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
美食
短視頻、美食節目大行其道,二者相加能否產生大於2的效果?
一線導讀:吃,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占據重要的位置。美食,承載了中國人豐富的情感,而美食類短視頻不僅使人身心愉悅,更能讓人產生共鳴。近年來,隨著短視頻產業呈現井噴式增長,美食短視頻作為其中一個細分領域,更是火熱非常。
文 | 劉曠
來源 | 劉曠(liukuang110)
據騰訊平台發布的《美食視頻自媒體大數據研究報告》顯示:在2016年騰訊平台美食類視頻月均播放增速21.3%,總增速高達468.0%,是騰訊視頻全平台平均播放水平的3倍。從其視頻平台後台數據可見,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到美食視頻的觀眾行列。
隨著用戶量的增多以及圈層的不斷細分化,垂直類內容需求不斷增長,美食類短視頻逐漸走向行業高位,受到觀眾和資本的青睞。
美食類短視頻緣何被鍾情
黃磊主演的《深夜食堂》一上線就曾引發全網爭議,微信指數當天暴漲,一度達到 1800 萬的高峰,並同比帶動美食類日劇《孤獨的美食家》增長,微博的點擊量也在不斷上漲,美食視頻也隨之受到更多關注。
首先,美食短視頻讓人垂涎三尺。美食短視頻中入鏡的食材通常符合人們“形象好氣質佳”的審美訴求,且其拍攝器材一般選用高端單反、微單等設備,盡量滿足美食類短視頻“色香味”俱全的要求,極大滿足觀眾的視覺享受。且為讓整個視頻看起來更完整和諧,製作者往往會在後期添加音樂和特效,營造出輕鬆愉快的氛圍。
其次,社交網絡的分享特性。社交網絡上分享的美食短視頻可以促進網友與發布者相互交流,這樣發布者會獲得一種滿足感,也會刺激受眾模仿,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不斷擴大美食視頻的市場。
最後,美食類視頻給人帶來滿足感。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大量年輕人口進入城市獨立生活,都市自炊族和獨食族的數量不斷增加。但他們心中對美食依舊無比向往,美食短視頻以輕鬆的節奏或者感人的故事呈現在觀眾眼前,這本身就可以讓觀眾在抹口水的同時獲得內心的滿足。
民以食為天,美食具有極致的誘惑力。一個好的美食短視頻即使沒有真的吃到但畫麵也足以讓人浮想聯翩,互聯網時代的人們花樣百出地玩轉著美食短視頻。
五類美食短視頻製霸熒屏,上演“放毒”戲碼
對於吃貨來說,每每看到美食短視頻都想要立即大飽口福。但隨著入局者越多、競爭壓力越大,美食短視頻領域也細分出各種類型,各界吃貨怪咖紛紛出奇製勝。
以故事為主線的美食短視頻。這類視頻以《一人食》、《日食記》、《飯米了沒》為主要代表,皆是以敘述一段簡單的故事為主。如《日食記》內容以薑老刀烹飪一道菜肴的過程為載體,在食物中講述了一段簡單質樸的情感故事,畫麵明快溫暖,帶著明顯的日係風格,“治愈你的心和胃”。
《飯沒了米》、《一人食》也是如此,在教做菜的同時,展現出一種獨立的生活方式,傳遞一股讓人怡情的正能量。此類短視頻主打故事情節,以感人的故事作為主線,輔以美食,走文藝清新風,不過在撫慰人心之餘,其帶來的直觀衝擊則相對較弱。
以教學為主線的美食短視頻。這類視頻以《迷迭香美食》、《日日煮》為代表,它們的看點在於製作美味。《迷迭向美食》和《日日煮》通過最基本的如何製作美食,達到吸引自製吃貨們的目的。
不過,雖然這類短視頻的實用性較高,可以詳細傳授美食製作流程,路線偏向大眾生活化,但是其內容模式單一,久而久之容易讓人審美疲勞。
以明星為看點的美食短視頻,比如《鋒味廚房》就是以謝霆鋒為中心,拍攝其自主研發的美味料理,而《鸚鵡廚房》也是每集都會介紹一款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美食與烹飪方法,從菜品發源地邀請當地專業名廚或美食家以及娛樂圈明星親臨現場操作,製作獨具地方和個人特色的地道菜品。
以明星為看點的美食短視頻能夠引發明星效應,獲得粉絲追捧,但此類視頻時間長,偏向綜藝類型,很難持續吸引短視頻用戶群體的眼球,所以傳播度普遍不高。
以創意玩法吸引眼球的美食短視頻。這類美食視頻代表有“辦公室小野”和“野食小哥”。在辦公室裏用飲水機煮火鍋、掛燙機蒸包子、電熨鬥燙肥牛、瓷磚烤牛排……2017年以來,憑借這些腦洞大開的辦公室創意美食,“辦公室小野”在一眾美食類短視頻中殺出重圍,迅速“占領”人們的微信、微博。
除了“辦公室小野”以外,還有一個“泥石流”非提不可,不同於小野的辦公室場景,“野食小哥”的美食陣地在郊外。這種自然、真實的風格打動了不少都市人追求美食的心,因而備受追捧。這類短視頻另類、有噱頭,抓住觀眾獵奇的心理來吸引眼球,但不足之處在於,噱頭隻是曇花一現,要想一直靠噱頭製勝,這條道路將難以為繼。
以記錄吃飯為主題的美食短視頻。這類視頻以“大胃王密子君”、“大胃王甄能吃”、“大胃王阿倫”為代表。他們專注於吃播內容,比如著名的大胃王密子君憑借超大胃口直播吃各種海量食物,被冠以我國吃界最有名的吃播女博主。
今年4月,大胃王密子君挑戰千畝花田,最終以半個小時吃40個鮮花餅的戰績顛覆了圍觀群眾的認知。她曾經憑借其第一個吃播視頻《速食10桶火雞麵用時16分20秒》大火,此視頻一度獲得了173.4萬的高點擊量。
無論美食短視頻的呈現形式如何,都萬變不離“美食”的根本。但即便美食類短視頻的熱度隻增不減,其仍舊存在著不可忽視的缺陷。
美食短視頻變現難、輸出低,乘風而上道阻且長
如今短視頻盛行,美食短視頻亦備受寵愛,發展迅速,但美食短視頻在迎來紅海之後,隨之而來的便是道道坎坷。
一方麵,短視頻變現方式始終受限。無論是品牌廣告還是觀眾打賞,本質上都屬於影響力變現,隻是前者為他人打廣告,後者為自己打廣告。
而且,打賞行為對於視頻內容要求極高,即要足夠專業還要有可觀賞性等諸多觀眾訴求,這並不容易實現。整體而言,美食短視頻的變現之路道阻且長。
另一方麵,美食短視頻行業麵臨的難題除了變現模式受阻之外,難以持續生產優質內容也是其麵臨的難題之一。轉向更具創意、專業化程度更高、更精準對標用戶的內容生產,但持續的優質內容輸出並不充足。
此外,美食短視頻的內容知識性高而娛樂不足,也會影響用戶觀看體驗。其實,“美食”與“廚房”不應該劃等號,美食短視頻應該定義到更高的文化、精神層麵,不能隻圍繞食物本身,更應該注重食物外圍,做好美食短視頻的賣點銷售、標準化運營、特色推廣、甚至結合八卦內幕等等方麵。
總而言之,在競爭激烈的短視頻領域,美食短視頻雖受熱捧但也存在痛點。在這個短視頻極度盛行的時代,美食短視頻身為其中一類,要想持續閃閃發光,還需要時間進行揣摩,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原創稿件轉載請務必聯係授權。如文章涉及版權問題,請與後台聯係,我們將及時處理。
最後更新:2017-10-08 03: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