坊的陳掌櫃。10年後,她的丈夫在運油途中意外身亡。丈夫死後,巧巧和小姑的生活成了
問題。運油工人和鄰居每天都拿來米和菜接濟她倆。巧巧左右隔鄰分別是豆腐鋪和羊肉鋪。她把碎羊肉配上豆腐燉成羊肉豆腐,味
道辛辣,街坊鄰居嚐後都認為好吃。於是,兩姑嫂把屋子改成食店,前鋪後居,以羊肉豆腐作招牌菜招待顧客。小食店價錢不貴,
味道又好,生意很是興旺。巧巧寡居後沒改嫁,一直靠經營羊肉豆腐維持生活。她死後,人們為了紀念她,就把羊肉豆腐叫做“麻
婆豆腐”,沿稱至今。 現在,“麻婆豆腐”已成為一道家常菜隨處可見,而且漂洋過海,深受國外朋友喜愛。
傳說二
傳說中的麻婆本姓陳,專門以做豆腐為生。清朝同治年間,成都萬福橋是商賈聚集之地,陳老太在此開了一家豆腐店,由於她
點漿技巧過人,做出的豆腐又白又嫩,燒製的豆腐菜又特有風味,因此,生意越做越紅火。 不料這竟引起她對門一家豆腐店老板
娘的嫉妒。一天,一位過客提著兩斤剛剁好的牛肉末來陳老太店中落座,對門豆腐店的老板娘仗著自己年輕又有幾分姿色便給這位
客人暗送秋波,這位客人一時驚喜便忘了那包牛肉末徑自向她門走去,陳老太見此情景心中又氣又惱。這時又走進幾位客人,他們
看餐桌上的牛肉末便說要吃牛肉炒豆腐,陳老太本不想用別人的牛肉末,但客人急需食用,也就把這牛肉末同豆腐一起做菜給客人
吃了,沒想到這道菜又香又有味,吃的人越來越多,生意異常熱爆、絡繹不絕。 對門副食店的老板娘見了又氣又眼紅,便在顧客
麵前說陳老太的壞話,罵她是醜八怪,是麻子。陳老太是個心懷大度的人,麵對這一切,她不屑一顧,不露聲色,下氣力做自己的
生意,後來,她幹脆在自家門頭上掛起一塊大招牌“陳麻婆豆腐”。後來這個店名聲愈來愈大,麻婆豆腐這道大眾的佳肴也就名揚
四海了,使之成為膾炙人口的最著名的豆腐菜肴。
傳說三
陳麻婆豆腐(人們人習慣於稱之為麻婆豆腐)始創於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開創於成都外北萬福橋邊,原名”陳興盛飯
鋪”。店主陳春富早歿,小飯店便由老板娘經營,女老板麵上微麻,人稱陳麻婆,當年的萬福橋是一道橫跨府河,不長卻相當寬的
木橋。兩旁是高欄杆,上麵是抓魚,繪有金碧彩畫的橋亭,橋上常有販夫走卒,推車抬轎下苦力之人在此歇腳、打尖。光顧”陳興
盛飯鋪”的主要是挑油的腳夫。這些人經常是買點豆腐、牛肉。再從油簍子裏舀些菜油要求老板娘代為加工。日子一長陳氏對烹製
豆腐有了一套獨特的烹飪技巧。烹製豆腐色味具全。不同凡響深得人們喜愛,陳氏所烹豆腐由此揚名。求食者趨之若鶩清末就有詩
為證:麻婆陳氏尚傳名、豆腐烘來味最精,萬福橋邊簾影動,合沽春酒醉先生。文人騷客常會於此。有好事者觀其老板娘麵上麻痕
便戲之為陳麻婆豆腐。此言不脛而走遂為美談。飯鋪因此冠名為”陳麻婆豆腐”。據《成都通覽》記載陳麻婆豆腐在清朝末年便被
例為成都著名食品。由於陳麻婆豆腐曆代傳人的不斷努力,陳麻婆川菜館雖距今一百四十餘年盛名長盛不衰。並揚名海內外,深得
國內外美食者好評。麻婆豆腐,是清同治初年成都市北郊萬福橋一家小飯店店主陳森富(一說名陳富春)之妻劉氏所創製。劉氏麵
部有麻點,人稱陳麻婆。她創製的燒豆腐,則被稱為“陳麻婆豆腐”,其飲食小店後來也以“陳麻婆豆腐店”為名。1909年成都
通俗報社出版的《成都通覽》(清·傅崇矩著)已將此店及“陳麻婆之豆腐”,列入與包席館正興園、鍾湯圓等店齊名的22家“成
都之著名食品店”。《錦城竹枝詞》、《芙蓉話舊錄》等書對陳麻婆創製麻婆豆腐的曆史均有記述。清末詩人馮家吉《錦城竹枝
詞》雲:“麻婆陳氏尚傳名,豆腐烘來味最精,萬福橋邊簾影動,合沽春酒醉先生”。麻婆豆腐由於名聲卓著,已流傳全國,乃至
日本、新加坡等國家。
這三個傳說,你更喜歡哪一個呢?
麻婆豆腐是你喜歡的菜嗎?
喜歡就關注我們吧。做美食餐飲谘詢專欄,我們是認真的,想投資做餐飲的朋友,也可與我們溝通聯係哦~
最後更新:2017-08-23 07: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