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1
期貨
投資是分析研究的一種延續
——專訪西南期貨PTA分析師餘永俊
提要
餘永俊說,未來他會堅持發展期貨投研這一職業,因為在他眼裏,期貨研究與投資是一體的,投資是分析研究的一種延續。
懷抱夢想進入期貨業
2010年,經濟學專業出身的餘永俊,在基金公司實習時第一次接觸期貨。在他的印象裏,當時按照領導的要求做一個利用股指期貨進行期現對衝的策略,在圖書館查找資料時,一下子就被期貨深深吸引了。不過,畢業前期,由於種種原因,他不得不放棄從事期貨,無奈地選擇了一家證券公司。然而,不甘心讓他一直有著進入期貨行業的衝動,初生牛犢不怕虎的他還將畢業論文臨時調整成了“期貨價格的研究”,以加深自己對期貨的認識。
畢業前兩三個月,一家上海的期貨公司到學校開宣講會,他參加並順利通過。懷揣著夢想和喜悅,賠付了上家簽約單位的違約金,如願到了期貨公司上班。“那時心中真的隻有理想和對期貨的追求,放棄了很多東西。最後進的這家期貨公司隻有上家單位薪資福利的一半,在上海落戶的計劃最後也因此放棄了。”餘永俊說,身邊的親人朋友有時會說他這一選擇代價太大,但仔細思考後發現,如果重選一次,自己還會選擇期貨行業。
如此堅定執著餘永俊說這源於期貨自身的魅力,那麼期貨為何讓他如此著迷?
“相比其他行業,期貨在投研領域最有魅力,尤其是對新入行的人員,標的杠杆投資之後的收益預期極具震撼力。”他告訴期貨日報記者,期貨投研領域的魅力是它固有的探索創新精神和獨立客觀的態度,要求人不斷突破自己與傳統的認知,使人看待事物時更接近真相,同時還有它的變幻莫測,看不到頂、看不到盡頭,這些特征在他看來都是極具吸引力的閃光點。
進入期貨行業,他一直都從事期貨投資分析的相關工作。對於期貨公司的分析師角色,他認為其實是有賣方和買方角色之分。“以往分析師更多的是承擔賣方角色,品種的日常研究和宣傳、公司的客戶維護和品牌宣傳工作,隨著資管業務的興起,不少期貨公司開始注重品種研究在期貨投資中的創造價值。對分析師而言,發展空間和機會更多了,但對研究的質量也越來越看重,挑戰也越來越激烈。”餘永俊稱。
在成長路上苦中作樂
時光如梭,餘永俊已在期貨市場從業6年,與其他分析師一樣,也經曆了從早時的懵懂期到一個調整再發展的過程。
“頭三年是最努力、最勤奮的時期,渴望成功,但也急於求成,專業技能方麵進步非常快,卻忽視了培養個人成長過程中其他必不可少的東西。”餘永俊向期貨日報記者表示,在經曆了一些挫折和諸多困難之後,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更新自己的認知,努力在生活與工作之間尋找平衡,在工作中尋找投資研究與其他職責的平衡。他說:“這一階段,除了工作技能方麵更加嫻熟外,心態相對平和一些,對於價格和事物的理解也更全麵。”
6年的成長路上,苦中作樂。令他最難忘的是有過一段辭職做交易的小插曲。他介紹說,在期貨公司做了一年半的研究分析工作後,自認為水平見長的他去了一家私募公司。“那時有點愣頭青,無知且膽大。到那家私募公司還在試用期時,經常自我感覺對行情的判斷很準確,就去找公司老總(一位實戰高手)要資金做交易,記得這位前輩很平和地說再等一等。”據餘永俊回憶,那時的他心想著上班有很多雜事要處理,很浪費時間,不如專心做交易。幾天後,按捺不住心情的他懷揣著僅有的2萬元離開了公司,在家獨自做起了交易。後來的結果,其實不用說也能知道,他被市場打得鼻青臉腫、一塌煳塗,三四個月之後就徹底爆倉了。
“回顧這段交易經曆,歸結起來其實失敗在於心態和自我控製上,這是我第一次意識到正常人也會完全失控,也是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一個人由正常到完全失控的可怕過程。”餘永俊解釋說,會發生這一情況的原因是心態出了問題——急於求成,不僅在之前的工作、生活中有,而且交易過程中一樣會體現出來。此外,他也很少意識到生活與交易平衡的重要性,僅有的2萬元投入期貨交易,而且全職在家交易,兩者必然嚴重失衡。同時,對期貨實際交易缺乏足夠的認知,對控製力和所持心態的重要性也缺乏認識,所以在長期交易中必然問題百出。
期貨投資很像木桶原理,結果是看最短、最有缺陷的那塊板。也正是這段經曆,讓他突破了對價格與事物原有的認知,對後來重新回到期貨公司從事投研工作有很大益處。
認清並確定發展方向
就像餘永俊講的那樣,期貨分析師未來的發展應該會分成兩個方向:傳統的賣方角色和新增的買方角色。分析師自身定位時可能需要結合目前的形式,根據自身的興趣和特點確定方向。
“傳統的賣方式分析師,可能對分析研究以外的其他素養有較高的要求,而買方式的分析師,可能需要對研究的質量有更高的要求。”餘永俊表示,分析研究工作的創新,一方麵,可能需要分析師在日常研究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注重獨立探索與客觀嚴謹;另一方麵,可能需要深入產業鏈,打下紮實全麵的產業信息知識基礎。然而,對於高級分析師的評判,需要具備對相關品種產業有較深的認識,對品種價格的波動有獨立客觀的看法。同時,應為市場參與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或觀點,在相應行業研究向前發展的過程中能發揮積極作用,並對品種的推廣宣傳有積極的貢獻。
一直以來,期貨公司的很多優秀分析師都選擇去私募類公司發展,也有一部分去了券商等其他金融機構。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除了目前大部分期貨公司在分析師成長體係製度建立方麵尚不成熟、優秀分析師在這類期貨公司的發展容易遇到瓶頸外,還與期貨公司薪酬整體水平以及激勵機製有關。就目前所了解的情況來看,期貨公司的分析研究人員整體素質其實是相當不錯的,但薪酬水平與私募類公司和其他金融行業類似崗位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對於這一現象,未來應該還是難以避免的,但隨著期貨公司資管等新業務的發展以及對分析師成長路徑體係的建立越來越完善,局麵應該會有很大改變。”餘永俊表示,類似於券商與基金,很早之前都是券商的研究分析人員外流到基金等買方機構,隨著券商內部研究員成長體係製度的完善,現在局麵已經完全不同。
和其他多數分析師一樣,餘永俊有時也會考慮這些問題。他說:“未來我應該還會堅持發展期貨投研這一職業。在我的眼裏,期貨研究與投資是一體的,投資是分析研究的延續。”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06-18 01: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