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83 返回首頁    go 直播


直播喂豬插秧捉黃鱔 瀘州小村唯一留守青年半年賺8萬多

每天早上6點起床,簡單洗漱後開始直播:掃地、做飯、喂豬、插秧、打魚、捉黃鱔……今年2月起,90後瀘州小夥劉金銀開始在網上直播“農村生活日常”,半年內收獲近10萬粉絲,打賞8萬多。

作為全村唯一留守的年輕人,劉金銀的生活方式讓世代在家種田、外出打工的親友鄉鄰不解。即便收入比打工更多,父母至今仍覺得他“不務正業”。

非典型發布會

長江邊小村裏,開了場“互聯網最土新聞發布會”

8月22日,長江之畔的瀘州市合江縣三塊石村6組的村道突然熱鬧起來,來自成都、瀘州的汽車突然蜂擁而入。在劉明傑家的院壩裏,擠滿操著濃重北方口音的外地人;幾個年輕人操控著無人機,在村子上方飛來飛去,村子裏留守的老人和孩子們昂著脖子,追著飛機跑。沉寂的村子一時沸騰起來。

當日上午,今日頭條旗下火山小視頻在這裏召開了一場“移動互聯網最土的新聞發布會”:火山小視頻宣布推出“火苗計劃”,核心包括開通視頻打賞功能和小視頻達人培訓計劃。

發布會現場以草席、稻草為背景,主席台上鋪的也不是紅毯,而是草席。出席發布會的,除來自移動互聯網行業的各類技術控、終端用戶和媒體記者,就是村裏的老頭老太太們。

“這些人為什麼來三塊石村開新聞發布會?”村裏的老人們難以理解。對此,火山小視頻產品負責人孫致告訴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契機源於他們此前收到的來自火山小視頻用戶“金牛”自己拍攝的一部短片。短片記錄了金牛釣魚、做飯、抓黃鱔等農村生活,積極向上的內容讓火山團隊非常感動。

孫致所稱的“金牛”,正是三塊石村村民劉明傑的兒子、26歲的劉金銀。

非典型網紅

直播農村生活日常,26歲農民半年賺了8萬多

擁有近10萬粉絲的“金牛”完全一副農民打扮,“我不是什麼網紅,我隻是個純粹的農民,一個戶外主播”。

直播的想法源自劉金銀的打工生活。此前,他曾從事鋁合金製造業,閑下來就喜歡看網絡直播、小視頻。

接觸直播一段時間後,劉金銀發現了其中的商機:“要是搞得好肯定比做鋁合金強,而且沒有門檻。”但他也發現,有些直播內容很低俗、同質化嚴重。於是,他嚐試把自己在農村捉魚、逮黃鱔的場景拍成小視頻上傳,很受網友追捧。機靈的劉金銀發現:機會來了!

劉金銀記得,第一次做直播時,隻有5個人觀看,他直播的主題是“打野”,就是在水田裏捉龍蝦。雖然觀眾少,但他還是堅持完成了直播。沒人送他禮物,也沒人打賞,劉金銀還倒貼了手機流量費50元。劉金銀不服氣,他打算再試試,結果第二次直播,很快就有幾十人圍觀。“有人說找到了兒時的回憶,讓我很受鼓舞。”劉金銀說。

從此,劉金銀一發不可收拾。到第二個月,他的粉絲量就接近1萬人。截至8月29日,劉金銀的粉絲量已近10萬人,一天的直播收入就超1000元,這相當於他打工時一周的收入。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采訪期間,劉金銀得到的最大一件禮物是粉絲送的“豪華遊艇”,兌換出來是600元人民幣。

非典型直播

每天6點準時起床,直播掃地、做飯、喂豬、打魚……

為搞好田野戶外直播,劉金銀先後投入2萬餘元,購置了漁網、釣杆、電瓶、充電寶、三角架、蘋果手機等。“手機兩部、電瓶兩個、充電寶10塊。”在父親劉明傑的臥室裏,堆滿了劉金銀的直播設備。

無論睡得多晚,劉金銀堅持每天6點起床,簡單洗漱後,便開始一天的直播:掃地、做飯、喂豬、養狗、插秧、收稻、打魚、抓黃鱔……對於直播主題和畫麵,劉金銀沒有特別要求,他從不化妝,直播內容也不會刻意篩選。

過去7個多月,劉金銀遵守著比上班打卡還嚴的作息時間,天天拎著水桶、三角架去直播。8月27日夜裏,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跟著劉金銀直播半夜捉黃鱔。劉金銀赤腳背著近10斤重的照明電瓶包,頭戴礦燈,左手持手機、右手擰著水桶和他自製的捉黃鱔工具出發了。

劉金銀直播捉黃鱔泥鰍的“戰場”,是剛剛收割稻穀的水田。農民收割稻穀後,稻田裏留下高達六、七厘米的稻樁。劉金銀每走一步,稻樁的尖部都會刺在膝蓋上下的位置。

當晚,劉金銀剛下水田不到20分鍾,就碰到一條有毒的“紅斑蛇”。劉金銀不願招惹蛇,但粉絲聽說碰到蛇了,都想看看,還有人表示希望劉金銀能捉蛇。劉金銀追著蛇拍,險些被咬到,過程雖短但驚險刺激。不過,劉金銀沒有答應粉絲提出的“捉蛇”要求,“因為捉蛇是違法行為”。

父母不解:

“搞啥子視頻?不務正業”

劉金銀生於1991年,初中隻讀了半學期就輟學,十四五歲開始學做鋁合金門窗,正是技術成熟、業務老練的“職業黃金期”。父親劉明傑說,兒子做鋁合金門窗時,運氣好一天能掙三四百元,這相當於他一個月的收入。

52歲的劉明傑有兩個孩子,女兒12歲、剛讀小學六年級。劉明傑原本指望兒子能好好打工,掙錢供妹妹讀書。但春節過後,兒子突然不出去打工,讓這個老實巴交的莊稼漢子緊張起來。“搞啥子視頻?不務正業!”母親看兒子不去打工,也不下地幹活,甚至動了要送他去醫院的想法。

眼看村裏的年輕人一個個都出門打工掙錢了,劉金銀居然下田捉黃鱔、摸泥鰍,整天耍手機。每當從地裏回來看到兒子“耍手機”,劉明傑就“鬼火冒”,多次揚言要把劉金銀的手機和三角架砸爛。直到現在劉金銀賺了錢,父母還是不讚同他的所謂“事業”,更遑論幫忙。

至於村裏人,在22號的火山小視頻發布會之前,大家都以為劉金銀瘋了,老人們甚至叮囑孩子離他遠點。發布會之後,村裏人知道劉金銀沒瘋,而是通過網絡直播,7個月不到就掙了8萬多元,但很多人仍然將信將疑。“啥子網上開個視頻就賺錢哦,我看怕是吹牛的。”一位老人說。

未來計劃:

開創視頻拍攝、直播事業

火起來的“金牛哥”,還有更遠大的目標。他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拉一幫誌同道合的朋友,組建一個集視頻拍攝製作和網絡直播為一體的團隊,一起開創事業。“我沒文化,需要有專業人士,共同創業。”劉金銀說。

劉金銀告訴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自己做小視頻是希望有一天能去“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以此開拓一下眼界,農村題材需要與城市接軌。直播過程中,有些粉絲會提出讓他自虐、打鳥、捉蛙等要求,他會拒絕。劉金銀表示,“金牛哥”要做的,就是傳遞農村的真實生活,傳播當代農民的“正能量”。

“如果有一天,你的粉絲們不喜歡你了,不給你打賞了怎麼辦?”劉金銀說,他會利用在直播期間建立的人脈關係、學到烹飪技術,製作四川特產和小吃,通過網絡渠道銷售出去。

“如果有一天,不做直播了,還能夠回到從前的生活狀態,繼續做農民,或者打工嗎?”

“假如有一天不幹直播,也不打算離開農村,可以承包點兒土地,搞個養殖場,養龍蝦、黃鱔,種點蔬菜,做農副產品深加工。”劉金銀說,他覺得自己有條件和資源做好。

粉絲聲音:

不靠低俗博眼球,他的視頻真實質樸

劉金銀“打野”的獵物,從來沒賣過,捉到黃鱔、龍蝦,他會製作成美味川菜,抽真空打包,郵寄給鐵粉。為此,他還花3000元,買了台抽真空設備。

遠在杭州的鐵粉“獨狼”告訴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第一次看他直播,他坐在廚房,侃侃而談他的直播生涯,個中的快樂與辛酸深深地打動了我”。泉州粉絲“幽默男人”告訴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我同金牛認識幾個月了,把金牛當兄弟看,金牛這個人老實,來他直播間的兄弟姐妹願意刷的就刷,不願意刷禮物的,他也不問別人要。”

一位采訪過“金牛”的媒體人認為,在很多短視頻研究者眼裏,農村題材的小視頻現在已聲名狼藉,充斥著自虐、低俗黃段子及各種怪異行為。但“金牛”不同,他用最樸實的語言和不加雕飾的直播方式,呈現了當下農村最真實的生活場景。火山小視頻產品負責人孫致說:“劉金銀的視頻真實、質樸,讓城市人看到了新農村積極的一麵,很有正能量!”

專家觀點:

持續走紅很難,他應該走出來也回得去

互聯網專家丁道師表示,農村網絡紅人最早出現在十多年前,隨著視頻、直播興起而越發普遍。但是,單獨的個體如不能及時把影響力轉化為生產力,很難實現養家煳口,更難做成事業。個體很難持續“火”兩年以上,過去的網紅今天也基本銷聲匿跡了。

丁道師說,當前,許多農村題材的直播視頻,內容低俗,這需要引起互聯網企業和社會關注,引導他們健康發展。同時,農民做直播也要有憂患意識,紮根於農村、依賴於農村,要走得出來,也要回得去。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羅敏 攝影報道

編輯 劉豔美

最後更新:2017-10-18 22:51:43

  上一篇:go 直播預告:突擊漢警快騎比武現場 解密騎警裝備