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002 返回首頁    go 美食


喝牛奶真的會致癌嗎?美食專家告訴你不知道的秘密

牛奶裏的IGF-1致癌嗎

牛奶致癌的說法一直廣為流傳,其中一個說法就是,牛奶中的IGF-1可以刺激癌細胞活躍生長與繁殖,引發癌症。

其實,IGF-1的全稱是“類胰島素一號增長因子”,它是生物自身分泌的一種激素樣蛋白質,對人體血糖控製、生長發育等方麵有重要作用。

人體本身也含有IGF-1,一名成年人每日體內的生成量為一千萬納克。而市場上的牛奶中IGF-1含量約2.45納克/毫升,遠低於人體內的量。

我們自身生成那麼多都沒啥事兒,牛奶裏麵的IGF-1遠低於我們自身生成的近千萬倍,能有啥事兒?

關鍵是,目前科學界評估認為,沒有證據說明IGF—1是致癌因素。

牛奶裏的酪蛋白致癌嗎

也有說法表示,是牛奶中的酪蛋白會致癌。

這個說法最早來源於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柯林·坎貝爾的一項“大鼠實驗”,大鼠被給予致癌物黃曲黴素的同時,分別喂食大豆蛋白或酪蛋白(作為唯一的蛋白質來源),結果顯示吃酪蛋白的大鼠發生的肝癌數量較吃大豆蛋白的大鼠多。這個實驗結果在流傳過程中,不知為何黃曲黴素這一重大致癌物前提卻被忽略了。

假如沒有黃曲黴素這類致癌物,無論是酪蛋白還是大豆蛋白都不會引起大鼠發生癌症。所以,不能用這個動物實驗來類推奶類的致癌效果。

人們膳食中的蛋白質是多種來源的,不可能隻吃某一種蛋白。因此,這一實驗既引申不出酪蛋白可以致癌的結論,實驗結果也不適用於人。

事實上,牛奶中富含優質的鈣質,而且很容易消化吸收,對於消費者來說,每天食用一杯牛奶對於滿足人體鈣的需求還是有好處的。文/陳君石

牛奶致癌?小心陶弘景、李時珍翻臉

早在《牛奶將人類送入人類的墳墓》這篇謠言文還沒有被瘋狂轉發之前,台灣假博士林光常就曾說過:“牛奶是給牛喝的,中國人從來不喝牛奶。”那是在2007年,本版當時就邀請了中醫養生泰鬥翁維健教授進行批駁。

一千多年前的中醫記錄

1500多年前,在南北朝的梁代,有一醫家叫陶弘景,他在《本草經集著》中闡述了奶的性能和概念。

陶弘景觀察了牛奶對人的影響,不管是保健、養生、治療還是康複,他都做了詳細的記載,比如說牛奶味甘、性平和,適合任何人。體質熱的、偏涼的,男女老少都可以喝。

一千多年以來,我們的醫家不斷完善著對牛奶的理解、分析。我們的祖先從臨床醫療中發現,牛奶可以輔助治療疾病,

可以潤肺,適用於肺係統有毛病的人,包括肺結核、肺癆、咳嗽等等;牛奶還可以養胃,胃燥、胃寒、胃熱都可以喝牛奶。此外,牛奶還有排毒、解毒的作用,可以補泄同用。古代還用它來急救,如吃了有毒性的植物或天然品,先用牛奶灌,洗胃,解毒。

所以說,現在醫院提供的餐食中,不論是流質、半流質、正常餐,幾乎全部的病人都在飲用牛奶。

一個關於李世民的故事

有一個故事是說,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天得了腹瀉,鬧肚子,請了好多太醫,卻久治不愈。魏征就介紹了一個不太出名的人,叫張寶藏,他有一個絕方,就是用鮮牛奶加上類似生薑的中藥,叫蓽菝。李世民吃了以後,腹瀉就好了。

魏征說了,皇帝啊,他那麼大功勞,不得授點官銜嗎?太宗說給個五品官吧,魏征不滿意,他就壓著沒告訴張寶藏。

結果過了一個月,皇帝病又犯了,就把張寶藏請來,還是牛奶煮蓽菝,又好了。魏征說,又給你治好了,上回的五品是不是少了點?唐太宗就說,給三品吧。 這個故事就在《本草綱目》裏。

一首關於牛奶的歌

到了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還給牛奶編了一首歌,叫《服乳歌》,他認為牛奶好比仙人用的酒一樣。

“仙家酒,仙家酒,兩個壺盧盛一鬥。五行釀出真醍醐,不離人間處處有。丹田若是幹涸時,咽下重樓潤枯朽。清晨能飲一升餘,返老還童天地久。”

所以如今有些謠傳,說喝了牛奶會變成酸性體質,然後就骨質疏鬆,完全沒有根據。至於說“牛奶致癌”的論據就更荒謬了。

最後更新:2017-08-23 13:18:43

  上一篇:go 美食介紹:什錦土豆沙拉
  下一篇:go 曾經的貢品,永州的特產 湖南台傾情報道 美食的身後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