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6
美食
炒菜放兩次鹽?老爸老媽出現這10個信號,你就得上心了
快來對照一下,最近,你老爸老媽有沒有以下這些狀況?
01
記憶力日漸衰退,影響日常起居活動。如:炒菜放兩次鹽,做完飯忘關煤氣。
02
處理熟悉的事情出現困難。比如不知道穿衣服的次序,做飯菜的步驟。
03
語言表達出現困難。忘記簡單的詞語,說的話或寫的句子讓人無法理解。
04
對時間、地點及人物日漸感到混淆。如不知道日期、時間,身在何處,不認識子女。
05
判斷力日漸減退。烈日下穿著棉襖,寒冬時卻穿薄衣,不知躲避危險。
06
理解力或合理安排事物的能力下降。跟不上他人交談的思路,或不能按時支付各種賬單。
07
常把東西放在不適當的地方,如將熨鬥放進洗衣機。
08
情緒表現不穩及行為較前顯得異常。如情緒快速漲落,喜怒無常,行為怪異。
09
性格改變,變得多疑、淡漠、焦慮或粗暴等。
10
失去做事的主動性。終日消磨時光,對以前的愛好也沒有興趣。
上述這些是醫學家們根據長期觀察、研究總結出來的老年癡呆早期10大信號。如果你家老人有出現以上若幹症狀,你就該注意了。千萬不能隻當老人“老煳塗”了,而錯過早發現、早診斷、早幹預的時機!
「
這場義診別錯過
Title
」
9月21日(本周四)是世界老年癡呆日。
據調查,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癡呆症發病率達6%-12%,85歲以上老年人發病率更是達到了20%-40%。
記憶化作流沙,親人變得陌生,心智有如孩童,世界重新歸零——對於老年癡呆症患者來說,這是一個幻妙的過程;而對於身旁的親人來說,這是不可逆的挑戰。
不過,根據醫學研究證實,有些方法確實能夠延遲失智症的發生,或減緩疾病的發展,關鍵在於早發現、早幹預。
為進一步加深公眾對老年癡呆疾病的認識,9月21日(周四)上午,金華市第二醫院將開展“世界老年癡呆日”主題義診,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正在經曆這方麵的困擾,請不要錯過這次義診。
「
靠譜的義診專家
Title
」
章群
市第二醫院老年科五病區主任,副主任醫師。從事內科工作20餘年,在高血壓、冠心病、急慢性心衰、老年器質性精神障礙等疾病的診治方麵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俞波
市第二醫院老年科四病區主任,副主任醫師。從事老年內科、老年精神科工作28年,在老年性癡呆、老年性抑鬱以及老年期的各種心腦血管疾病、帕金森病的診治方麵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楊致蓉
市第二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碩士。從事精神科工作16年,在精神分裂症,老年癡呆、情感性精神障礙、焦慮症及成癮物質所致精神障礙等疾病的診治方麵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世界老年癡呆日特稿
別把老年癡呆隻當“老煳塗”
早發現早幹預 讓老人“少煳塗”
老年癡呆患者隨著病情的進展,認知功能障礙逐漸加重,重度患者最後會出現臥床、全身僵硬、肢體攣縮、生活不能自理、失語等一係列運動功能、吞咽功能和語言功能的障礙。
目前,人們對老年癡呆的認識仍然不足,不少人認為老人隻是“老煳塗”了,沒有及時診斷,更沒有對老年癡呆患者進行幹預和康複訓練,導致病情發展迅速,生活質量快速下降。
金華市第二醫院老年康複科主任錢月芳告訴記者,老年癡呆症如果早發現、早幹預,可以有效延緩其病情進展,持久維持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保持較好的生活質量。
9月21日是世界老年癡呆日。我們特請金華市第二醫院老年康複科的專家談談如何判別和早期發現老年癡呆,以及針對老年癡呆有哪些康複辦法?
認知康複,幫助老人找回記憶
老年癡呆臨床上主要表現記憶力、語言功能減退,思維、分析判斷、情緒等方麵的障礙。實踐證明,早期發現,加上合理的康複和良好的心理、生活護理,能有效地延緩病程,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指導和幫助患者參加特定的活動,使患者某些功能得到鍛煉,這就是康複訓練的方法之一——作業療法。
老年癡呆認知障礙的作業治療,說難也不難,下麵向大家簡要介紹幾種容易操作的方法。
現實導向訓練。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及周圍環境強化訓練,如在家中顯眼的地方掛上時鍾、大日曆、大幅的全家福,照片邊上最好有提示“女兒XXX”等;在常用的地點貼上提示卡,如衣櫃門上貼上衣服圖片,廁所門上貼上坐便器圖片等,引導患者產生正向行為,提高適應日常生活的能力。
記憶力訓練。可以進行一些配對遊戲、拚圖遊戲、問答活動,如詢問早餐吃了什麼、前一天做了什麼事情等等,也可以利用一些電腦軟件,如“非常記憶力”“頭腦風暴”等,選擇適合的難度,鍛煉患者的記憶和思維能力,提升專注力。
懷緬治療。利用懷舊的照片、物件、音樂、家具勾起患者的往事,引發心底的回響。通常以日常生活為主題,可以順著人生階段,如兒童時期、學生時代、工作、結婚等,往往能引起患者之間的共鳴,促進患者與人的溝通能力,減少孤獨感,增強自信心。
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包括如廁、洗漱、沐浴、進食、穿衣、行走、購物等等,對於早期生活尚能自理的患者,我們要督促、提醒他們主動完成日常生活活動,不簡單包辦、代替,允許患者有充分時間完成,製定每天日常作息時間表,保持患者較完善、獨立的自理生活能力。對於失去部分日常生活能力的,可采取多次提醒,反複教、反複做等方法,日複一日訓練,直到學會為止。
這些辦法,家屬可以幫助患者操作,也可以交給專業的康複師來進行。
運動功能康複,還老人有尊嚴的生活
對於老年癡呆患者,社會上存在一些誤區。有的家屬認為老人患上了癡呆,反正治不好了,待家裏吃喝照顧一下就好了;還有一些患者和家屬則盲目追求藥物治療,寄希望於藥物可以逆轉患者大腦損害,而忽略了對患者功能的幹預。
“所以來我院就診的患者,很多運動功能衰退已經比較嚴重了。”錢月芳認為,老年癡呆患者運動功能的維持,對其未來的生活十分重要。換句話說,隻有老人自己還能下床走動,才能有尊嚴的生活。
老年癡呆的運動功能康複不同階段幹預措施不同。
早期患者以記憶力下降為主要表現,此時患者的日常功能尚未受損,患者和家屬在積極配合醫生藥物治療的同時,應加強對患者安全的防護,防止因外走而迷路、跌倒等意外事件的發生,同時要督促患者參加一些經常性的運動,如步行、太極拳、跳舞等,盡可能維持原有的運動和日常生活功能。
對於中度患者,合理的康複治療可以有效維持患者各器官的功能,減少並發症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家屬要督促患者參與各種活動,如遊戲性活動、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等。
對於重度患者,由於患者主動活動能力喪失,家屬在日常生活護理過程中,要適當加強患者肢體的被動活動,盡量減少整日臥床,有條件的給予電動起立床被動站立訓練,每日一次,每次30分鍾,可以有效防止軀幹僵硬、肢體攣縮、皮膚壓瘡等合並症的發生,維持患者的尊嚴。
營養管理,給老人戰勝病魔的勇氣
老年癡呆患者除了“老煳塗”,認知能力下降和行為障礙,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礙,吃飯甚至咽唾沫都會嗆去,進而引起唿吸道反複感染,嚴重者窒息死亡。對老年吞咽障礙患者進行康複訓練越早越好,係統的訓練可顯著地提高吞咽功能。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患者隻有吃飽飯,才有力氣和勇氣去對抗病魔。
早期的老年癡呆患者,我們可以以預防為主,因人而異設計一些與吞咽功能相關的口顏麵操。對常見的卒中伴有老年癡呆的患者,我們根據評估找出患者口、咽期存在的問題,給予間接訓練和直接訓練,並通過姿勢的調整和唿吸道的保護等來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達到自主進食的目的。
中期的老年癡呆患者可能存在食物含於口中不肯下咽和飲水嗆咳的問題,在醫生的指導下,可以用冰、酸等刺激特定的部位引發吞咽反射,用不同口感的食物刺激口腔感覺,誘發吞咽反射。
對於進食正常而飲水嗆咳的患者,我們可以在水中加入醫用增稠劑,改變水的形態而避免嗆咳,也可以將增稠劑加入食物中使其順滑而不易鬆散,更易通過食道,從而避免了誤吸的風險。
對於無法主動、安全有效自主進食的晚期老年癡呆患者,我們可以通過鼻飼、間歇插管等方式以保證患者正常的營養攝入,從而減少並發症。
當然,這其中不少方法需要在專業機構進行,但這些方法對提高老年癡呆患者的生活質量是切實有效的。
老年癡呆康複,別忘了中醫中藥的功勞
根據醫學研究,老年癡呆症的病理改變為大腦皮質萎縮,皮質神經減少,大腦皮質和海馬中大量神經元纖維纏結和老年斑。
在中醫學中,老年癡呆屬於“呆病”“健忘”“虛勞”“善忘”等範疇。中醫學認為其病位在腦,與心肝脾腎功能失調關係密切。其基本病機是髓減腦消,神機失用,腦髓空虛,氣血不足致心腦神失養。多表現為本虛標實,以心肝脾腎虛為本,痰瘀內生,氣血逆亂為標。
對治療老年癡呆,中醫也有自己的辦法。
目前中醫治療主要是以“醒腦開竅化濁”針法、隔物灸、中藥湯劑為主,另外配合食療養生、五行音樂、太極拳等祖國傳統醫學的方法進行綜合幹預治療,幫助患者改善認知、言語、運動功能。
老年患者常常伴隨失眠、便秘、消化不良、風濕、頸肩腰腿痛等病症,中醫藥治療老年類疾病有明顯的優勢,目前正越來越受到廣大醫生和患者的認可。如我們正在開展的中醫穴位貼敷治療,采用的膏藥內含幾十味中草藥,引進江蘇省中醫院秘製特色方法精心炮製而成,既避免了長期服藥對人體的藥物性損害,又提高了患者的舒適度和依從性,備受到患者好評。

爸爸的記憶力越來越差,忘記了很多事情,甚至認不出兒子,也不知道家在哪裏。兒子帶他外出吃飯,盤子剩下兩個餃子,爸爸竟然直接用手抓起餃子放進口袋。爸爸說:“我兒子最愛吃這個了。”爸爸的回答讓兒子愣住了,原本以為爸爸已經忘記了一切,可是卻從未忘記對兒子的愛。
這是中央電視台播出的一則公益廣告《關愛老人——打包篇》中的情景。
所以,多點時間陪陪年邁的父母,關心他們的日常生活,及時發現其存在的問題,早篩查、早診斷、早幹預,進行合理的康複訓練和治療,延緩其老年癡呆的進程,讓父母擁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作者:方躍鎮 康玉娟 編輯:方一
金華晚報 金華市第二醫院
聯合出品
最後更新:2017-10-08 04:3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