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
直播
小學教師黃超:直播課堂該不該?
黃超,蘭州西固區福利西路小學教師。今年秋季開學,黃超經與學生家長委員會商議,將時下流行的直播搬進課堂,在直播平台上分享自己執教班級的上課情況,引發爭議。
輿情要點
為家長了解孩子而直播課堂
黃超直播課堂的原因是:“很多家長反映不知道孩子在學校學了什麼,隻能按自己的理解給孩子輔導。”直播課堂的消息一經傳開,300多名觀眾湧入直播間,短短40分鍾內,參與直播的家長不斷“點亮愛心”、送出“映票”。黃超也經曆平生第一次大規模“漲粉”,一下收獲100個粉絲。
進行第三次直播時,有網民將直播課堂的信息轉發到微博上。然而,自己的課堂直播引起了廣泛爭議。很快,課堂直播活動被校方緊急叫停,所有上傳的視頻也一並下架。同時,他所在的學校表示,黃超善於創新課堂教學,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出發點是好的”。
對於黃超直播課堂的做法,各方看法不一。黃超為此做了不少準備,為了確保效果最佳,他在講台上固定了手機攝像頭,保證整個教室的場景都能容納在內。他還再三完善教案、設計與學生的互動環節,並坦言:“直播上課對我也是挑戰。”他發現“課堂效果不錯,學生覺得有家長關注著,上課更加認真。”
部分家長也對課堂效果表示滿意,認為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課堂表現,有針對性地進行家庭輔導,孩子的課堂表現有改觀。但不是所有家長都持支持態度,還有的家長因為直播平台具有商業屬性、有“刷禮物”功能,而懷疑黃超直播課堂的目的,還擔心在視頻“監控”下,孩子有心理壓力,視頻公開觀看,也有安全隱患。
黃超對此回應稱,直播經過家長同意,並未影響上課質量。3次直播獲得的禮物僅能兌換12元現金,他對“借直播斂財”的說法感到委屈。
爭議:教學創新還是侵犯隱私?
家長的這些爭論在網上同樣存在,且爭論範圍擴大到直播平台責任、直播課堂是否恰當等方麵。有的網民質疑是誰把課堂畫麵分享出去的,黃超使用的直播平台則回應“無密碼不能觀看,而密碼隻提供給家長”。
很快,網民討論重點又轉向了“該不該直播課堂”。隨著討論深入,教育工作者、法律界人士、媒體也加入討論,紛紛表達意見。
持支持態度的認為,家長通過直播參與教學,比從老師那裏了解到的信息更客觀全麵,家長能更直接地參與孩子成長。從更大的意義上看,如今各種網課已不少見,師資薄弱、偏遠地方的學生能夠獲得同樣的學習機會,促進教育公平。
反對者的理由,則集中在可能侵犯學生隱私、被“暗中觀察”不利於孩子成長等方麵。課堂教學應當尊重學生的意見。而且,這種直播課堂與網課有所不同,一般網課並非課堂實錄,這種公開課大多經教師和學生同意,也不會全天候、無死角地直播,具有一定的“表演”成分。用攝像頭來替代教師營造課堂教學秩序,是“懶政”的體現,不利於教師自身在引導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自律方麵進行探索。
可以看出,無論哪方觀點,論點都涉及情理與法律兩個層麵。盡管觀點不同,但即使支持直播課堂的人,也認為需要謹慎對待,例如通過“打賞”變相收禮、學生安全等問題都應當得到重視。
媒體評論摘要
《法製日報》:老師直播課堂教學步子邁大了
“互聯網+教育”從長遠發展而言,不會排斥更不會限製直播課堂教學,但這種直播應從本質上區別於當前這些直播平台上的直播。課堂教學直播不應走全開放的路子,而應是半開放的,隻能限於所在班級學生家長或學校相關人員觀看,除此之外的任何人沒有法定依據均不得觀看。任何人未經允許不得泄露視頻內容,否則均屬違法,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要實現這種半開放式的直播,需要直播平台創新技術,學校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等也可開發相應的軟件係統,為有想法的老師提供創新的平台,也為有需要的家長提供了解孩子學習的新渠道。
老師直播課堂教學暫時被叫停,不意味著這樣的創新之舉沒有任何價值,此舉反而給我們當前的學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直播平台提了醒,“互聯網+教育”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而且應當在法律法規的範疇內大膽創新、規範運行,讓老師、學生、家長、學校等各方都能從中受益。
《廣州日報》:直播課堂,最好問過家長
先往好的方麵看,直播課堂對上課教師有一種無形約束力。直播教學過程,等於將自己置於監督之下,想想有人盯著自己,能不好好上課嗎?還敢隨便罵學生嗎?誰也不想“原形畢露”,公開自己醜陋的一麵。如此,直播教學過程就是好事一樁。不過,直播雖好,也別過界。那麼,邊界在哪?那就是學生的隱私權。在過往同類事件中,家長之所以反對教師直播教學過程,就是怕泄露孩子的隱私,從而對孩子各種不利。譬如,讓壞人知道自己孩子所在學校班級。
教師如何才能直播教學過程?得到學校支持、學生監護人同意是必須的。所有家長都沒意見,你就可以直播了。
長江網:直播課堂還需做好溝通課
推動家校互動的最大化,家長的參與不可或缺。麵對孩子的教育,家長想了解更多。直播課堂確實提供了這樣一個視角,讓自己更好地知道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和表現。對於孩子無論是學習還是日常行為的教育,直播課堂也提供了依據。至於孩子隱私如何保護,還要靠合理引導。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無論糟糕與否,都不要揪住孩子的錯誤不放。教學本身就是一個容錯、糾錯的認知過程。家長需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要以為孩子脆弱經不起打擊,過分保護其實也是一種傷害。
同樣學生對於直播課堂的想法也不可不聽。無論教學怎樣創新,終究需要學生的配合。在直播下的課堂,學生的心理感受如何,作為一名師者很有必要傾聽。選擇學生喜歡的方式更有利於師生的配合,積極了解學生對教學改進的反饋,也是教師有效進行教學手段調整的一部分。
網民評論摘編
@海濤節操不多不做毀節操事:拍自己又不影響教學質量還是不錯的。
@馨_杳:敢直播的老師,教學能力一定不低。好多都覺得這樣老師就占了大便宜似的,有沒有想到同時也得承受大壓力呢?
@風之無雙:直播意義何在?管得太多了吧,問過孩子們的感受了嗎?有的老師想趕趕潮流,直播自己就行了,別對著孩子。
輿情點評
公眾對直播早已不陌生,自誕生以來,給人們帶來不少驚喜,但爭議也一直並行。爭議大多為泄露隱私、平台管理不當、內容不適宜等,最終指向什麼可以直播、什麼不能直播,即自媒體的內容管理和責任問題。可以說,這次黃超直播課堂遭受爭議,本質上並沒跳出上述原因,反對者也並非反對直播課堂這種教學方式本身,而是不認同監控孩子,擔心存在安全隱患。
視頻遠程教學不是新生事物,以直播形式引入,提高互動、提高教學效果,黃超也不是首創者。“直播課堂”所麵對種種質疑,一個學校的叫停不能根本解決問題,不妨參考爭議中的各方觀點,尋找共識加以改進。
另外,目前的討論中來自學生的聲音較少,小學生本來就未必敢於對成年人直接表達想法,還有可能在老師“為了你好”的理由下妥協。但不少成年人上學時都對教室後門的小窗心有忌憚,被“暗中觀察”的滋味並不好受,成年以後也不喜歡被窺視,在這點上,成年人還是應當有點同理心。學校適當的管理確有必要,但長時間處於監控之下,孩子們或許會壓抑自己,或是“表演”課堂表現。“入戲”太深,並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作者: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張煥)
人民雲——大數據中央廚房
眾雲大數據開放平台
眾雲是業內領先的智能化輿情監測分析平台,一分鍾注冊,永久免費。
人民慕課
人民慕課致力於成為黨政幹部新媒體素養、輿情應對的網上課堂,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文化的傳播載體。
人民網輿情監測中心微信公眾號
來源|人民網輿情監測中心微信公號,獨家內容轉載請注明出處以及作者
主編|胡永明編輯|楊悅
最後更新:2017-10-19 16:5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