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
美食
我們叫它為嘎魚,又粘又滑、嘴唇長著幾根刺,美味大補但很難買
魚的種類也比較多,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魚有鰱魚、鯽魚、草魚等,它們的營養價值不同,但你有吃過嘴唇長有細倒刺的嘎魚(家鄉叫法)嗎?
它的學名叫黃顙(sǎng)。俗稱:三角峰、黃臘丁、嘎牙子、昂刺魚、黃鰭魚、三槍魚、黃刺骨、黃牙鯁、王牙、黃嘎牙、刺疙疤魚、刺黃股、黃蛟、汪丫魚、毛泥鰍、黃骨頭、彎丫等。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
黃顙體長123~143mm,腹麵平,體後半部稍側扁,頭大且扁平。吻圓鈍,口裂大,下位,上頜稍長於下頜,上下頜均具絨毛狀細齒。
它的身上粘液較多,魚鰓紅色,魚身呈淡黃色,除脊椎骨上的小刺基本無細刺。抓住它時候要非常小心,不然會被它堅硬的魚鰭紮上手指。
黃顙魚多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在靜水或江河緩流中也能底棲生活。白天棲息於湖水底層,夜間則遊到水上層覓食。所以在不良環境條件下也能生活。
黃顙魚食性是肉食性為主的雜食性魚類,進食較凶勐。公母顏色有很大差異,深黃色的黃顙魚頭上刺有微毒。覓食活動一般在夜間進行,食物包括小魚、蝦、各種陸生和水生昆蟲(特別是搖蚊幼蟲)、小型軟體動物和其它水生無脊椎動物。有時也捕食小型魚類。其食性隨環境和季節變化而有所差異,在春夏季節常吞食其它魚的魚卵。
吃過最好吃的做法是“嘎牙魚熬小米粥”,因嘎牙魚土腥味較重,此款一定要事先將魚洗淨加鹽醃製一會兒,待小米粥熬到六成熟,將嘎牙魚沒入粥中繼續熬製,出鍋時加入點兒蔥花即可。此粥大約出於嘎牙魚性味甘平,能益脾胃,利尿消腫。
不過今天,這種凶勐的食肉類魚野生的已經很少見了,隻有在每年的開江魚中還可見一寫,現在我們在市場上買到的幾乎都是養殖的。黃顙魚根據其體型大小的不同,價格也略有不同。一般單條體重低於150g的,價格在15元一斤左右。如果是純野生的則要近百元一斤。
最後更新:2017-10-08 08:4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