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
外汇
许善达:特朗普减税定将刺激美国研发投入规模扩大
12月2日至12月3日,由中国财富传媒集团主办的首届“国际资本领袖峰会——对话纳斯达克”在京召开。本次峰会汇聚国内国际资本领袖,共商全球化资本与中国经济发展。为国内国际资本、项目、企业提供一个共融、共通、共享、共同发展的资源平台。
在上午进行的主题演讲中,原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许善达阐述了全球化变局和中国应对之策。
许善达的演讲有几层核心观点。其中,他对中国企业的研发费用不足表示了担忧。许善达表示,美国公司特点通常只做一件事情,但非常顶尖,而若干顶尖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构成美国科技水平领先和垄断的优势。所以对于赶超国家,某一个行业内的公司差距可能会缩小,但整体要赶超,不是3年5年就可以实现的,我们还是应该对此保持清醒的判断。
特朗普减税也一定会刺激美国研发投入规模的扩大。高通,其投入研发支出占到了销售收入的20%,而我们投到3%-5%就非常好了。这样下去,差距只能拉大,很难减少。美国企业这样的研发科技水平的提升,对全球垄断的领先地位,这个实力是一般是难以赶超的。
许善达总结称,我们国家的决策层在最近3、4年中已经有了很多重要的前瞻性决策。现在就是要做好落实,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方向要符合政治局的决议,操作要切实可行。所以,如何增加中国在全球化变局中的收益,减少中国应对全球变革的成本和代价。我们当前的任务,就是要把重大的战略决策付出实施,这一点如果能做到,我国经济未来的前景还是很乐观的。
以下为部分演讲实录:
现在的中国对全球化有影响但还是有限。目前特朗普正式就任只有一年,特朗普的政策一句话概括是,一手拿大棒一手拿胡萝卜。如果别的国家商品到了美国,就要大棒打上去。比如对中国若干商品已经选择加税,这些商品出口到美国后利润空间就没有了,但是,如果到美国投资生产,就给优惠的胡萝卜,从这个角度说,和我们以前的招商引资是一回事。
我知道一个朋友,在美国生产汽车玻璃,在美国建厂,雇佣了一千多个工人。他买的那块建厂土地花了1千多万,但是雇佣一千多个工人,政府就补贴了1700万美元,相当于完全免费买了一块土地,这样在美国建厂的成本就要比中国低。
目前比亚迪在美国建厂了,还有玖龙纸业,玖龙纸业跟福耀玻璃不一样,他市场并不在美国,但他还是决定去美国投资。不止民企,包括央企也是,比如中国中车要去美国建两个厂,中建材要到美国生产建筑玻璃,还有一些企业大的小的,都有在美国投资或者准备投资。还有欧洲的企业,譬如宝马,还有很多日本、韩国的企业,在国外的企业都搬到美国了。
特朗普就任一年的时间,大量的资本流向美国。对全球的资本流动甚至商品流动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商品流是跟着资金流产生变化。目前美国失业率也降到了十几年来的最低点。这种格局的变化是对全球的影响,不是对某几个行业的影响。
此外还有很多政策在酝酿中,其中两大政策的最主要的。
一个是货币政策:美联储缩表。这个方案已经出来了,但时间还没定。他方案大概是一个月先缩100亿、再200亿、300亿、400亿、500亿,这个方案是既定的,但总规模尚未确定。
因为这么多资金去美国,增加了对美元的需求,同时美联储要减少美元的数量。这样的一个政策对资金流动的趋势,对全世界货币的汇率、利率等等的影响,会如何向前发展,这个是值得我们现在关注的。
还有就是税收政策。虽然目前正在非常艰难的推进,但目前已经走完了众议院的过程,我相信参议院也会通过。我认为,税收改革政策国会立法通过的方案,会和特朗普方案有差距,但大规模减税的结果是不会变化的。现在还没有减税,已经吸引这么多投资了,一旦减税,美国的竞争力将会大幅提高。(编者注:许善达在12月2日早上演讲时称,国会立法通过的减税政策方案,会和特朗普方案有差距,但大规模减税的结果是不会变化的,2日下午美国重磅税改方案即通过)
在里根年代,美国就有一次大规模减税,使美国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产业产生了跳跃式发展。
美国信息技术在全世界是绝对优势,美国公司通常只做一件事情,但非常顶尖。而若干顶尖公司使美国信息技术处于垄断的领先优势。对于赶超国家,某一个行业内的公司差距可能会缩小,但整体要赶超,不是3年5年就可以完成的。
特朗普减税也一定会刺激美国研发投入规模的扩大。高通,其投入研发支出占到了销售收入的20%,而我们投到3%-5%就非常好了。这样下去,差距只能拉大,很难减少。美国企业这样的研发科技水平的提升,对全球垄断的领先地位,这个实力是一般是难以赶超的。
美联储的缩表和特朗普的减税,给中国带来了挑战。中国经济转型本来就很困难。如果在国际环境下美联储再缩表,对我们的挑战将更加严峻。我们民营投资增长率只有百分之三点几。目前我们保证高科技产业的正增长,是一个关键,如果我们的政策不能支持这样的发展,我们的经济增长将会遇到非常大的困难。
所以我们必须有一个正常的把握,面对挑战和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我认为我们的决策层,在几个重要领域中已经有了前瞻性的决定,对应对变革的局面是有重大意义的。
今年5月份的金融工作会议,这一次提出来,金融行业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这是首次提出。我们的金融行业利润率非常高,实体行业利润率很低。其实不同经济行业的利润率有差别是正常,但差别这么大,这就有不正常的因素。
再看社会融资成本,有些低,但是很多都很高,有些实际的融资成本要比统计数字还要高。甚至很有规模的民营企业,相当有实力的,竟然要去市场上借高利贷。融资成本反映风险,有差别是正常的,但融资成本差别这么大也有不正常的因素。金融为实体服务,就是要把这些不正常的因素克服掉。
我们的财税政策也在起变化,去年,是降低宏观税负,营改增先计划减5000亿,实际一年减7000亿。今年8月,在全国政协开的一次会,俞正声主席有讲话,讲话最后强调说营改增减这么多税,依然还没有完成政治局的降低宏观税负的任务,要求继续采取措施全面落实政治局的任务。这样的决策都是有前瞻性的。
还有社保,现在缴费率很高,去年降低了五个百分点,但40%的缴费率仍然偏高。今年的文件要划拨国有资本来补充社保基金缺口,今后我们的社保体系,不再靠一般预算补助,是要靠国有资本补充,这对中国发展有着重大改革意义。供给侧改革有三去一降一补,这个是前瞻性的战略性的决策。
我们国家在最近3、4年中已经有了很多重要的前瞻性决策。现在就是要做好落实的措施,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方案要符合政治局的决议,操作要切实可行。所以,如何减少中国应对全球化变局的成本和代价而增加我们的收益是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要把重大的战略决策付出实施。这一点如果能做到,对国家未来的前景还是很乐观的。
(责任编辑:DF306)
最后更新:2017-12-04 15: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