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
期貨
油市崩盤全程回顧:揭秘百年浩劫之始末
摘要
油價能絕地反彈嗎?石油行業會迎來下一春嗎?這就有待時間的揭曉。
隨著市場對原油供應過剩惡化的擔憂日益升溫,國際油價刷新近一年來新低。投資者的悲觀情緒一覽無遺,並擔心油市接下來會否陷入崩潰,這讓人不禁想起2014年那場石油百年大浩劫。2014-2016年的油市大蕭條已成為石油行業史上難以泯滅的記憶。兩年前究竟發生了什麼,讓石油瞬間從富豪淪為了貧民?時至今日,再回頭看看兩年前石油行業一夜崩盤的前前後後,或許能獲得想要的答案。
油價審判日——三年前的今天(2014年6月22日)
很長時間以來,石油行業普遍被視為一個收入高、工作穩定的行業,但現實總會在不經意間告訴人們:你永遠也不會知道下一秒你會不會倒下,即便此刻你如此強大!2014年6月22日,你還記得這一天自己在做啥嗎?這一天,高考成績出來了,看著令人滿意的分數,一群滿懷憧憬的小鮮肉、小鮮女毫不猶豫地填報了石油專業的誌願。
的確,就在這一日的頭幾天,布倫特原油價格漲到了116美元/桶,達到了一年來的最高點,石油行業的前途看起來是美好的。但6月22日這一天,在世界的另一頭利比亞,有兩艘油輪裝上了130萬桶原油,這兩艘油輪悄悄地撞開了石油行業的地獄之門。過完周末一覺醒來,國際油價開掛式的下跌模式開啟,石油行業的黃金十年由此宣告結束。
美沙油價大戰爆發
在隨後的5個月中,布倫特油價格“義無反顧”地往下跌,跌幅達到三成,沒有半點回頭的跡象。石油告別了100美元/桶的時代,大眾的眼光又聚焦在了歐佩克身上:“油價降這麼厲害,歐佩克,你們該減產了!”
2014年11月24日,當記者問沙特前石油部長Al-Naimi是否會減產以應對油價下跌時,Al-Naimi卻意外反問記者:“為什麼沙特需要減產?美國現在也是石油生產大國,他們減產了麼?”此話一出,布倫特原油價格當即暴跌8%。次日,歐佩克在其成員國大會上宣布了維持產量的決策,美沙石油價格大戰由此拉開序幕。
美國頁岩油一時間紅遍全球,沙特和美國頁岩油之爭至今仍是石油行業內熱議的話題。雖然沙特曾極力否認與美國頁岩油打價格戰,但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二者之間的博弈傷及了全球無數石油生產商。
降薪裁員火速蔓延
2014年11月的歐佩克會議召開後,油價開啟斷崖式下跌模式,在隨後的50天時間中,布倫特油價降幅高達43%。突如其來的恐懼充斥著整個石油行業,臨近年末“裁員”一詞終於降臨石油行業。
2014年“雙12”這一天,“剁手族”在忙著清空“雙11”沒清空的購物車,而全球第二大油服商哈裏伯頓也率先宣布即將“清理”1000名員工。一個多月以後,斯倫貝謝、貝克休斯等大型油服公司相繼宣布大裁員,殼牌、雪佛龍、BP等超級石油巨頭也未能頂住市場壓力,陸續開始裁員。
據彭博報道,截止2016年年底,全球石油行業的裁員人數達到44萬人。在頁岩油產業興盛的美國,更是有無數石油人失業,破產的企業不計其數,幾家知名石油公司成為了《福布斯》2000強企業排名當中虧損最為嚴重。
世界石油市場的不景氣最終還是傳遞到了每一個石油人的身上。2015年5月,有媒體報道中石油已普降薪資15%。而比降薪更慘烈是,迫於油價壓力,很多油田不得不選擇少打井、關停低效油井,這讓不少員工“無活可幹”。工作量下降,獎金大降,不少一線石油人總收入的降幅遠不止15%。
石油複蘇的假象
前一秒石油還是個“高收入、好就業且穩定”的行業,忽然之間這棟宏偉大廈就轟然倒塌了。在國際油價暴跌後的半年時間中,大部分石油人其實還抱有幻想,認為油價會很快反彈,就像2008年金融危機後一樣。那時候,在石油圈經常都會聽人說,再熬個一年半載,石油就好了,我們需要的隻是賴心。
果然,2015年1月布倫特油價在跌至45.82美元/桶的低位後,逐步開始恢複。經過了近3個月的時間,油價恢複到了65美元。各公司的老板們興高采烈地召開員工大會,並聲稱:“同誌們,放心吧,最糟糕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公司不會再裁員了,接下來我們隻需要同心協力,努力工作,讓公司越來越好!”
但2015年的5月份卻向石油人說明了兩件事情:第一,未來究竟如何,即便是老板也說不準;第二,油價大漲有時候真的是為油價大跌做鋪墊。2015年下半年,油價又一次止不住地狂瀉。2015年12月4日,歐佩克宣布了增產決策,油價斷崖式下跌模式再次開啟,40天後,布倫特油價跌破30美元/桶大關,有投行甚至悲觀預測,油價將會跌破20美元/桶。
此時,越來越多的石油人開始懷疑自己選錯了行,哀歎石油已成夕陽產業、擔心新能源會殺死石油,從業者對石油行業的恐慌達到了極致。
石油大蕭條是否曾有預兆
麵對油價突如其來的暴跌,不禁讓人發問:在此之前難道就沒有任何預兆嗎?其實早在油價崩塌之前,世界原油供應量過剩的危機就已經顯現出來了。
第一,頁岩油的解放。根據《BP能源年鑒》提供的數據計算,從2011年到2015年,美國石油產量增量占世界石油產量增量的比例高達80%以上。而在此過程中,歐佩克為了穩定石油價格,對產量的增加一直是有所控製的,這也就意味著OPEC在未來隨時可以增產,為石油市場添堵。
第二,伊朗石油產量大降。因為核問題受到製裁,從2011年起伊朗石油產量就開始迅速下降。從彭博提供的數據看,從2011到2014年,伊朗石油產量降幅高達30%,又為石油供應的過剩埋下了一顆地雷。
第三,產油國利比亞的石油產量曾在眾人圍剿卡紮菲時期暴跌,而在2012年起,隨著時局的穩定,利比亞產量又開始增加。
此外,歐洲、日本的石油消費量早已呈現出下降趨勢,石油消費量增長的重任幾乎全部落在了中國身上。在石油的需求一側,早已呈現出一種危險的局麵,隻要中國石油需求增速下降,石油過剩就會顯現。
油市已經處在全麵供應過剩的邊緣,就差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就在此時,歐佩克來了一個神助攻。相信很多人還記得,在2014年,在中東出現了一個叫IS的極端恐怖組織。歐佩克宣稱IS的暴行嚴重威脅著伊拉克的石油產出,一旦油田遭破壞,油價將繼續攀升。那時候油價已經處於100多美元的高位,若再漲,消費石油的人將難以承受。謠言四起,有人因此囤積了不少石油,為油價暴跌“做好了”最後的準備。
成也石油,敗也石油
麵對石油供應過剩的潛在風險,為什麼沒有人在意呢?
自現代石油工業開啟的100多年來,油價持續徘徊在100美元之上就這麼一次。石油生產商們忙著開采石油掙錢,瘋狂擴張業務,鮮有人能夠顧得上考慮石油是否已經過剩。當被問到石油行業會不會倒台之時,很多人會自信地回答:“會,石油會有倒下的一天,不過我這輩子恐怕是沒希望看到了。”

從2005~2014這十年,世界三大油服公司的年營收節節攀升。尤其是在2010年後,更是大幅上漲,這和北美頁岩油的開采作業量有很大關係。頁岩油商瘋狂開采,打井打紅了眼,北美活躍油氣鑽機數一天比一天高。石油會過剩一事,早已被人遺忘。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麵前,風險是不容易被人注意的。
油市還會複蘇嗎?
石油行業回不到過去,這是注定的。在過去100多年間,每一次石油價格的大動蕩都會引發行業的劇變。例如在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後,有人去尋找新的油氣資源、發展新技術,有人開始建立戰略石油儲備,石油的消費者也不遺餘力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沒有人會坐等回到過去。
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自從今年5月底的歐佩克決策會議以來,油價就逐漸淪為軟柿子一路下滑。市場上唱空美布兩油的聲音此起彼伏,美銀美林也認為油價下跌20%隻是開胃菜,最終可能跌至30美元區間。油價能絕地反彈嗎?石油行業會迎來下一春嗎?這就有待時間的揭曉。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06-26 09: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