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02 返回首頁    go 美食


美食家蔡瀾、舌尖導演陳曉卿高度評價這裏是中國美食界的一座孤島

對於一位真正的美食家,潮汕是一個不能不去的地方。

因為這可是“中國美食界的一座孤島”。

這裏的一碗白粥,也是極具藝術感,上百種雜鹹供你選擇!白粥配雜鹹,就能讓你愛上潮汕的早晨。

這裏的一鍋潮汕蝦粥,可以讓一個生病了兩三天的人瞬間痊愈,胃口大開。

這裏的一份牛肉火鍋,可以讓你感受前所未有的牛肉口感——入口即化,更能因為它的配醬而升華一切。

除了美食,這裏是一座富有電影質感的老城,走在老街道上,總會不自覺地跑神,一位自己掉進了台灣的電影場景裏。

在極具韻味的嶺南老城裏,品味各種讓舌尖高潮的美食,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今天就跟著小編,帶你走一趟廣東潮汕~

為什麼對於吃貨來說

潮汕是一個“非去不可”地方?

真正產生對潮汕“非去不可”的衝動來源於一部又一部紀錄片和美食節目,以及兩個重要的推動人物——祖籍潮州,身邊永遠不缺美女的“食神”蔡瀾;因為一部紀錄片為人所知,憨厚笑容和機智幽默並存的“掃街嘴”陳曉卿。

年代久遠的美食節目《蔡瀾逛菜欄》,蔡瀾和兩個漂亮姑娘從汕頭海鮮市場開始逛遍大街小巷。出現了無數讓人不停咽口水的美食:甜的鹹的各式米粿,到糯米豬腸、魚飯、白粥的一百多種配菜,以及潮汕功夫茶……

後來在爆紅的《舌尖》係列裏,不論是一語帶過的潮州春卷,還是帶入了人物故事的蠔烙、糖蔥薄餅、熏鴨脯、鹽焗雞和魚丸紫菜湯,當食物被賦予了“粒粒皆辛苦”的人情味,“飲食”和“文化”相關聯後,對於潮汕美食,自然就多了一分味道。

再後來,在常看的一檔直男癌談話節目裏,有一期關於飯局的討論,陳曉卿和梁文道都潮汕美食給出了很高評價,甚至升華到至高地位。陳曉卿說,沒有去過汕頭的人不可以自稱為美食家,因為從魚生到肥酒,那裏遺留了秦朝至宋朝的美食文化,“汕頭是中國美食界一座孤島。”

有質感的老城韻味

彷如電影鏡頭裏的老街老巷

看著潮州,首先愛上了這座小城裏無數街巷營造出來的電影質感。回到這樣的老城,環顧四周完全談不上“精致”和“美”的地方,卻讓人感到無比自在。潮州最迷人的地方,不僅僅在於種類繁多的美食,還在這些彼此交錯縱橫的小巷與街道裏。

街上看起來人來人往卻感受不到擁擠,生活在這裏的老年人悠閑,年輕人忙碌,孩子們享受著快樂,小巷子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直徑。東莞其實也有這樣的地方,隨著各城區發展起來,這些地方慢慢變少了。

|| 牌坊街

牌坊街是潮州最有名的街道,位於市中心,似乎所有街巷都最終通向這裏,自然是潮州的第一站。街道很長,豎立著22塊牌坊,每塊牌坊記錄一段輝煌的過去,紀念那些曾經“光耀門楣”的人。從街頭走到街尾,幾乎就可以吃遍潮州大部分種類美食。

潮州街道兩旁是一種叫做騎樓的嶺南建築,源於南洋。上麵是樓層,下麵是可以穿行而過的長廊,長廊中各類商家鱗次櫛比。佛具、陳皮、涼茶、中醫、鹹水粿……都是商鋪招牌上常見的詞匯,有些騎樓看上去已經十分老舊了,卻仍然可以為過路人遮風避雨,為小商販們維持生計。

|| 甲第巷

除了騎樓,明清舊居也是潮州的獨特建築形式,集中分布在十條街道上,這些老街已經成為文化遺產。甲第巷和興寧巷就是其中兩條。

甲第巷是牌坊街的一條“支路”,隻有兩百米長,非常安靜的一條小巷子。在所有古巷裏,甲第巷名氣最大,幾座老宅子上懸掛著巨大牌匾,一看就知道這裏曾有一段極風光的過去。斑駁老舊,別有韻味——倒是非常適合拍照。

|| 興寧巷

一家裁縫鋪子,打開窗戶就是大街,路人隨時可以伸進腦袋去跟老板打聲招唿。

興寧巷是與甲第巷並行靠北的一條小巷子,與甲第巷同列潮州十大名巷,看上去更加安寧樸素。這裏唯一熱鬧的宅子就是一家叫吳祥記的餐廳。

在路邊休息的三輪車

潮州的交通工具主要為摩托車、自行車,三輪車大概是專門為外地遊客準備的。

|| 西馬路

西馬路是疲憊之際無意闖入的老街。從街頭走到結尾,它已然成為我在潮州老城最愛的一條街。

在關於潮州的攻略文章裏,這條路是作為美食聚集地出現的。我們的確在這條街上品嚐到了不少驚喜,“有名的”比如蔡伯糯米豬腸,“好吃的”比如沒有名字的肉粿、甜粿和白粥。

但最喜歡的,是街道本身。

剛走進西馬路,以為無意中闖入了台灣電影。天蠍座的張士豪騎著腳踏車、背著左搖右晃的書包向我招手,牙齒可真白……再走一陣子,又覺得自己闖入了賈樟柯的領地,歪著腦袋四處晃蕩的梁小武正與我擦肩而過……

幾天裏碰見的為數不多遊客打扮的人

回過神來,看看四周的人,不慌不忙招攬生意的小攤主,翹著二郎腿看報紙的老中醫,邊包粽子邊跟街坊聊天的阿婆們,皺著眉頭翻書的書店老板,摩托車後座上手捧玫瑰的花裙子小丫頭,在路邊和弟弟一起澆花的小男孩們,還有幾個像我們一樣四處張望的遊客……這些片段已經拚湊成了一部好看的電影。

潮州還有很多窄小破舊的小巷,卻有很好聽的名字——杏花巷、水晶街、布梳街……就連坐大巴客運站都叫“西門古車站”,頓時升起一股跟破敗對立的詩意。

五道讓人“念念不忘”的美食

蔡瀾形容香港街邊美食時說,街邊小食是香港人的集體記憶,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更是香港美食的極致所在,因為它“隻靠食物本身為招牌”,就能在飲食激烈競爭的香港生存,必定有其絕活。把這段話裏的“香港”換成每隔百米就有一家百年食肆的“潮州”也沒什麼不妥。

在有質感的老城韻味之外,美食才是這次旅行的最重要部分。和朋友出發之前就約定好幾項原則,“特色為主、少食多餐、盡量步行”。我們以每日5-6餐的效率品嚐著這裏的食物,連齋飯都沒有放過。關於這幾道我個人最念念不忘的美味,想來想去無法排名,幹脆以時間順序交代。

|| 胡榮泉老店 鴨母撚

第一道“念念不忘”,是牌坊街胡榮泉老店裏的鴨母撚。胡榮泉老店名氣很大,一進門牆上的大字似乎在告訴我們,“這道鴨母撚,你們非點不可。”

鴨母撚是一道類似湯圓的甜品,但比湯圓花樣更多,每一顆丸子味道都不一樣,有兩顆湯圓格外大,分別包裹了紅豆沙和綠豆沙,丸子形狀也不規則。除此之外碗裏還有鵪鶉蛋、銀耳、蓮子、百合、白果、綠豆等,對於我倆這種喜歡清甜口味的粵菜死忠粉,鴨母撚的確很對味。

另外,胡榮泉的春卷跟鴨母撚一樣是主打產品,外皮酥脆,內餡既不是平時吃的紅豆沙,也不是蔬菜素食,而是去皮的綠豆,配冬菇、蝦米、肥豬肉,鹹香口味,好吃不膩。可當主食,又可當點心,跟鴨母撚搭配非常完美。

|| 白粥配雜鹹

第二道“念念不忘”,是清早西馬路街邊的一碗白粥。

早餐“白粥配雜鹹”,這是潮汕人的摯愛。潮汕人稱粥為糜,煮粥時候一開鍋就關火,然後蓋好蓋子把粥一直悶成漿煳狀。潮汕白粥最厲害的是它的配菜,潮州人叫“雜鹹”,常見的雜鹹居然有一百多種!最具代表性的是蘿卜幹、橄欖菜和“魚飯”……

那天早晨,我跟朋友路過西馬路邊一家早餐鋪子,臨時起意決定嚐一嚐這裏的白粥,老板先為我倆盛好了粥,接著打開旁邊用紗布遮擋的小桌台讓我們從中選擇配菜,我和朋友著實被驚呆了……配菜種類之豐富簡直壯觀。

潮州小菜有一個奇妙之處,就是入口之前,完全無法判斷到底是鹹菜還是甜菜,每當舉起筷子想要品嚐眼前的“榨菜”究竟有何高明之處時,吃到嘴裏居然是甘甜的……

|| 潮汕蝦粥

第三道“念念不忘”,是傍晚在南較路邊吃的一鍋潮汕蝦粥。

關於把這道食物列進前五名,我和朋友存在爭議,璐璐認為她在杭州吃過比這更棒的。不過對我來說,之所以對這道蝦粥念念不忘,除了味道好之外,還因為一部分情感因素。

記得很多時候大家不知道吃什麼,我們就會不自覺的去潮汕砂鍋粥。雖然味道談不上正宗,那時候正趕上冬天,在店裏邊吃邊聊彼此近況,有說有笑開心得不得了,粥的味道我忘記了,朋友帶來的暖意我倒始終記得。

第二個故事就是這鍋蝦粥。有時候剛來一個新的地方沒有休息好,身體和頭腦一直處於分裂和遊離狀態。直到遇見這鍋蝦粥,喝完一碗,頭痛瞬間消失,忽然覺得胃口都被重新開啟了,接著這鍋蝦粥的五分之四都進了我一個人的肚子……

|| 福合埕牛肉火鍋

第四道“念念不忘”,大名鼎鼎的福合埕牛肉火鍋。

潮汕地區全民愛吃牛,他們對牛的分解,比西方人更加講究。吃完第一口牛肉,第一次體會到,牛肉是可以用“入口即化”來形容的。福合埕牛肉店裏的牛肉每天新鮮宰殺,一小時內送到店裏,牛肉鮮得還會動。有的部位的肉非常少,去得早才或許有機會吃到。一片牛肉入鍋隻要六秒鍾即可食用,為了還原食材本來的味道,用清水牛肉湯作為鍋底,不加任何佐料。

讓我們吃驚的不隻是牛肉的鮮嫩,還有店裏獨家調製的沙茶醬,口感勝過之前吃過的所有,濃鬱甘甜但沒有一丁點膩味,牛肉的“嫩”完美搭配了沙茶醬的“甜”。

潮州牛肉注重刀工,一定要手切,在這家店外臨街的玻璃窗裏,有幾位師傅站在砧板前切牛肉,以體現店裏牛肉是現切現賣,絕對新鮮。即使略帶表演性質,但是牛肉的味道確實足以征服食客。

|| 老姿娘夜粥

第五道“念念不忘”,長平路上的老姿娘夜粥,推薦生醃蝦和鹵水鵝肝

老姿娘夜粥是汕頭一家24小時營業的大排檔,生醃海鮮最受歡迎。這一頓宵夜中,在點餐上花費的時間最久,因為食品種類實在太多,生醃係列、鹵味係列、魚飯係列、米粿係列、油炸製品、海鮮水產、蔬菜……最後我們隻得求助美食類app,斟酌之後選擇了白粥,生醃蝦和鹵水鵝肝。

第一道鹵水鵝肝,細膩軟嫩到以為自己吃的是舌頭,一定要搭配加了蒜粒的白醋,大蒜用來提味,白醋則完全去掉了鵝肝的肥膩。第二道,選擇了看起來相對“清新”的生醃蝦,沒想到鮮甜的口感,讓我倆吃完第一口就停不下來……

潮汕人精通十八般海鮮烹調手藝,卻對生醃情有獨鍾,他們認為,生醃能最大程度保留海產的鮮味。生醃海鮮是將海鮮浸在用豉油、辣椒、蒜頭、芫荽等製成的醃料中,有的醃一天,有的即醃即吃。生醃配料還有其他講究,比如下魚露提鮮,加紅糖增甜,放南酒去腥等等,如此種種,對於保留食材“鮮味”的能力,的確佩服潮汕人。

除了這幾道“念念不忘”

潮汕當然還有其他值得一提的美味

|| 鹹水粿

五塊錢一盒的鹹水粿

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鹹水粿,形狀像一個個小碟子,這是用米漿做成的粿皮,裏麵放上鹹味菜脯幹,否則隻吃粿皮無味,隻吃菜脯發膩,中和一下味道還是不錯的,但多吃還是會膩。

|| 潮州腸粉

超大份的潮州鮮蝦腸粉

潮州腸粉跟我們以前吃過的腸粉從外形到味道都不一樣,平時在廣式茶樓吃腸粉,無論哪種口味都切成小段淋上醬油,在潮州吃的鮮蝦腸粉卻是“一整坨”,腸粉包裹內餡,外麵淋得居然是花生醬。

|| 粽球

裹粽子

潮州人管粽子叫粽球,甜鹹口味都有。鹹粽子內餡有香菇、蝦米、灌腸、鹹蛋黃、蓮子、豬肉等,甜的有甜糯米、烏豆沙、白果、瓜丁等,也有兩種口味的“雙拚粽球”。作為吃慣了甜粽子的北方人,的確有點吃不慣肉餡的鹹粽子。

|| 十八曲老二魚餃

魚餃和魚麵,相得益彰

魚餃和魚麵做早餐,不失為一大樂事

|| 豆花

賣相一流的彩色豆花

豆花和芝麻煳是非常推薦的甜品。我們在牌坊街吃的網紅店“豆花家”,隊排一直排到了大街上……豆花清淡涼爽,在炎熱天氣喝上一碗的確身心舒坦,可惜雖然賣相驚豔,但味道其實平平。

|| 涼茶

除了食物,在整個嶺南地區,涼茶也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麵積隻有一間屋子大小的涼茶鋪遍地都是,當地人管這叫涼水店。

裝修通常十分簡單,店門前擺著一排保溫壺,上麵帖著各種涼水的名稱,如蛇舌草、山葡萄、板藍根之類,價格便宜,幾塊錢一碗,旁邊放著免費給客人品嚐的陳皮。

“褲頭方”是汕頭很有名的涼茶連鎖鋪子

即便是交通再擁擠,心情再焦灼,經過這些街邊的涼茶鋪子,心中燥火就會神奇的降溫。

無米不成粿的潮汕之味

你會發現廣式點心如奶黃包、蛋撻都帶著些許洋氣,而潮汕地區的小吃則是無米不成粿,一個“粿”字就將潮汕小吃的主要原料概括怡盡。韭菜粿、牛肉粿條、紅粿、番薯粿、竹筍粿、樸枳粿、鹹水粿、糕粿、鱟粿……這些既可當小吃,又能飽肚子。

|| 粿條湯

圖:圖蟲@-劉灝-

和河粉有些相像的粿條是用米漿做成的粉條,煮熟後配上新鮮牛肉或特色熬製的牛雜,鮮美的牛肉汁滲入粿條裏,做成一碗潮州人生活在必不可少的美味。牛肉丸牛雜粿條湯,吃完一大碗,你會覺得不枉來潮州走一趟。

|| 桃粿

潮汕人在運用稻穀做小吃方麵真是出神入化,竟然可以是一種原料既是皮也入餡。桃粿便是用糯米粉做皮,糯米飯入餡,一般潮汕地區拜神什麼的自己在家裏做的,煎後淋點鹵汁非但不覺乏味,還清香可口。

|| 粿汁

圖:圖蟲@-劉灝-

一粿汁一鹵味便是潮式早餐的日常,粿汁的好壞,主要由粿條和鹵味兩個因素決定。將粿皮汁皮放入沸水中調入糯米粉漿煮熟,再淋上鹵汁調味,配上豬雜、鹵蛋、豆腐、臘腸等各式的鹵料才成就一份完美的粿汁,而各種鹵味也是潮汕地區別致的美味哦。

推薦店鋪:潮州市奎元老二特色粿汁、汕頭市老姿娘粿汁

|| 鹹水粿

長得似小碟子的粿皮搭配上菜脯幹,是潮汕一道特色的民間小吃,潮州的鹹水粿用的是單純爆香菜脯粒,與汕頭的菜脯粒加甜醬還略有不同。

推薦店鋪:潮州市湘橋區開元路棉德小學附近的鹹水粿或中山路與文星路交界處的鹹水粿

|| 草粿

圖:lofter@iamheretostay

潮汕人把黑涼粉稱作草粿,街邊呆著草笠的伯伯吆喝著“賣豆花哦,賣草粿哦~”是潮汕人從小的美食記憶,草粿上麵撒上紅糖,甜甜的,味道賽過龜苓膏,絕對是解暑必備甜品。

大隱於市的潮式小吃美味

聽聽小攤販叫賣的吆喝,看看歲月流轉下的老城,嚐嚐百年老字號的出品,再唿吸一口鹹鹹的海風,走進一家名不經傳的小店,吃到的也是最地道的美食。在潮汕老城區的街坊小巷,悠哉悠哉地逛著,去探尋一天五餐都吃不完的美味,不吃到扶牆隻怕你不甘心。

潮州市

|| 十八曲魚餃

圖:大眾點評@沒什麼不吃教教主

要吃魚皮餃一定要到滿是小吃的西馬路上,這裏有兩家現做現賣的魚皮餃,一個是十八曲老二魚餃,另一個是十八曲老尾魚餃店。用魚肉做皮的餃子餡料也很豐富,淡淡魚香在舌尖跳躍的感覺很是美妙。

地址:潮州市湘橋區西馬路

|| 鎮記牛雜

圖:@Eveline-

連三輪車師傅都強烈推薦的鎮記牛雜店在西湖邊環城西路上有兩家,店主是兄弟,都是多年老店。一碗牛雜裏,不同部位,牛雜或脆、或嫩、或韌、或筋道,再配上一碟蒜蓉辣醬,味道香濃而有口感。

地址:湘橋區環城西路103號

|| 胡榮泉鴨母撚

圖:圖蟲@-劉灝-

胡榮泉是潮州的百年老字號,鴨母撚最出名。鴨母撚其實是湯圓,不過因為潮州的“湯圓”沒餡,帶餡的就取了這個古怪的名字,湯水裏麵還放了銀耳、鏈子、薏米等等,大概是最傳統的潮州糖水啦。而且這裏還有很值得一吃的潮州春卷,香而飽滿,《舌尖2》第一集就有介紹哦。

推薦:春卷,鴨母撚,腐乳餅

地址:牌坊街太平路136-144號

|| 新橋腸粉

圖:lofter@泓圖

潮州汕頭揭陽這三地的特產小吃基本相同,而所用的配料會有所不同。潮州的腸粉是沙茶醬加花生醬,而汕頭的腸粉用的醬料是熬製過的醬油,所以吃潮州的腸粉一定帶著濃鬱的沙茶香。白白的腸粉中加入雞蛋、肉末、香菇丁和白菜,每盤五到八元。

地址:湘橋區新橋西路康平裏門口

汕頭市

|| 廣場老牌豆花甜湯

廣場豆花總是排著長長的隊就可見其在當地人心中的地位了,汕頭人愛吃甜而鎮店之寶當屬最為經典的“潮式豆腐花”,口感更像是布丁般Q爽。而與豆花勐烈熱情的甜膩濃稠比起來,甜湯是清淡微甜的口味,在這酷熱的夏天喝起來仍然覺得清甜溫潤。

地址:汕頭金平區公園路匯濤花園1樓(近人民廣場)

|| 老媽宮粽球

藏在巷弄裏的老字號店鋪把鹹甜黨的矛盾之爭融合進粽球裏,這裏的粽子一半鹹一半甜,包裹著鹹蛋黃、板栗、叉燒、白果、花生、蝦米、幹貝、香菇、蓮蓉等五花八門的餡料,包羅萬象勝似一段豐滿的人生。淋上少許醬汁,在口腔裏混合得完全不突兀。

地址:汕頭市金平區新關街2號

|| 飄香小食店

圖:圖蟲@紅飛

飄香小食店被譽為汕頭很有曆史、小吃又很齊全的小吃店,作為當地50多年的的老字號,人氣一直很旺。從各種粿到蠔烙、粽球、牛肉丸,應有盡有,似乎已經包羅了絕大多數能想到的潮汕特色小食。

地址:汕頭金平區國平路39號

|| 丘淑英蠔烙

圖:lofter@會飛的美少羊

凡沿海地區都盛產蠔,而將蠔做成美味小吃——“蠔烙”的,卻隻有潮汕了。1960年開始經營蠔烙至今的邱奶奶,在這窄窄的西天巷裏烙蠔烙,一站就是五十個年頭。出鍋的蠔烙要配上一碟重口味的魚露、一碟辣醬,還有功夫茶,蠔仔啵啵地在嘴裏爆漿,魚露霸道的香氣和雞蛋豬油香混在嘴裏膩在心裏,一口咬下去,心滿意足。

地址:汕頭市金平區華山南路(近長平路)

|| 楊記杏仁茶

圖:@真金愛真金

在汕頭,不可錯過的下午茶便是來一碗杏仁茶。楊記也是汕頭很出名的一家老字號,滿滿一碗杏仁的甘香,絲滑潤喉非常正,現磨的芝麻煳熱氣騰騰的,香氣濃鬱味道很不錯。

地址:汕頭金平區龍眼路62號

名副其實的潮汕深夜排擋

天下至味,食在潮汕。作為中國美食的代表菜係,潮菜譽滿天下。鹵味、海鮮、火鍋、夜粥,都令人聞香駐足,垂涎三尺。尤其讓在外的潮汕遊子念念不忘的,不是那琳琅滿目的山珍海味,而是尋常路邊“一碗情深”的番薯粥,潮汕人的夜粥生活,可不是浪得虛名的。

|| 即使夏天也要搓一頓牛肉火鍋

圖:螞蜂窩@一本大民

圖:lofter@黑皮書

對於潮汕牛肉最熟悉的莫過於周星馳在《食神》裏把牛肉丸直接當乒乓球打的場景了,來到潮汕,你會驚訝什麼叫把牛肉吃出了學問。而牛肉火鍋,卻真的隻有在潮汕才能吃到那原汁原味的鮮香。其中的精髓還在於必不可少的食材就是各家店自製的沙茶醬!夾著肉片放進熱氣騰騰的湯底,稍微燙一燙,蘸上沙茶醬,肉的嫩和醬料的香完美融合簡直美味!

推薦店鋪:海記牛肉店、福合埕牛肉店、阿彬牛肉火鍋

|| 夜越深越愛白粥的深夜食堂

圖:螞蜂窩@勿忘心安

秉承對飲食精益求精的態度,小小一碗粥,潮人依然極為講究。即便是白粥但配菜可豐富了,鹵味、生醃海鮮、小炒……應有盡有,足有上百個品種。除了早餐吃粥,夜宵更是粥大展拳腳的舞台。隨著夜幕降臨,路邊開始擺上大大小小的桌子,攤販開始營業,伴隨著一碗白粥,雜鹹、小炒、魚飯、海鮮等紛紛登台,奏響氣勢磅礴的潮汕宵夜交響曲,也隻有吃過之後才知美妙。

推薦:富苑飲食、東海酒家

來源:冒泡出遊、潮人在線

本平台法律顧問:廣東天勝律師事務所 鄧富妮律師

最後更新:2017-10-08 07:30:31

  上一篇:go 美食探店 西安首家4D明廚小二菜館 餐廳後廚零距離
  下一篇:go 秋天的蓮藕最好吃!10種做法,變著花樣做,美味與營養可以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