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981 返回首页    go 期货


投资是分析研究的一种延续

  ——专访西南期货PTA分析师余永俊

  提要

  余永俊说,未来他会坚持发展期货投研这一职业,因为在他眼里,期货研究与投资是一体的,投资是分析研究的一种延续。

  怀抱梦想进入期货业

  2010年,经济学专业出身的余永俊,在基金公司实习时第一次接触期货。在他的印象里,当时按照领导的要求做一个利用股指期货进行期现对冲的策略,在图书馆查找资料时,一下子就被期货深深吸引了。不过,毕业前期,由于种种原因,他不得不放弃从事期货,无奈地选择了一家证券公司。然而,不甘心让他一直有着进入期货行业的冲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还将毕业论文临时调整成了“期货价格的研究”,以加深自己对期货的认识。

  毕业前两三个月,一家上海的期货公司到学校开宣讲会,他参加并顺利通过。怀揣着梦想和喜悦,赔付了上家签约单位的违约金,如愿到了期货公司上班。“那时心中真的只有理想和对期货的追求,放弃了很多东西。最后进的这家期货公司只有上家单位薪资福利的一半,在上海落户的计划最后也因此放弃了。”余永俊说,身边的亲人朋友有时会说他这一选择代价太大,但仔细思考后发现,如果重选一次,自己还会选择期货行业。

  如此坚定执着余永俊说这源于期货自身的魅力,那么期货为何让他如此着迷?

  “相比其他行业,期货在投研领域最有魅力,尤其是对新入行的人员,标的杠杆投资之后的收益预期极具震撼力。”他告诉期货日报记者,期货投研领域的魅力是它固有的探索创新精神和独立客观的态度,要求人不断突破自己与传统的认知,使人看待事物时更接近真相,同时还有它的变幻莫测,看不到顶、看不到尽头,这些特征在他看来都是极具吸引力的闪光点。

  进入期货行业,他一直都从事期货投资分析的相关工作。对于期货公司的分析师角色,他认为其实是有卖方和买方角色之分。“以往分析师更多的是承担卖方角色,品种的日常研究和宣传、公司的客户维护和品牌宣传工作,随着资管业务的兴起,不少期货公司开始注重品种研究在期货投资中的创造价值。对分析师而言,发展空间和机会更多了,但对研究的质量也越来越看重,挑战也越来越激烈。”余永俊称。

  在成长路上苦中作乐

  时光如梭,余永俊已在期货市场从业6年,与其他分析师一样,也经历了从早时的懵懂期到一个调整再发展的过程。

  “头三年是最努力、最勤奋的时期,渴望成功,但也急于求成,专业技能方面进步非常快,却忽视了培养个人成长过程中其他必不可少的东西。”余永俊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在经历了一些挫折和诸多困难之后,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更新自己的认知,努力在生活与工作之间寻找平衡,在工作中寻找投资研究与其他职责的平衡。他说:“这一阶段,除了工作技能方面更加娴熟外,心态相对平和一些,对于价格和事物的理解也更全面。”

  6年的成长路上,苦中作乐。令他最难忘的是有过一段辞职做交易的小插曲。他介绍说,在期货公司做了一年半的研究分析工作后,自认为水平见长的他去了一家私募公司。“那时有点愣头青,无知且胆大。到那家私募公司还在试用期时,经常自我感觉对行情的判断很准确,就去找公司老总(一位实战高手)要资金做交易,记得这位前辈很平和地说再等一等。”据余永俊回忆,那时的他心想着上班有很多杂事要处理,很浪费时间,不如专心做交易。几天后,按捺不住心情的他怀揣着仅有的2万元离开了公司,在家独自做起了交易。后来的结果,其实不用说也能知道,他被市场打得鼻青脸肿、一塌糊涂,三四个月之后就彻底爆仓了。

  “回顾这段交易经历,归结起来其实失败在于心态和自我控制上,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正常人也会完全失控,也是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一个人由正常到完全失控的可怕过程。”余永俊解释说,会发生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心态出了问题——急于求成,不仅在之前的工作、生活中有,而且交易过程中一样会体现出来。此外,他也很少意识到生活与交易平衡的重要性,仅有的2万元投入期货交易,而且全职在家交易,两者必然严重失衡。同时,对期货实际交易缺乏足够的认知,对控制力和所持心态的重要性也缺乏认识,所以在长期交易中必然问题百出。

  期货投资很像木桶原理,结果是看最短、最有缺陷的那块板。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突破了对价格与事物原有的认知,对后来重新回到期货公司从事投研工作有很大益处。

  认清并确定发展方向

  就像余永俊讲的那样,期货分析师未来的发展应该会分成两个方向:传统的卖方角色和新增的买方角色。分析师自身定位时可能需要结合目前的形式,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点确定方向。

  “传统的卖方式分析师,可能对分析研究以外的其他素养有较高的要求,而买方式的分析师,可能需要对研究的质量有更高的要求。”余永俊表示,分析研究工作的创新,一方面,可能需要分析师在日常研究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注重独立探索与客观严谨;另一方面,可能需要深入产业链,打下扎实全面的产业信息知识基础。然而,对于高级分析师的评判,需要具备对相关品种产业有较深的认识,对品种价格的波动有独立客观的看法。同时,应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或观点,在相应行业研究向前发展的过程中能发挥积极作用,并对品种的推广宣传有积极的贡献。

  一直以来,期货公司的很多优秀分析师都选择去私募类公司发展,也有一部分去了券商等其他金融机构。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除了目前大部分期货公司在分析师成长体系制度建立方面尚不成熟、优秀分析师在这类期货公司的发展容易遇到瓶颈外,还与期货公司薪酬整体水平以及激励机制有关。就目前所了解的情况来看,期货公司的分析研究人员整体素质其实是相当不错的,但薪酬水平与私募类公司和其他金融行业类似岗位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对于这一现象,未来应该还是难以避免的,但随着期货公司资管等新业务的发展以及对分析师成长路径体系的建立越来越完善,局面应该会有很大改变。”余永俊表示,类似于券商与基金,很早之前都是券商的研究分析人员外流到基金等买方机构,随着券商内部研究员成长体系制度的完善,现在局面已经完全不同。

  和其他多数分析师一样,余永俊有时也会考虑这些问题。他说:“未来我应该还会坚持发展期货投研这一职业。在我的眼里,期货研究与投资是一体的,投资是分析研究的延续。”

(责任编辑:DF306)

最后更新:2017-06-18 01:24:39

  上一篇:go 策略制胜:高手的共性
  下一篇:go 绝佳散户对冲策略:CFTC金银持仓的绝妙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