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3
外匯
人民幣國際化下一站:計價貨幣定價權
摘要
外媒近日報道稱,中國準備發行以人民幣計價、可轉換成黃金的原油期貨合約。
外媒近日報道稱,中國準備發行以人民幣計價、可轉換成黃金的原油期貨合約。這將是中國首次向外國投資者、交易所和石油公司開放的商品合約。該合約有望成為最重要的石油基準之一,並且允許出口商們繞過美元計價基準,用人民幣交易。報道同時指出,為了使人民幣的合約更具吸引力,計劃人民幣在上海和香港交易所完全兌換黃金。
這可能代表下一階段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重要方向。一個貨幣要成為國際貨幣,首先,無論是有限自由還是完全自由,該貨幣發行國製度上要允許對外自由兌換;其次,經濟體要有雄厚的經濟和政治的綜合實力做保證,其中包括經濟規模和前景,金融市場深度和廣度,與其它經濟體的聯係緊密程度,政治影響力和政權穩定性;最後,這種貨幣的購買力必須相對穩定。可以發現,信用貨幣體係下,貨幣國際化的過程實際上是外部對貨幣發行者綜合實力和信用水平認可度提高的過程。因此,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必然是中國的崛起,在人民幣突破經濟體邊界,貨幣職能向海外拓展的過程中,中國的影響力也在加強。人民幣是目前國際貨幣體係中最有潛力的“成長股”。
人民幣國際化最大特點
人民幣匯率在其市場化形成機製方麵,雖然依然有一定的政府幹預特征,但製度上已經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一方麵,隨著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逐步推進,人民幣的波動幅度也逐步擴大,1994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日內浮動幅度是0.3%,2007年擴大至0.5%,2012年擴大至1%。2014年2月,這一幅度擴大到2%,這是改革推進的重要的一步。經曆了2015年811匯改後的震蕩和考驗,預計未來幅度還將進一步放開。
人民幣國際化很有可能是與中國的資本賬戶開放同步進行的。從戰略來看,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的金融市場全麵開放,初步的看點是資本賬戶自由兌換,離岸金融中心建設。人民幣國際化最大的特點在於,其初步階段是與資本賬戶自由化同步進行的,兩者之間並沒有必然的先後順序,這樣的經驗在國際範圍內都是很少的。在資本賬戶達到一定開放程度之前,對外貿易的跨境結算是人民幣輸出的重要渠道。
在匯製改革逐步推進的支撐下,中國的資本賬戶會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而逐步自由化。根據IMF最新的《匯兌安排與匯兌限製年報》和資本項目交易分類標準(七大類40項),目前人民幣資本項目實現部分可兌換的項目為17項,基本可兌換8項,完全可兌換5項,粗略算來占全部交易項目的75%。
中國資本賬戶中完全不可兌換的項目不多,主要是非居民參與國內貨幣市場、基金信托市場以及買賣衍生工具等;部分可兌換項目占較大比例,主要集中在債券市場交易、股票市場交易、房地產交易和個人資本交易等四個方麵;而基本可兌換項目已經不少,主要集中在信貸工具交易、直接投資、直接投資清盤等方麵。
資本賬戶開放具體影響
就資本賬戶開放的具體影響,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四點:首先,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嚴格地說資本賬戶可兌換是人民幣國際化的製度基礎;其次,資本跨境自由流動可以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提高資本效率,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這是資本賬戶開放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機製。至於中國情況可能稍有不同,中國並不缺乏國際資本,缺乏的是國際資本中附帶的技術模式,而中國國內金融抑製的條件下,資本投資渠道確實比較缺乏,打開外部渠道有利於投資的優化;第三,資本管製會扭曲市場行為,且目前管製的效果越來越差,趨勢上對跨境資本流動宜疏不宜堵。從國際收支賬戶和外管局的監測數據來看,隨著流動性供應泛濫和各經濟體之間基本麵分化,中國跨境的影子資本流動規模越來越大,且人民幣升值預期顯著下降後,其趨勢以外逃為主,在2012年以來這一特征特別明顯;第四,有利於我國企業對外投資,並購國外企業,獲取技術、市場和資源便利,提高微觀競爭力;這也是我們人民幣國際化思路中提到的未來中國對外利益交換的主要訴求之一。
筆者預計,未來中國資本賬戶各項目的自由化應該會根據以下四個原則推進。第一,總體安排肯定是以漸進式,而非激進式的開放為主。經濟體量變大後試錯成本會變高,新興市場多次危機的教訓也讓政策製定者變得謹慎;第二,目前已有試點的項目會優先開放,包括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人民幣對外直投、國債市場、私人持匯;三是先長期後短期、先實體後虛擬、先機構後個人的原則,這能夠降低短期資本流動過於頻繁的衝擊;四是促進人民幣跨境流通,加大人民幣跨境流量的原則。在人民幣國際化的倒逼下,最近幾年將是人民幣兌換自由化措施的力度和密度最大的時期,預計2017年左右人民幣能夠基本實現資本賬戶可兌換,但並非完全可兌換。
另外,中國資本賬戶最終隻能實現有限自由化,中國對部分資本項目的管製會一直保持,資本賬戶開放的狀態和進程是國內經濟發展的開放需求與安全需求平衡的結果。預計如衍生品交易、個人資產跨境轉移以及部分不動產交易會長期管製;即使對於一些已開放的項目,政府也會一直保持較強的監控。
倒逼經濟體製深層改革
如同當年中國通過加入WTO,與國際分工體係接軌極大地推動了當年的改革一樣,此次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也為倒逼國內幾乎停滯不前的經濟體製等領域的深層次改革,例如通過匯率改革、利率市場化、資本賬戶開放等方式逐步推進現代金融體係建設,同時推動國內經濟的轉型升級和競爭力提升。最後,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線索也就逐漸清晰起來。
人民幣的影響力是與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地緣輻射能力同步發展的,筆者認為,人民幣的國際化之路會順次經曆周邊化、金磚化、亞洲化和全球化的過程。信用貨幣在全球接受程度的提升,本質上是其發行國在全球的接受程度提升,其影響因素包括經濟、金融和對外貿易規模、物價穩定性、國家信用、本幣金融資產的市場深度與廣度、國內金融機構與金融監管的能力等等。
人民幣的國際化必然伴隨著人民幣離岸與在岸金融中心的快速發展。香港作為未來人民幣最重要的離岸金融中心,在人民幣國際化戰略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香港的經濟金融環境加上特殊的政治地位,使之成為人民幣國際化天然的離岸實驗場。通過對人民幣跨境流動、回流和資產池規模的控製,中國可以顯著提高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可控性。但是,以升值預期與政策補貼推動的香港離岸市場遇到了瓶頸,而資本賬戶開放和國內金融改革才是突破瓶頸,推升人民幣國際化量級的關鍵。
(原標題:人民幣國際化下一站:計價貨幣定價權)
(責任編輯:DF309)
最後更新:2017-09-30 0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