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
期货
油市崩盘全程回顾:揭秘百年浩劫之始末
摘要
油价能绝地反弹吗?石油行业会迎来下一春吗?这就有待时间的揭晓。
随着市场对原油供应过剩恶化的担忧日益升温,国际油价刷新近一年来新低。投资者的悲观情绪一览无遗,并担心油市接下来会否陷入崩溃,这让人不禁想起2014年那场石油百年大浩劫。2014-2016年的油市大萧条已成为石油行业史上难以泯灭的记忆。两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让石油瞬间从富豪沦为了贫民?时至今日,再回头看看两年前石油行业一夜崩盘的前前后后,或许能获得想要的答案。
油价审判日——三年前的今天(2014年6月22日)
很长时间以来,石油行业普遍被视为一个收入高、工作稳定的行业,但现实总会在不经意间告诉人们: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下一秒你会不会倒下,即便此刻你如此强大!2014年6月22日,你还记得这一天自己在做啥吗?这一天,高考成绩出来了,看着令人满意的分数,一群满怀憧憬的小鲜肉、小鲜女毫不犹豫地填报了石油专业的志愿。
的确,就在这一日的头几天,布伦特原油价格涨到了116美元/桶,达到了一年来的最高点,石油行业的前途看起来是美好的。但6月22日这一天,在世界的另一头利比亚,有两艘油轮装上了130万桶原油,这两艘油轮悄悄地撞开了石油行业的地狱之门。过完周末一觉醒来,国际油价开挂式的下跌模式开启,石油行业的黄金十年由此宣告结束。
美沙油价大战爆发
在随后的5个月中,布伦特油价格“义无反顾”地往下跌,跌幅达到三成,没有半点回头的迹象。石油告别了100美元/桶的时代,大众的眼光又聚焦在了欧佩克身上:“油价降这么厉害,欧佩克,你们该减产了!”
2014年11月24日,当记者问沙特前石油部长Al-Naimi是否会减产以应对油价下跌时,Al-Naimi却意外反问记者:“为什么沙特需要减产?美国现在也是石油生产大国,他们减产了么?”此话一出,布伦特原油价格当即暴跌8%。次日,欧佩克在其成员国大会上宣布了维持产量的决策,美沙石油价格大战由此拉开序幕。
美国页岩油一时间红遍全球,沙特和美国页岩油之争至今仍是石油行业内热议的话题。虽然沙特曾极力否认与美国页岩油打价格战,但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二者之间的博弈伤及了全球无数石油生产商。
降薪裁员火速蔓延
2014年11月的欧佩克会议召开后,油价开启断崖式下跌模式,在随后的50天时间中,布伦特油价降幅高达43%。突如其来的恐惧充斥着整个石油行业,临近年末“裁员”一词终于降临石油行业。
2014年“双12”这一天,“剁手族”在忙着清空“双11”没清空的购物车,而全球第二大油服商哈里伯顿也率先宣布即将“清理”1000名员工。一个多月以后,斯伦贝谢、贝克休斯等大型油服公司相继宣布大裁员,壳牌、雪佛龙、BP等超级石油巨头也未能顶住市场压力,陆续开始裁员。
据彭博报道,截止2016年年底,全球石油行业的裁员人数达到44万人。在页岩油产业兴盛的美国,更是有无数石油人失业,破产的企业不计其数,几家知名石油公司成为了《福布斯》2000强企业排名当中亏损最为严重。
世界石油市场的不景气最终还是传递到了每一个石油人的身上。2015年5月,有媒体报道中石油已普降薪资15%。而比降薪更惨烈是,迫于油价压力,很多油田不得不选择少打井、关停低效油井,这让不少员工“无活可干”。工作量下降,奖金大降,不少一线石油人总收入的降幅远不止15%。
石油复苏的假象
前一秒石油还是个“高收入、好就业且稳定”的行业,忽然之间这栋宏伟大厦就轰然倒塌了。在国际油价暴跌后的半年时间中,大部分石油人其实还抱有幻想,认为油价会很快反弹,就像2008年金融危机后一样。那时候,在石油圈经常都会听人说,再熬个一年半载,石油就好了,我们需要的只是赖心。
果然,2015年1月布伦特油价在跌至45.82美元/桶的低位后,逐步开始恢复。经过了近3个月的时间,油价恢复到了65美元。各公司的老板们兴高采烈地召开员工大会,并声称:“同志们,放心吧,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公司不会再裁员了,接下来我们只需要同心协力,努力工作,让公司越来越好!”
但2015年的5月份却向石油人说明了两件事情:第一,未来究竟如何,即便是老板也说不准;第二,油价大涨有时候真的是为油价大跌做铺垫。2015年下半年,油价又一次止不住地狂泻。2015年12月4日,欧佩克宣布了增产决策,油价断崖式下跌模式再次开启,40天后,布伦特油价跌破30美元/桶大关,有投行甚至悲观预测,油价将会跌破20美元/桶。
此时,越来越多的石油人开始怀疑自己选错了行,哀叹石油已成夕阳产业、担心新能源会杀死石油,从业者对石油行业的恐慌达到了极致。
石油大萧条是否曾有预兆
面对油价突如其来的暴跌,不禁让人发问:在此之前难道就没有任何预兆吗?其实早在油价崩塌之前,世界原油供应量过剩的危机就已经显现出来了。
第一,页岩油的解放。根据《BP能源年鉴》提供的数据计算,从2011年到2015年,美国石油产量增量占世界石油产量增量的比例高达80%以上。而在此过程中,欧佩克为了稳定石油价格,对产量的增加一直是有所控制的,这也就意味着OPEC在未来随时可以增产,为石油市场添堵。
第二,伊朗石油产量大降。因为核问题受到制裁,从2011年起伊朗石油产量就开始迅速下降。从彭博提供的数据看,从2011到2014年,伊朗石油产量降幅高达30%,又为石油供应的过剩埋下了一颗地雷。
第三,产油国利比亚的石油产量曾在众人围剿卡扎菲时期暴跌,而在2012年起,随着时局的稳定,利比亚产量又开始增加。
此外,欧洲、日本的石油消费量早已呈现出下降趋势,石油消费量增长的重任几乎全部落在了中国身上。在石油的需求一侧,早已呈现出一种危险的局面,只要中国石油需求增速下降,石油过剩就会显现。
油市已经处在全面供应过剩的边缘,就差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在此时,欧佩克来了一个神助攻。相信很多人还记得,在2014年,在中东出现了一个叫IS的极端恐怖组织。欧佩克宣称IS的暴行严重威胁着伊拉克的石油产出,一旦油田遭破坏,油价将继续攀升。那时候油价已经处于100多美元的高位,若再涨,消费石油的人将难以承受。谣言四起,有人因此囤积了不少石油,为油价暴跌“做好了”最后的准备。
成也石油,败也石油
面对石油供应过剩的潜在风险,为什么没有人在意呢?
自现代石油工业开启的100多年来,油价持续徘徊在100美元之上就这么一次。石油生产商们忙着开采石油挣钱,疯狂扩张业务,鲜有人能够顾得上考虑石油是否已经过剩。当被问到石油行业会不会倒台之时,很多人会自信地回答:“会,石油会有倒下的一天,不过我这辈子恐怕是没希望看到了。”

从2005~2014这十年,世界三大油服公司的年营收节节攀升。尤其是在2010年后,更是大幅上涨,这和北美页岩油的开采作业量有很大关系。页岩油商疯狂开采,打井打红了眼,北美活跃油气钻机数一天比一天高。石油会过剩一事,早已被人遗忘。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风险是不容易被人注意的。
油市还会复苏吗?
石油行业回不到过去,这是注定的。在过去100多年间,每一次石油价格的大动荡都会引发行业的剧变。例如在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后,有人去寻找新的油气资源、发展新技术,有人开始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石油的消费者也不遗余力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没有人会坐等回到过去。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自从今年5月底的欧佩克决策会议以来,油价就逐渐沦为软柿子一路下滑。市场上唱空美布两油的声音此起彼伏,美银美林也认为油价下跌20%只是开胃菜,最终可能跌至30美元区间。油价能绝地反弹吗?石油行业会迎来下一春吗?这就有待时间的揭晓。
(责任编辑:DF306)
最后更新:2017-06-26 09: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