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直播
成立“直播四川联盟”,《四川观察》2.0上线
作为国内第一家广电系的区域政经新闻APP,《四川观察》自2017年1月1日上线以来,运营仅8个月时间就跻身四川省移动新闻直播和原创短视频的一线阵营。在8月8日九寨沟地震期间,发布相关视频的全网流量更是高达4610万次,实现“霸屏”效果。
无论是对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而言,产品都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继续深耕内容端,需要的不仅仅是对产品质量的精心打磨,更要在审时度势的基础上加速媒体融合的深度与宽度。也正是基于这一考虑,为真正实现“融多深、格局多高;合多久、未来多远”的新闻志向与战略构想,四川电视台聚合全省21个市州电视台成立“直播四川联盟”,达成资源共享、同步直播的战略伙伴关系,共同注力全新上线的《四川观察》2.0版,打造移动视频新闻区域第一屏。
成立“直播四川联盟”的动因是什么?《四川观察》2.0版的亮点和优势又体现在哪里?而这些举措将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发挥哪些显性效应?弄清楚这些问题,对理解四川台的未来战略,及传统媒体如何在新形势下谋求更打发展空间,显然有其极具针对性的现实意义。
顺应媒体发展大势,迅速抢占新旧两大阵地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我国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已接近9亿,占手机网民的八成以上。而2016年网民手机浏览新闻入口的统计结果中,更有超过35%的网民通过移动新闻客户端浏览新闻资讯。这些数据表明,移动端已成为当下互联网新闻最主要的竞争市场,而具有传播快捷、内容丰富等特性的手机新闻客户端,也已成为新闻资讯的主要传播渠道。
与传统媒体更多采用单打独斗的方式完成新闻采集、制作与发布工作有所不同的是,新时代的媒体工作必须适应快速变化的客观现实,同时发力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两个舆论场,实现新闻阵地向纵深、横向两方面的不断延展。置身移动互联网时代,摆在媒体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就是:究竟要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抢占移动新媒体的制高点?
除了立足新闻属性完成内容生产的深耕细作,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显然是另一快捷、高效的解决之道。而这也是四川台整合全省21市州电视台成立“直播四川联盟”的原因所在。
要完成所谓的媒体深度融合,无疑是一项规模巨大、内容庞杂的系统工程。而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更是催动着这一带有战略属性的革新之举进入关键阶段,即确立“移动媒体优先”这一发展战略。早在几年前,美国CNN、《纽约时报》等欧美主流媒体就已明确提出相关战略,而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澎湃新闻、四大门户网站、今日头条等权威媒体也先后创办了自己的APP新闻客户端。这些已经在移动端取得的经验和成果,都为《四川观察》的创立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目标和参考价值。
随着新闻在移动、直播、短视频化三个维度上日益成为广大受众的关注焦点,传统媒体继续掌控新闻舆论话语权的唯一途径,就是尽快完成其战略转型,在移动新闻发布平台上不断发力,加速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这一战略性布局。这是一场关乎媒体生存与未来发展的焦点之战,也是媒体在新形势下持续扩展其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必经之路。
打造移动传播矩阵,以平台优势完成资源整合
尽管用于移动传播的载体形态可谓多种多样,但新闻客户端所具备的功能相对完备、信息容量更大、便于使用等优势,却是显而易见的。在传统媒体进入移动传播领域后,往往需要围绕新闻客户端布局谋篇,深入推动移动媒体建设的同时,在视频化、矩阵化、平台化等几个方向上持续发力,建成一个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移动传播矩阵。
一直致力于打造国内最大党政企移动客户端集群的新华社全媒体平台,就为其成员单位开通了“现场新闻”认证通道,其中“现场云”更是陆续吸引上千家媒体和机构用户入驻其中;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向各媒体免费提供共享工作平台和发布平台;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移动网矩阵号先后入驻100多家媒体机构;每天发布1000多条视频资讯的“梨视频”,宣称合作的全球网络拍客将会在年底扩充到5万人……
这些权威媒体在移动客户端的不断发力,对传统传媒如何适应新时代新趋势给出了最好的注脚。与之相比,刚刚上线的《四川观察》2.0版本也有其独树一帜的功能创新——在首页位置上全新增设了市州矩阵号这一导入端口。这样一来,“直播四川联盟”下的21个市州除了能共享《四川观察》这一平台,还可以自主上传内容、发起直播,其界面体验更直观、更易触达也更贴近本地用户。在技术层面上实现大胆创新,是《四川观察》迈向移动矩阵化应用、平台化共建的里程碑式的一次跨越,可以多地同时直播、联动报道、快速响应、立体传播,等于是把《四川观察》做成移动视频新闻区域第一屏的战略目标真正落到了实处。
做好“关键先生”,用拳头产品带动品牌效应
相关数据显示,仅2015年主流传统媒体的新闻客户端数量就已达到231个。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同类APP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势必要求制作方拿出更多满足原创性、独家性的优质内容。人民日报客户端因为“军装照”引发的火爆转发,央视对《初心》的精细制作,都是在“产品”这一点上做到了某种极致后的结果。
在眼球效应凸显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不仅成为竞争中的致胜砝码,也是新闻移动客户端赖以生存的“关键先生”。具体到《四川观察》2.0版,“产品”既包括客户端平台上的那些特定板块、原创栏目,同时也涵盖“内容为王”这一原则下的新闻、独家直播、创意短视频等。从产品框架到具体内容,从常规制作到突发新闻,都需要用叫得响的拳头产品去带动媒体自身的品牌效应。九寨沟发生地震后,《四川观察》在第一时间就接入卫视信号开启同步直播,海量推送集纳信息的同时抢抓事件第一落点,不仅及时发布了一系列与地震相关的快讯,还极具原创性地策划了多条新媒体产品,用时间轴概念梳理重大事件节点,以视频数据的方式呈现六万人大转移的新闻事实,持续吸引网民的广泛专注,成功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的受众导流。
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短视频市场活跃用户规模超过5000万人,且全年各类短视频项目融资规模达到53.7亿元,其中千万级的融资项目就占到总体的四成左右。这些数据再次说明,随着移动短视频的迅速升温,新闻资讯已经全面进入到一个崭新的“读秒时代”,“移动的未来是视频”的类似观点也被业内人士反复提及。对包括“直播四川联盟”在内的所有背靠电视平台的传统媒体来说,这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多年养成的专业视频制作优势,让相对传统的电视媒体终于迎来迈入发展快车道的难得契机。至于能否把握机遇迎难而上,考验的不仅仅是电视媒体人的经验和技术,还包括求新求变的勇气和魄力。
对刚刚上线的《四川观察》2.0版来说,是否能在做好产品这个“关键先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搭建完成的移动传播矩阵、直播联盟,推出更多的优质短视频、创意视频,以拳头产品实现品牌引领和优势塑造的发展目标,都是值得行业内外共同关注的事情。毕竟,这是关乎传统媒体如何谋求生存与进一步发展的严肃话题,具有十足的参考价值。
最后更新:2017-10-19 18: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